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渝地区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姚勇宋怡轩张文超郭旭...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6-2022年成渝地区闪电定位监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成渝地区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成渝地区雷电活动主要以负闪为主,年平均占比为92。7%,负闪频次占比年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占比最高,达76。4%,月变化曲线呈单峰型,7、8月份雷电活动最活跃;日变化呈双峰型,雷电活动主要发生在23:00至次日4:00,占比达31。7%,10:00-12:0 0为雷电活动谷值。雷电流幅值出现最高频次区间范围为7~17 kA,95%的雷电强度小于50 kA,90%小于40 kA。成渝地区雷电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其中密度高值区位于重庆西南部的永川、璧山、江津、綦江以及主城区,密度普遍大于6次/km2,次高值区分布在重庆云阳、四川内江、资阳、遂宁、南充、广元的部分地方,密度普遍大于3次/km2。研究结果对成渝地区雷电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提供了实质性的数据支持,尤其在夏季汛期需重点关注,以提高对雷电灾害的应对和防范能力。

    雷电活动时空分布ArcGIS成渝地区

    乌鲁木齐市地表温度与气溶胶光学厚度特征及相关性

    陈玉琴佳昆王凌羲潘丽鑫...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温度升高以及大气污染等都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采用遥感和GIS技术,对乌鲁木齐市地表温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乌鲁木齐市日间地表温度月均值7月份最大,12月份最小;夜间地表温度月均值7月份最大,12月份和1月份较小;地表温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年均温有所增高。②乌鲁木齐市气溶胶光学厚度月均值2月份和4月份较大,11月份和1月份较小,气溶胶光学厚度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年均值变化类似地表温度。③乌鲁木齐市地表温度与气溶胶光学厚度在月、季节与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本研究对乌鲁木齐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具有显示借鉴意义。

    地表温度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析相关性

    若尔盖高寒湿地空间分布及景观格局动态研究

    张好唐菲黄兰鹰贺维...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若尔盖地区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基于30 m全球地表覆盖数据集,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2000年、2010年和2020年若尔盖地区的湿地面积变化、空间分布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若尔盖地区湿地主要集中在四川若尔盖县,四川范围内3个时期湿地面积分别占各个时期研究区湿地面积的84。97%、78。33%和77。43%;湿地面积在2000-2020年呈缓慢增长趋势,湿地面积增加559。68 km2,其中甘肃地区湿地增加面积为423。23 km2,增长区域主要集中在甘肃玛曲县黄河左侧区域和四川阿坝县曼泽塘区域;地表覆盖变化趋势是以草地转化为湿地(水体)类别为主,变化面积为844。92 km2;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减缓,在2000-2010年降低了 2。11,2010-2020年降低0。65,湿地景观格局更加稳定。

    若尔盖湿地景观格局

    汤浦水库人工湿地鸟类群落结构研究

    郑丹萍蒋火林梁冰怡叶晨曦...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汤浦水库人工湿地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共统计到鸟类9目,13科37种,其中以鹳形目和雀形目为优势目,鹭科为优势科。留鸟占调查鸟类的70。3%,广布型鸟类占40。5%。水鸟是主要类别,占鸟类种数的62。2%,其中涉禽和游禽是常见类别。多样性分析表明,夏季鸟类多样性最高,冬季最低。研究指出人为活动、植被多样性降低和水位变化是影响鸟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建议包括加大监测和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修复、注重水体保护和加强鸟类保护知识宣传。研究 结果有助于指导人工湿地管理和保护,促进鸟类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人工湿地鸟类群落汤浦水库

    应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改良棕壤效果研究

    陈重范庆锋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不同腐植酸土壤调理剂施用量对棕壤区耕地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酸碱度及玉米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活化腐植酸对于改良土壤容重具有显著作用;施用土壤调理剂及活化腐植酸均对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土壤pH值的上升具有促进作用,均能够显著增加玉米的株高,提高玉米产量,施用土壤调理剂较对照最高增产15。62%,而施用活化腐植酸处理的玉米产量较对照增产21。22%。总之,施用土壤调理剂及活化腐植酸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养分,促进作物生长,提高玉米产量,有着积极作用,且施用活化腐植酸要比施用土壤调理剂效果好。

    土壤调理剂腐植酸土壤理化性质产量

    腾冲北海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张蔚张蓉康都李启凡...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溶解氧含量(DO)是评估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常被认为是衡量高原湖泊水质的唯一标准。DO受到复氧和耗氧过程的影响,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通过影响上述过程进而影响DO动态变化。探明这些影响因素能够为高原河湖库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监测、分析云南腾冲北海湖秋季全湖DO和省控点DO的季节动态,探讨影响北海湖DO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腾冲北海湖DO在Ⅲ类水以上的研究点占全湖研究点的91%,表明腾冲北海湖整体水质状况良好。②腾冲北海湖水体DO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南部退耕还湿区DO显著高于北部老湖区;省控点DO在冬春季较高而在夏季最低,符合地表水体DO变化的普遍规律。③秋季,腾冲北海湖DO与水体pH值、水温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体现了显著的生物作用;从全年尺度上,省控点DO与水体pH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④沉水植物生长的水域DO显著高于无沉水植物的水域,莼菜生长的水域DO显著低于沉水植物生长的水域,表明大型沉水植物对维持北海湖水体高DO发挥重要作用,而莼菜密度过高会降低水体的复氧能力,草排的分布对腾冲北海湖DO的影响不大。本研究结果将为高原湖泊的水环境评估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高原湖泊水环境溶解氧影响因素

