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老年医学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老年医学与保健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老年医学与保健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王传馥

双月刊

1008-8296

lnyxybj@aliyun.com

021-62483180-63617,63616

200040

上海市延安西路221号

老年医学与保健/Journal Geriatrics & Health CareCSTPCD
查看更多>>《老年医学与保健》是华东医院主办、上海市卫生局主管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反映国内外老年医学临床、科研工作重要进展及科研成果。为全国各级医院老年医学工作者及保健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主要栏目有:述评、专题笔谈、论著、临床经验、讲座、综述等。每期有一个专题。专辟“保健园地”栏目,由资深专家撰写老年病预防、诊治、养生保健的信息和经验,为广大老年读者提供健康长寿的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相关眼部参数的研究

    丁蕙江利红姚怡芸王玮...
    1099-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术期视力、眼压、角膜参数、前房深度及眼轴等眼部参数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IOL植入术的连续病例.其中诊断为肾功能衰竭并且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HD)的患者作为肾病组纳入本次研究.对肾病组患者白内障术前HD前1 h,HD后1 h及HD间歇期的眼压、角膜参数、前房深度及眼轴变化进行对比,同时和对照组患者围术期的视力、眼压及角膜参数、前房深度、眼轴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在HD的不同时间段,眼压出现波动.术前肾病组角膜厚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肾病组在术后第1天角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这种差异性消失.肾病组血透后1 h前房深度较血透前1 h及血透间歇明显变小,白内障术后1个月肾病组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加深.肾病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1个月视力恢复要差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HD不同时间段测量所得的平均绝对屈光度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72,P=0.002),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771,P=0.001).结论 肾病组患者进行HD的不同时间段,患者眼压和前房深度会出现波动,选择合适的白内障术前检查时间,晶体预测度数会更加准确.肾病组患者较普通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第1天可能更易出现角膜水肿反应及眼压升高表现,肾病组患者白内障手术预后要差于普通白内障患者.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白内障超声乳化

    营养控制对老年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的影响

    张欢贾美荣曹丽霞
    1106-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控制情况对老年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6月-2023年10月,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诊治的72例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观察,其中根据营养控制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营养控制,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引入个性化营养控制.结合多项临床指标和营养评估,分析营养控制与患者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的相关性.结果 2组ALB、BMI在营养控制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在营养控制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t/V、URR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及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患者,其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的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观察组经过营养控制后可能减少营养状况异常的出现,降低营养不良率.营养状况不佳的患者失功风险更高.结论 对于老年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重视营养控制、基础疾病控制、透析充分性等相关因素的管理,以降低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的风险.

    老年终末期肾病营养控制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

    自制血透导管保护套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黄春燕朱育明
    11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自制血透导管保护套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老年血透患者的护理提供方法.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收治的老年血透导管置管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35).试验组患者使用自制血透导管保护套进行导管保护及固定,对照组患者使用纱布、橡皮胶、纱带进行导管保护及固定.观察并比较2组导管延长管移位率、导管污染率、皮肤并发症发生率、穿刺部位出血率、患者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护理操作时间.结果 试验组导管延长管移位率低于对照组(0 vs 85.71%,P<0.05);试验组导管污染率低于对照组(5.71%vs42.86%,P<0.05);试验组皮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 vs 51.43%,P<0.05);试验组穿刺部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2.86%vs 25.71%,P<0.05);试验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3.97±1.22)分vs(8.64±0.92)分,P<0.05];试验组护理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10.25±3.39)min vs(33.46±10.67)min,P<0.05].结论 血透导管保护套有助于降低老年血透患者导管延长管移位率、导管污染率、皮肤并发症发生率、穿刺部位出血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缩短护理操作时间,可为老年血透患者护理的一种选择方法.

    老年血透导管舒适度并发症护理

    针刺联合济川煎敷脐治疗老年卒中后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

    陆俊彦郭进周晓艳
    1115-1118,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济川煎治疗卒中后便秘的疗效,为寻求温和、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在松江区泗泾医院等医疗机构就诊的老年卒中后便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治疗)、敷贴组(n=30,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联合敷贴治疗)、针刺+敷贴组(n=30,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加用针刺和敷贴治疗).3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3组康复疗效、完全自主排便次数、自主排便次数、便秘生活质量及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等指标值.结果 针刺+敷贴组完全自主排便有效率(47.0%)高于贴敷组(24.6%)和对照组(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在康复及治疗前,肛周神经传导潜伏期均异常(轻度到中度延长),在施行不同的治疗方案后,潜伏期均有缩短;针刺+敷贴组肛神经的潜伏期的治疗前后差值[(17.46±9.63)ms]均大于贴敷组[(9.23±5.76)ms]、对照组[(5.22±2.69)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3种疗法对卒中后患者的便秘症状具有改善作用;敷贴组和针刺+敷贴组均能显著增加自主排便次数,而针灸联合济川煎敷脐较敷脐更能增加排便力度.

