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六盘水师范学院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六盘水师范学院

郁钟铭

双月刊

1671-055X

lpssyxbbjb@163.com

0858-8602247

553001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山区明湖路育才巷19号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原《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六盘水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从2012年正式更名为《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出版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科学、化学工程、地质学、矿业工程、矿山安全工程、体育学、地域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羰基合成:煤基合成气低碳化利用的绿色化工路线

    雷以柱李光兴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合成气出发制备含氧有机化合物,是高效利用合成气的关键技术路径.首先对煤化工工艺技术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剖析,随后概述了羰基合成技术的特性及其优势.羰基化技术高效利用了煤基合成气中的碳与氧资源,省去了不必要的"脱氧"环节,促进了"原子经济性"的提升,即最大化将原料分子中的每个原子转化为最终产品.这一技术已成为推动煤基合成气资源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化的前沿研究领域.同时重点探讨了若干重要羰基化反应的技术特点及研究进展,旨在为合成气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构建煤化工合成气羰基合成产业链,提供发展思路和方向指引.

    羰基合成合成气煤化工含氧化学品催化

    煤层群立体式长距离定向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

    张鹏袁胜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开采邻近煤层卸压瓦斯大量涌入首采面的难题,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手段,揭示了近距离煤层群采动裂隙分布及演化规律,提出了煤层群立体式长距离定向钻孔瓦斯抽采技术方案.根据试验工作面的现场条件,确定了立体式长距离定向瓦斯抽采钻孔在上、中、下三个层位上布置的技术参数.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在观测期间,顶板长距离定向钻孔平均瓦斯抽采浓度和纯量分别为48.9%、0.71 m3/min;煤层瓦斯抽采管路平均瓦斯抽采浓度和纯量分别为20%、6.73 m3/min;底板长距离定向钻孔平均瓦斯抽采浓度和纯量分别为40%、0.43 m3/min.

    高瓦斯采动裂隙数值模拟长距离定向钻孔

    贵州某低品位氧化锌矿浮选试验研究

    张谌虎刘中一朱山陈鹏...
    2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某氧化锌矿石中含Pb 2.32%,含Zn 9.38%,其中有价锌矿物以菱锌矿和异极矿为主.此矿氧化程度高,泥化情况明显,浮选回收过程中面临矿浆发黏、浮选药剂用量大、效果差等难题.为实现难选氧化锌的高效回收,将原矿经过脱泥筛分后,综合硫化-黄药、硫化-胺以及螯合类组合剂三种方案进行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Na2S+戊基黄药与Na2S+十八胺的药剂方案对氧化锌矿分选效果不佳.最终确定新型螯合剂水杨醛缩氨基-2-硫酚与椰油胺的组合药剂方案,两者最佳质量比为4:1.采用"1粗2精2扫"的浮选流程,获得了精矿锌品位为25.97%,回收率为75.64%的较佳指标,实现了难选氧化锌矿中锌的高效回收.

    氧化锌浮选组合捕收剂螯合类药剂

    面向5G通信的圆极化基片集成波导研究

    霍兴瀛薛端刘佳怡秦鹏...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圆极化天线是指辐射电场矢量末端轨迹在垂直于传播方向平面上的投影是一个圆形的天线,在各频段雷达、定位及无线通信系统等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研究基于5G通信的5.8GHz频段,设计了一种周期缝隙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首先根据介质波导截止频率计算方法及矩形波导与基片集成波导结构尺寸映射关系,理论上确定基片集成波导横截面尺寸,以保证该结构能够在5.8GHz频段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然后在基片集成波导上表面设计横向周期性缝隙,对该结构进行扰动使其产生漏波,并设计周期长度,将谐波进行抑制,使天线只利用基波辐射.接着对缝隙位置及尺寸进行优化,使天线在口面上产生两个相位相差90°的正交场分量,从而辐射圆极化波.仿真结果表明,天线S11<=-10dB的阻抗带宽为5.6GHz-7GHz,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5.8GHz时,该周期性缝隙基片集成波导在具有良好的圆极化特性,增益为7.3dBi,效率为89.5%,轴比仅为0.21dB.该天线设计简单,剖面低,易馈电且易集成,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基片集成波导圆极化漏波天线周期性结构

    基于Wi-Fi无线温湿度测量系统的研究

    李璐涵吴建清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湿度测量系统是用来测量和监控温度及湿度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和环境监测等各种领域.系统以DHT11传感器为数据采集器,ESP8266为核心芯片,通过电路原理图设计和PCB绘制实现系统的硬件,用Wi-Fi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同时开发了相应的安卓上位机软件,可准确地进行环境温湿度监测和数据记录,用户也可以在该软件中远程监看并对系统进行设置,较大地提升了监测工作的便捷性和效率.

