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协议搬迁的法律性质研究

    张华
    9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村民自治组织通过协议搬迁的方式收回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常见现象.围绕着协议搬迁的法律性质,司法实务界聚讼纷纭,协议搬迁的法律性质亟待厘清.通过实证考察和逻辑演绎发现,一方面,协议搬迁符合村民自治权的构成要素和本质属性,并未超出村民自治的范畴.另一方面,由于协议搬迁不符合行政委托的受托主体条件和委托效果条件,且搬迁协议的缔约主体、缔约目的、缔约条件、缔约内容与行政协议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协议搬迁不属于行政行为.虽然协议搬迁在总体上并未超出自治的界限,但协议搬迁中也存在着指导行为、强拆行为和边缘行为等特殊行为,其中包含着非自治成分,应结合行政力量强弱、搬迁类型、被搬迁人权益保障等因素具体予以甄别.总体而言,协议搬迁在性质上属于控制的自治.

    村民自治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协议搬迁政府指导

    母职惩罚的破局之钥:消除照护者惩罚

    王铀镱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市场对照护者的排挤,可称为"照护者惩罚".照护者惩罚和劳动性别分工的不公,共同引发了母职惩罚现象.为消除母职惩罚,工作家庭平衡制度同时致力于消除照护者惩罚和重构性别分工.由于消除母职惩罚被视为性别平等命题,相关制度更强调重构性别分工而非消除照护者惩罚.但是,实证研究的证据和法律分析表明,该立法倾向导致法律的失灵.这是因为,劳动性别分工的观念难以靠法律发生立竿见影的改变,而劳动性别分工的现实,需要以消除照护者惩罚为前提方可改变.因此,若要消除母职惩罚,现行制度应调整为以消除照护者惩罚为首要目标,方可促进性别平等.

    母职惩罚照护者惩罚工作家庭平衡机制性别平等

    飞地经济协议的法律属性及其规范

    苏海雨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地经济协议是飞出地与飞入地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书,是不具有隶属关系的地方人民政府之间达成的对特定区域内公共事务管理职权处分与财税收益分配的政府间合作协议.飞地经济协议涉及行政管辖权让渡等政府职权问题,其性质为具有行政性的公法协议.健全飞地经济协议进行法律规范应当从合法性、程序性、救济性等方面展开.全面代管的一体化飞地经济模式的批准权应当交由中央统一行使.飞地经济协议应当经过充分协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经过有关机关批准后才能生效.飞地经济协议发生争议时,可以采取双方协商或者由共同的上级政府居间调解等方式化解纠纷.

    区域协同发展飞地经济协议行政管辖权法律规范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侵权法救济路径——以复数信息控制者情形下加害人不明为切人点

    张春龙梁三利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数信息控制者情形下,个人信息侵权存在加害人不明与因果关系难以证明的问题.为了应对信息权人举证难的问题,学界提出了举证责任倒置说、共同危险行为说以及类推适用共同危险行为说等观点,然而,却并未形成有效共识.从形式上看,复数信息控制者情形下个人信息侵权与高空抛物均具有加害人不明,但可能的加害人范围相对特定的特点.从实质上看,两种案型中双方当事人在损失分担能力与风险控制成本上也具有相似性.因此,从教义学的视角出发,复数信息控制者情形下个人信息侵权加害人不明时,应类推适用高空抛物规则,由各信息控制者对信息权人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补偿.

    个人信息侵权加害人不明共同危险行为类推适用高空抛物

    列维纳斯和米歇尔·亨利:"超越性"和"内在性"之争

    彭丽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维纳斯主张超越性哲学而米歇尔·亨利主张内在性哲学,表面上看二者的哲学是对立的,但实质上他们的思想具有一致性.其一,这两个概念在文本中的具体内涵具有相通性.列维纳斯阐述的内在性是指一切都被统摄在意向性之下,而这正好对应亨利所描述的超越性,即事物通过意向性作为对象呈现在主体面前.其二,二者在核心思想上具有一致性.列维纳斯提出的他者的超越性,是以主体对他者的"感受性"为前提的,这种"感受性"与亨利的内在生命的"恻隐与共"具有一致性.根据列维纳斯和亨利的文本考察"超越性"和"内在性"概念内涵的方式,能够为理解列维纳斯和亨利之间的思想争论提供一条新的思考路径.

    内在性超越性意向性感受性恻隐与共

    文学创作的艺术真实探析——基于当代语境下关于艺术真实问题的主要争议

    刘艳
    143-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的时代语境,热切呼唤具有艺术真实性的有意义和使命感的文学精品.一部文学作品的艺术真实性,虽然不是它的全部,却内在地决定它的厚度与光芒.作为虚构意象体系的艺术世界,文学创作的艺术真实的"自参照性"本身具有相对性,它同现实生活仍存在深层特殊的真参照关系,因此一种特殊的符合论视角成为难以绕开的研究视角.面对当代语境下关于艺术真实问题的主要争议,从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比较出发,细致而全面地考察文学之艺术真实可发现:正是在人类的生活实践过程中,经由感知与体验途径的艺术与生活共通性经验基础上的审美想象创造关系,才使艺术真实具有可能性;在文学创作的接受者体验心理视角下,艺术真实呈现为弥漫性存在的内蕴真实与细节性存在的形态真实的具体构成,同时二者显然具有前主后从的关系;而作为意义追寻的艺术真实,对于文学的审美创造来说是重要维度.

    艺术真实特殊符合论感知与体验内蕴真实形态真实

    "欲望说"视域下的生态批评研究:研究现状、核心议题和纾解路径

    田宏宇孙宏新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巴塔耶的欲望角度观照生态批评,生态批评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冲突,而且也是人与自我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核心议题呈现为动物欲望与自然生态的尖锐冲突,人的欲望和社会生态的观念性异化,神秘欲望和精神生态的内在矛盾.欲望作为根本溯源,决定了这场冲突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面对和解决生态问题,纾解路径就是回归到欲望本身.纵观欲望和生态的关系,需从审美观照的理论入手,从传统文化儒释道的审美倾向出发,重新观照欲望与生态的关系,有助于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改善人们的二元思维模式,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

    欲望说生态批评研究现状核心议题纾解路径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