    霍山县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高琳严啟蕾张芊朱莉...
    39-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霍山县内白马尖、仙人湖和与儿街3个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监测站监测资料,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霍山县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以及温度降水等气象因子对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霍山地区生态资源丰富,负氧离子浓度年平均在2500个/cm3以上,其中山区负氧离子浓度高于城郊和畈区。冬季负氧离子浓度最低,其他季节各地变化不一。负氧离子浓度与温度、降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无降水晴天,逐时负氧离子浓度与气温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降水期间,负氧离子浓度受降水影响较大,与冬季弱降水相比,夏季强降水对负氧离子浓度增强效果更加明显。

    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气象因子

    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新疆某煤炭矿区沙漠化监测分析

    吕雪王旭升吕学文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地区是我国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区域,近年来因新疆地区煤炭开采活动导致土地占压、地表沉陷、地下水疏干等问题,直接或间接加剧了矿区内的沙漠化趋势。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利用EN-VI5。3进行预处理及计算,通过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估算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以及计算植被区域变化数据,对近10年矿区及其可能影响区域的沙漠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①三种监测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近10年研究区域内平均植被覆盖度(FVC)降低4。04%,Fvc>0。3区域占比降低4。59%,植被覆盖总体上有所减少,有沙漠化蔓延的趋势,自2020年8月以来,采矿等人为活动开始减少,这也使得研究区域自2020-2023年,FVC及植被覆盖区域均有所增加,沙漠化进程有所减缓;②在NDVI、FVC反演的基础上计算并反演出的植被区域变化情况的数据及图像,可较为准确、直观地反映植被减少、有沙漠化发展趋势的区域,为矿区的沙漠化监测工作提供了可视化的监测方法,可为矿区沙漠化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新疆矿区NDVI植被覆盖度沙漠化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防风效果研究

    杨广源郭占斌刘瑞香王树彦...
    53-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利用HOBO数采仪观测灌浆期和成熟期藜麦田在不同株距和行距配置下的防风效果。结果表明:①在不同株距下,不同品系藜麦田,防风效能随着背风面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防风效能随着株距增大而减小,成熟期防风效能均大于灌浆期,比灌浆期高4。02%,WD-9藜麦防风效能为8。63%~68。83%,比灌浆期高9。28%,W-7藜麦防风效能为2。14%~56。46%,比灌浆期高15。12%。②在不同株距下,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与防风效能相同,比灌浆期藜麦田后1H处平均粗糙度高0。65 cm。灌浆期WD-9藜麦粗糙度最大为6。73 cm,W-19藜麦粗糙度最小为2。79 cm,成熟期WD-9藜麦田粗糙度最大为7。50 cm,W-19藜麦田粗糙度最小为3。56 cm。③在不同行距下,不同品系藜麦田,成熟期防风效能均大于灌浆期,均在藜麦田后1H处达到最大,其中WD-9藜麦田后1H处的防风效能为76。44%~69。89%,比灌浆期高10。48%。藜麦田背风面0H~5H,防风效能均随着行距的增大而降低,平均防风效能比灌浆期高5。71%,藜麦田背风面7H~9H,防风效能均随着行距的增大而提高,平均防风效能比灌浆期高2。00%。④在不同株距下,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与防风效能相同,在背风面1H处粗糙度最大,其中WD-9藜麦平均粗糙度最大为10。91 cm,比灌浆期增大0。98 cm,W-19藜麦平均粗糙度最小为6。88 cm,比灌浆期减小0。42 cm。藜麦田背风面0H~5H,粗糙度随着行距的增大而降低,比灌浆期高10。48%,藜麦田背风面7H~9H,粗糙度随着行距的增大而提高,比灌浆期高10。48%。不同品系藜麦中WD-9藜麦在不同配置条件下均可以有更好的防风效果。

    藜麦防风效果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地表粗糙度

    阴山北麓武川地区藜麦根—土复合体抗剪特性研究

    高万隆刘瑞香郭占斌王树彦...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阴山北麓武川地区选择了的G28、WD9、WD12、W7高产藜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素土与藜麦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探究了藜麦根系在不同径级和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的抗剪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藜麦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与根系径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根系径级的增大,其抗剪强度也显著提升。同时,较大的根系径级不仅增强了复合体的抗剪强度,还促进了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加。直剪试验结果显示在6。25 kPa、12。5 kPa垂直荷载(藜麦根系集中区)下,藜麦根—土复合体的黏聚力增长率均高于27%,最高值达到了 32%,相比之下,内摩擦角的增长率较为稳定,平均约为4%。种植藜麦后,其根系显著增强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其中黏聚力起到了主导作用。此外,随着土壤含水率的上升,藜麦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与黏聚力也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当土壤含水率达到11。54%时,二者均达到最大值。然而,内摩擦角却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自然条件下藜麦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黏聚力在6。25 kPa、12。5 kPa垂直荷载(藜麦根系集中区)时相对于素土的增长率,得出固着水土能力最优的品种为G28。

    藜麦根系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