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

曾凡钦

双月刊

1674-8468

pfxbzlx@vip.163.com

020-87256677

510091

广州市麓景路2号 广东省皮肤病医院11楼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n Dermato-Venere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皮肤病专业季刊。设有多个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皮肤性病科的专业人员,并兼相关学科的医药卫生和科研人员及基层医药卫生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分枝杆菌皮肤感染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附12例分析

    杨璐李建建刘婷马寒...
    219-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海分枝杆菌皮肤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助力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20-2023年12例经病原学确诊的海分枝杆菌皮肤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平均47.3岁,海产品引起的外伤是一个危险因素.皮损多表现为单侧上肢多发的慢性结节、斑块,可见孢子丝菌病样分布.病理可观察到表皮棘层肥厚、真皮非特异性炎症浸润,有时可见结核样肉芽肿,但抗酸染色检出率低.9例患者均采用基于克拉霉素联合利福平或莫西沙星的抗感染治疗,另3例于外院治疗,具体方案不详.无患者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皮损均消退,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临床上对于皮损表现为慢性结节和斑块,病理表现为结核样肉芽肿改变或非特异性炎症浸润的患者,尤其是中老年、具有外伤或海产品接触史者,需要高度怀疑海分枝杆菌感染.对该类患者可用克拉霉素联合利福平或莫西沙星治疗.

    海分枝杆菌皮肤感染临床特征病理特点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临床分析

    余敏应掌红
    226-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儿童GPP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科采用司库奇尤单抗皮下注射治疗的25例儿童GPP的临床资料,依据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全球医生评估(GPPGA)、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GPPASI)、儿童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CDLQI)、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患儿脓疱在使用司库奇尤单抗(3.36±0.99)d后消退,大部分患儿红斑和鳞屑在2周内明显改善.使用司库奇尤单抗28周后:GPPGA从基线时的3.56±0.50下降到0.20± 0.50;GPPASI 从 34.83±9.24 下降到 0.68±1.64;CDLQI 从 14.96±4.88 下降到 0.40±0.64;DSRSC从11.41±2.54下降到6.64±1.80.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例注射部位疼痛或瘙痒,1例头痛,2例湿疹,无严重不良事件或死亡发生.结论 司库奇尤单抗可快速改善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红斑、鳞屑和脓疱,同时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也得到明显改善,且安全性良好.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儿童司库奇尤单抗

    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和局部注射治疗泛发性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

    刘柳宏詹济滂钟静王维佳...
    23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和局部注射综合治疗泛发性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就诊的5例泛发性瘢痕疙瘩患者共18个患病部位,采用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局部注射曲安奈德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结束12个月后评估患者瘢痕疙瘩的VSS评分,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治疗后所有部位的瘢痕疙瘩均较前变平、变软,VSS评分(4.08±1.11)显著低于治疗前(9.28±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0,P<0.001).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感染、严重过敏及皮肤溃疡.结论 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和局部药物注射对于泛发性瘢痕疙瘩临床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环钻减容术浅层X线放射局部注射瘢痕疙瘩泛发性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2可能是银屑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刘守刚刘芳华陈永锋
    237-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受体酪氨酸激酶2(PTPN2)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及调控机制,分析PTPN2对银屑病相关性免疫的影响,以确定PTPN2是否可以作为银屑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方法 通过R语言(3.6.3版本)绘制PTPN2在银屑病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以及PTPN2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基因富集分析软件(GSEA)展示PTPN2在银屑病数据集中的富集通路,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数据库(STRING)展示PTPN2的共表达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CIBERSORT软件分析银屑病数据集的免疫细胞分布及表达情况.通过R语言(3.6.3版本)分析免疫反应通路和免疫反应基因集在银屑病中的差异表达及与PTPN2的相关性.结果 PTPN2 mRNA在银屑病皮损中高表达.银屑病皮损中免疫浸润细胞、免疫反应通路和免疫反应基因集均存在异常差异表达.PTPN2与银屑病中部分免疫浸润细胞、免疫反应通路和免疫反应基因集存在相关性.结论 PTPN2 mRNA在银屑病皮损中高表达,并可能通过调控免疫微环境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

    PTPN2免疫细胞浸润免疫反应银屑病

    光动力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分析

    张淑娟梁毅敏邵蕾孟珍...
    246-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5-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临床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就诊的中重度痤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两组均接受3次ALA-PDT治疗,每次治疗间隔2周,联合组在ALA-PDT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联合口服异维A酸10 mg每天2次.比较两组治疗后痤疮GAGS评分、总皮损清除率及炎性痤疮皮损清除率,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并完成随访的对照组49例,联合组49例.治疗4周后,联合组的总皮损清除率(Z=2.45,P=0.014)、炎性痤疮清除率(Z=3.33,P=0.001)均优于对照组.治疗6周时,联合组GAGS评分(t=3.15,P=0.002)、总皮损清除率(Z=4.01,P<0.001)、炎性痤疮清除率(Z=3.60,P<0.001)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色素沉着、红斑的发生率及疼痛(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均无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者.结论 ALA-PDT联合异维A治疗中重度痤疮有效性优于单纯ALA-PDT治疗组,且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光动力痤疮异维A酸不良反应