    老年便秘卒中针刺脐敷贴康复

    NBASS-APS模式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周秉霞任秀芳高海军郭晓琴...
    1119-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以护士为基础,麻醉医师与专科医生指导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NBASS-APS)在老年颅脑损伤(TBI)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 纳入2019年3月-2024年3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治疗的老年TBI患者80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2组在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行NBASS-APS模式下疼痛管理干预.对比2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采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估]、神经功能[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估]、术后恢复进程(术后疼痛缓解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术后7 d CPOT评分达到最低值,且观察组CPOT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术后3 d、7 dGCS评分升高,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2.50%vs 67.50%,P<0.05).结论 老年TBI患者接受NBASS-APS模式,可有效缓解老年TBI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并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老年颅脑损伤NBASS-APS模式疼痛管理

    哮喘对膝骨关节炎影响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潘俊峰连宝领陈斌卢新刚...
    1125-1128,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分析哮喘对膝骨关节炎(KOA)的影响.方法 以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评估方法,同时采用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值(WM)、基于众数的简单估计和基于众数的加权估计4种方法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留一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Cochran's Q检验计算截距和P值,分析IVW与MR-Egger 各SNP的异质性.MR-pleiotropy函数对研究结果进行多效性分析.两样本MR评估哮喘(主数据集和次要数据集)与KOA的因果关系,反向MR研究KOA对哮喘的影响.结果 哮喘主数据集与KOA的发生概率增加有关(OR=1.664,95%CI:1.134~2.441,P=0.009).哮喘次要数据集与KOA的发生概率增加有关(OR=6 405.249,95%CI:1.850~22 176 818.850,P=0.035).留一法显示正向MR结果稳定.反向MR研究显示,KOA与哮喘的发生概率增加无关(P>0.05).结论 哮喘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KOA的发生和发展,是KOA的潜在不利因素.

    哮喘膝骨关节炎孟德尔随机化单核苷酸多态性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症状群现状、影响因素及与出院准备的相关性分析

    黄洁璐岳慧玲
    1129-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症状群现状、影响因素及与出院准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8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术后症状整体情况、症状表现分布,以及症状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后症状群与出院准备度的相关性.结果 188例LDH患者同时出现症状有2~13个,症状发生率为17.02%~94.14%,其中发生率较高的症状为疼痛、睡眠不安、麻木、昏昏欲睡和苦恼,发生率分别为94.15%、89.89%、86.17%、82.98%和80.85%;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较高的分别为疼痛、麻木、睡眠不安、胃口差和疲劳乏力,评分分别为(7.21±1.02)、(5.81±1.69)、(5.66±1.48)、(4.99±1.76)和(4.84±1.72)分;LDH患者症状群条目均分严重程度为(4.40±2.13)分,4个症状群条目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神经症状群(6.55±1.55)分、疲乏症状群(5.04±1.55)分、情志症状群(4.43±1.44)分和胃肠道症状群(1.89±0.9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RHDS评分症状群严重程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RHDS评分是影响症状群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后症状群各评分与RHD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症状发生率较高的是疼痛、睡眠不安、麻木、昏昏欲睡和苦恼,症状群主要包括神经症状群、疲乏症状群、情志症状群和胃肠道症状群,年龄、病程、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和、RHDS评分可能是症状群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需尽早发现相关症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群影响因素出院准备度

    脑电双频谱指数指导下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激反应、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肖兵周峰强徐仁毅
    1135-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下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激反应、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3月在江油市人民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1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n=53,BIS指导下全凭静脉麻醉)和观察组(n=60,BIS指导下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比较2组应激反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皮质醇(Cor)水平、丙二醛(MDA)水平]、苏醒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认知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插管即刻(T1)、切皮后10min(T2)、手术结束时(T3)的SBP、DBP、HR较麻醉诱导前(T0)降低(均P<0.05),但观察组T1、T2、T3时SBP、DBP、H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72 h的Cor、MDA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72 h的Cor、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定向力恢复和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 MMSE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6、12、24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指导下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可减轻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提高苏醒质量,改善术后认知功能,缓解术后疼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老年股骨颈骨折脑电双频谱指数七氟烷静脉麻醉应激反应苏醒质量认知功能

    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跌倒效能评估及影响因素探究

    张英薛升奎李超武辉...
    1140-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跌倒效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KO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Berg平衡量表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KOA患者跌倒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86例老年KOA患者MFES评分为(91.29±18.47)分,跌倒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上下楼梯条目评分最低,为(4.91±2.50)分;更衣条目评分最高,为(7.85±1.09)分.不同Kellgren-Lawrence分级(K-L分级)、骨质疏松、膝关节疼痛程度、平衡功能、近半年内存在跌倒史、步行辅助器具的老年KOA患者的MFE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K-L分级、骨质疏松、膝关节疼痛程度、平衡功能、近半年内存在跌倒史、步行辅助器具是影响老年KOA患者跌倒效能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老年KOA患者跌倒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其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提高跌倒效能.

    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跌倒效能影响因素

    进食方式与老年住院患者坐起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李美萍吴颖张见平朱怡莹...
    1145-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进食方式与老年住院患者坐起能力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2024年3月在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6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照进食方式分为口进食组(n=102)和鼻饲组(n=67).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坐起能力,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进食方式、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对坐起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口进食组相比,鼻饲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卧床时间更长、脑卒中和脑卒中合并其他疾病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鼻饲组患者的坐起能力显著低于口进食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鼻饲进食(OR=0.007,95%CI:0.001~0.055)、年龄≥85 岁(OR=0.257,95%CI:0.081~0.819)、脑卒中合并呼吸/心血管疾病(OR=0.140,95%CI:0.025~0.789)是坐起能力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鼻饲进食方式、高龄和脑卒中合并其他疾病可能是老年住院患者坐起能力差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不同特点的患者,可采取个体化的康复和营养干预措施.

    老年进食方式坐起能力鼻饲康复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