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粮食储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粮食储藏
粮食储藏

郭道林

双月刊

1000-6958

lscczzs@163.com

028-87664375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花牌坊街95号

粮食储藏/Journal Grain Storag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动态隔热阻断的低温储粮靶向通风控温系统设计与试验

    王大鹏赵思琪常乐张荣广...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低温储粮系统效能低、功能单一、精细化管控不足等问题,基于动态隔热阻断理论,创新研发低温储粮靶向通风控温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温度监测、决策控制、驱动执行和远程监控等模块,可实现自主化智慧联动靶向通风控温作业.为验证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从控温性能、储粮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年试验周期内,全仓均温低于14.2℃,最高粮温低于20℃,水分降低0.2%,脂肪酸值增幅为1.4(KOH/干基)/(mg/100g),相较传统低温储粮控温系统脂肪酸值增幅降低41.7%,且无虫霉发生发展,具有较好的控温性能和品质保持性.系统化解决因储藏局部发热、盲目通风、冷心热皮等问题而造成储粮经济损失,达到高标准低温储粮技术要求.

    低温储粮动态隔热智慧联动储粮品质

    《粮食储藏》专栏征稿: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防控

    12页

    低温储粮技术应用分析

    周宇星杨东李倩倩颉宇...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度是稻谷储藏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低温储藏能有效抑制稻谷呼吸代谢、防虫抑霉、延缓其品质劣变.为更好实现低温储粮、保证储粮品质,不断完善和发展低温储藏技术是粮食储藏行业的长期目标.综述了稻谷低温保鲜储藏相关技术,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稻谷低温保鲜储藏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低温储藏保温隔热机械通风内环流智能控制系统

    《粮食储藏》《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24年征订启事

    20页

    谷物冷却机的发展及创新

    杨冬平石翠霞纪佳璐王金营...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低温绿色储粮的关键设备,谷物冷却机采用机械制冷的方式,克服了自然通风及风机通风严重依赖环境条件的问题,可随时为粮堆提供设定温湿度的冷空气.我国粮食行业使用的谷物冷却机经历了完全进口、引进吸收、自主创新的过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研制出多种制冷量规格的产品,满足不同类型的粮仓不同粮种制冷通风的需求,其COP值也从当初进口设备不足1.3[1],提高到2.0以上.近些年,谷物冷却机在单机产品技术方面不断提升,同时在信息化方面也通过电脑端软件和手机端APP实现了远程控制、无人值守,但是在集成化联动控制作业方面还需继续研究,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化通风作业.本文介绍了我国谷物冷却机在功能、结构、性能、控制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分析研究当前研究的制冷新技术,并基于新技术的发展和行业需求提出谷物冷却机研究创新方向展望,以期为谷物冷却机的应用和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低温绿色储粮谷物冷却机制冷技术信息化

    垂直热皮控温技术在基建房式仓的优化应用

    彭明文付鹏程石若愚刘胜强...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建房式仓应用"垂直热皮"控温技术,采取"散热降温"和"散热均温"两种控温模式,均可有效控制"垂直热皮"粮温,但均存在控温死角点,"散热降温"模式较"散热均温"模式运行时间长、能耗高.利用"垂直热皮"控温系统,"热皮"平均粮温每天降低1℃左右,度夏期间,试验仓四周最高粮温28.4℃,平均粮温20.6℃,对照仓四周最高粮温31.3℃,平均粮温23.4℃.

    热皮冷心垂直热皮热皮控温模式四周粮温

    辐射降温膜在平房仓控温储粮中的应用

    张栋蒋天科袁丹申绪华...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有架空隔热层的平房仓仓顶及门、窗铺设辐射降温膜,开展控温储粮应用研究.通过对试验仓与对照仓的数据测试,其效果分析如下:试验仓仓顶外表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温差最大为13.9℃,试验仓架空层温度与环境温度最大温差为18.9℃,试验仓与对照仓温差高达11.8℃,仓内表层粮温(0.3 m)温差最大达8.0℃,全仓平均粮温温差2.6℃;在试验仓度夏期间未开启空调的情况下,最高粮温未超过30℃,对照仓7月中旬最高粮温超过34℃时适时启动空调降温.试验表明,辐射降温膜对储粮控温效果明显,是低温粮仓改造及高标准粮仓建设优选材料之一.

    平房仓辐射降温膜控温储粮

    立筒仓新入仓玉米安全通风储粮技术试验

    林波李守星王瑞宋卫军...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入仓玉米由于产储地域气候差异、烘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运输过程外温急剧变化以及粮食的吸湿和解析作用等原因,造成入库时水分梯度过大,整仓水分不均匀,这对粮食的安全储存极为不利.基于以上原因,为了进一步降低保管难度、保证粮食品质,改变传统的通风风网布置模式和通风方式,通过布设"地槽+地上笼+竹笼"的通风系统,采用"压入式+吸出式"的通风方式,快速、高效均衡粮食水分,减小粮食水分梯度,使整仓粮食水分接近均匀,有效确保了储粮安全.

    立筒仓玉米通风系统通风方式储粮安全

    "三合一"储粮控制技术在浅圆仓中的应用

    袁奎张小虎吴文飞曾凌沛...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西北地区生态条件,在浅圆仓综合应用环流熏蒸、内环流控温和氮气气调三项储粮技术(以下简称:"三合一"储粮控制技术).研究了"三合一"储粮控制系统在浅圆仓中控温、控虫和控制品质变化的效果.通过2022年对入库新粮进行环流熏蒸,冬季择机通风蓄冷,2023年度先进行内环流控温,再进行氮气气调,探索研究在当地浅圆仓中合理有效使用这三项储粮技术的最佳使用路径."三合一"储粮控制系统在浅圆仓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低温、低药量储粮,延缓储粮品质劣变,在储粮控温、控虫和控制品质变化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三合一"储粮控制技术充分发挥了三项储粮技术的各自优势,为浅圆仓绿色储粮探索出新路径.

    环流熏蒸内环流控温氮气气调

    大豆油低温絮凝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研究

    张榴萍张刚强罗世龙王茜悦...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油脂在低温储存过程中出现絮凝的现象影响了用户体验和产品销售,是油脂生产企业和学界关注的重点.对大豆絮凝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精炼工序大豆油和不同一级大豆油的抗冻性差异,研究微量成分对一级大豆油抗冻性的影响.通过絮凝物质的分离提取和成分检测,分析絮凝物质的主要成因是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不饱和结构分解、含硫化合物等的共同作用.通过理论分析概述大豆油低温絮凝的控制措施,在油脂精炼过程中要控制脱色和脱臭的温度和时间,控制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分解和反式脂肪酸的形成,同时还应关注机械杂质、残留白土、含硫化合物等外界物质的引入和残留.

    油脂絮凝机理抗冻性能油脂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