    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1例并文献复习

    姚雨盈李希清马坚池罗益金...
    252-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告1例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1例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等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男,40岁.面颊部可见不规则淡红色斑片,上覆少许鳞屑,部分萎缩,胸背部、腹部及双上肢近端可见多发密集绿豆大小皮色结节.抗核抗体阳性.早期结节病理可见真皮黏蛋白沉积,后期红斑病理符合典型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表现,可见毛囊角栓,表皮萎缩,灶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及较多黏蛋白沉积.直接免疫荧光示IgM、C3基底膜荧光阳性.目前无肾脏、血液等系统受累.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诊断为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患者对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应答反应好.结论 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作为一类临床少见且发病机制不明的罕见病,皮肤科医师在熟悉其典型皮疹及病理改变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在临床上早期识别并诊断该疾病.皮肤科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警惕.

    黏蛋白沉积症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皮肤表现

    皮肤病理结合"学习通"平台开展皮肤性病学教学的意义及探索

    吴玮蔡艳霞马萍萍陈蕾...
    258-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皮肤性病学病种繁多、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多样,作为临床医学本科生学习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传统的教学模式令初学者掌握困难.从皮肤病理入手联合"学习通"平台开展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良好教学改革方法.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课前发布本课程疾病的典型病理照片及病理描述,学生预习时从病理照片中找出对应疾病病变的病理描述,从而推测临床皮疹的性质、排列特征、分布特点等以及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课中教师和学生互动,以皮疹组织病理为引子,将疾病发病机制、免疫学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融合在一起,全方位提高学生对皮肤疾病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进行总结,给出疾病定义、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标准答案,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文阐述皮肤病理结合"学习通"平台开展临床医学本科生皮肤性病学教学的意义及方法,希望给广大临床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皮肤性病学皮疹组织病理本科教学"学习通"平台

    海绵状血管瘤伴晕皮炎1例

    王小燕张淑兰
    262-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告1例海绵状血管瘤伴发晕皮炎.患者男,23岁,因背部一暗紫红色结节20余年,周围出现境界清楚环状红斑丘疹伴瘙痒1 d就诊.皮肤科检查:患者背部见一直径约0.7 cm的暗紫红色结节,周围见约1 cm的环状红斑,伴少许丘疹.皮肤镜检查示:红色背景下皮损区域散在分布多个小的边界清楚的紫红色腔隙,周围可见淡红色环状背景下散在不规则分布的点状血管.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被覆鳞状上皮,真皮浅层和深层见大量大而不规则、大小不一的管腔、血窦,内含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物质,血窦内衬单层内皮细胞.诊断:海绵状血管瘤伴晕皮炎.行手术切除中央暗紫红色结节后湿疹样皮炎消退,但1月余后血管瘤部分复发,无特殊不适,目前仍在随访中.

    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晕皮炎

    Cronkhite-Canada 综合征1例

    黄九香施林林
    26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告Cronkhite-Canada综合征1例.患者男,68岁,因腹痛、腹泻3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头发弥漫性稀疏,额顶部明显.上下唇部、双手部、双足底可见对称性弥漫性褐色色素沉着,其上多个绿豆大小的点滴状分布的黑色斑疹,趾指甲远端2/3断裂缺如,甲板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无光泽.双上眼睑及小腿出现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贫血、低蛋白血症.电子肠镜检查:结肠多发息肉.诊断: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给予高蛋白等营养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治疗后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明显改善,肠息肉暂无复发.目前仍在进一步随访中.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色素沉着脱发甲营养不良胃肠道息肉

    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薛怀煜季慧琳刘庆娜魏志平...
    270-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屑病患病率受到代谢综合征的影响,而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在银屑病患者中明显增高.两者间关系的形成可能是由于两种疾病之间存在着相通的发病机制、相同的遗传易感基因位点,并且这两种疾病患者群体间还有着相似的饮食生活习惯.现阶段银屑病一般有传统治疗和生物制剂治疗两种方式.当银屑病患者同时合并代谢综合征时,这两种治疗方法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综述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在流行病学调查、发病通路以及治疗方面的相关性研究和最新进展,通过探究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间的关联,让临床医师更全面地了解这两种疾病,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银屑病共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银屑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