    Wi-FiESP8266温湿度测量系统远程控制

    罂粟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和偏好性分析

    凌立贞王琴杨桃张书东...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罂粟全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罂粟的全基因组蛋白质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CodonW软件以及在线工具CUSP系统分析获得的68 828条蛋白质编码序列.研究结果显示:罂粟编码基因中的密码子平均GC含量为41.52%,第三位碱基的GC3s含量为33.61%.进一步分析表明密码子第三位置上四种碱基的使用程度依次为T>A>G>C,其基因密码子的有效密码子数(ENC)平均值为50.60.这些研究结果显示,罂粟基因偏好使用末尾以A或T的密码子,但这种使用的偏好性较弱.中性图、PR2-plot和ENC-plot的分析结果显示:除了自然选择外,突变和基因表达水平等因素也对使用罂粟基因组密码子产生了影响.通过分析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值最终确定出22个最优密码子,主要以A和T结尾.研究结果为罂粟有效成分的基因表达系统选择及其基因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罂粟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

    合肥市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引种栽培

    欧祖兰郭承霞张满飞陶祥宇...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合肥市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种类、观赏特点及引种适应性,对其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对观赏价值突出、种群数量较多且极易获得材料的种类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合肥市野生观赏植物216种,隶属于82科172属;优势科为豆科、蔷薇科、菊科;生活型以草本占优势,在垂直绿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藤本植物也比较丰富,但乔木较少;野生观赏植物以观花植物占大多数;应用于园林花坛花境类植物居多;引种49种至实验园栽种,成活42种,引种成活率为85.71%.

    合肥市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引种

    "富矿精开"背景下物理化学方法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以热力学中的ΔGθ-T图、E-pH值图及化学选矿为例

    成奖国谢飞杨勇唐云...
    7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矿精开"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重要战略部署,富集的矿产资源是贵州突出的比较优势,贵州要紧密围绕"富矿精开",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矿物加工及化学选矿是"精深用矿"的重要技术依托,物理化学知识体系中基础核心部分—热力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对矿物加工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需要紧密围绕热力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工具,结合"富矿精开"大背景和地区矿产资源优势,将热力学中的ΔGθ-T图和E-pH值图等原理及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求学生要扎实掌握;并以高硫铝土矿、锰矿、煤矸石、富钾页岩、硫化矿、金矿石和稀土矿(渣)等为例,阐述ΔGθ-T图和E-pH值图在焙烧和浸出等实际化学选矿过程中的应用,能提升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富矿精开"的专业素养.

    "富矿精开"热力学方法吉布斯自由能矿物加工焙烧浸出

    "双碳"背景下地方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李光明吉畅张启龙张叶贵...
    9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传统电气类专业转型升级,是电力行业应对"双碳"目标战略下人才需求变化的重要举措.在"双碳"目标内涵的驱使下,电力行业人才呈现需求量大、岗位多元,专业人才知识领域宽、覆盖面广,复合型人才更具竞争优势等特征.但当前,有些地方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培养目标与定位不够精准、课程体系与"双碳"人才需求不匹配、专业教育课程"思政"融合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专业师资紧缺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培养目标精准性、课程体系适应性、课程思政体系化、实践教学科学化、师资队伍健全化等方面全面改革,满足"双碳"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双碳"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需求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唐泽恬张泽敏祝昆杨文韬...
    10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课程教学和培养存在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知识体系不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筛选完善教学内容,思维导图的运用对课程内容进行整理,以便于学生记忆繁杂的知识体系;增加实验课程的教学和改善成绩评价体系以加强学生应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课程实施、达成度和学生评价来看,改进的课程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高校新兴课程的教学模式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新工科地方应用型高校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