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治理视角下城市植物多样性调研与保护策略——以抚州市临川区为例

    徐令芳易桂秀裘利洪周游...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地保护和提高抚州临川区植物多样性,采用抽样调查和文献检索等方法研究了抚州临川区城市绿地的主要植物群落、植物物种、植物多样性特征及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有维管束植物182科1191种,室外栽培园林植物有104科4 50种,城郊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度较高,城区绿地物种丰富度较低,公园绿地植物较丰富,地域特色明显;廊道植物、道路绿地植物种类较少,景观单调。城区内主要有11种群落类型,多为人工植物群落,生态系统多样性不丰富,各生境间缺乏有效的廊道链接。为此,提出了加强构建抚州临川区"一心、四脉、六库、六廊、多点、多片"植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城市生态系统、植物物种、植物遗传多样性等保护策略。

    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抚州临川

    城市公园满足居民休闲体力活动需求评价及优化策略——以菏泽环城公园为例

    吴红松史冬燕刘海生
    10-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菏泽环城公园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其满足居民休闲体力活动需求的功能性。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调研,从"环境安全性""环境舒适性"等角度出发,考察了公园的各项功能是否可以满足居民休闲体力活动的需求,并构建一个包括4个准则层、28个指标层的评价体系,用于权重判定、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菏泽环城公园基本满足居民休闲体力活动需求,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据此提出优化安全防护及服务设施、丰富植被景观,提供城市公园出行便利,营造多维活动空间等可行性策略。旨在提高居民参与休闲体力活动的积极性,并为未来健康导向下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空间配置、供需决策等提供参考。

    休闲性体力活动城市公园评价体系优化策略

    基于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校园绿地乔木三维绿量对比研究——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肖万娟唐健灵骆姚瑶苏玉峰...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树冠是指树干以上连同其生枝叶的部分,其体积的大小是估算树木三维绿量的重要参数。校园绿地中乔木树冠形态各异,结构复杂,树木树冠体积的准确、自动、无损测量是校园绿地调查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项目。随机抽取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5个树种共计25棵乔木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与树木三维绿量冠幅—冠高公式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基于不规则三角网法计算乔木树冠体积。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测量值与参考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2。913、绝对误差最大值为7。22 m3,最小值为0。17 m3;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1。06%,最小值为0。12%;平均绝对误差为2。20 m3,平均相对误差为3。13%,该算法不用考虑树冠的形状,减少了人为判别导致的差异。因此,以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点云数据,运用不规则三角网法自动提取校园绿地乔木树冠体积快捷、有效、可推广。

    乔木三维绿量树冠体积三维激光点云大学校园绿地

    基于体验理念的花海景观设计研究——以鹿寨县弄里花海为例

    詹聪冲刘敏捷刘卫东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花海旅游业的兴起,花海景观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但花海热的背后蕴藏着许多问题,让景区整体的规划设计面临巨大挑战。面对花海现存问题,引入体验式景观设计理念,与花海景观相结合,初步提出体验式花海景观的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模式,并应用于广西中渡镇弄里花海的景观设计中,将体验式理念分为感知、行为、情感、反思4个设计层次,分别从五感体验、活动体验、场景体验、文化体验进行具体设计,营造一个具有特色化和体验感的弄里花海,同时提供具有实践性的花海景观营造策略,以改善花海建设所面临的困境。

    花海景观体验式景观景观设计

    城中村街巷空间绿视率分析与优化研究

    李楠张继兰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视率作为人们对空间绿量的直观反映,也反映了道路与绿化的比例关系,所以绿视率和绿视率满意度能够以简洁的数据和评分反映街巷空间的绿化质量。以墨江县城中村街巷空间为例,采用现状调研、绿视率图像收集及计算、加上线下及网络问卷调查街巷空间满意度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街巷空间平均绿视率均低于35%,居民满意度大部分评价为一般,现状景观质量较差,亟待提高。②经过对街巷空间绿视率及其满意度的深入评估,所得到的评价等级标准显示,在景观品质不佳的地区,公众对于绿视率的标准设定更高。③针对低绿视率现状提出空间优化、增加绿化、后期植物管理等优化策略,促进城中村人居环境的良好发展。

    绿视率城中村街巷空间

    基于AHP的住宅康养景观评价——以长沙市长盛岚庭小区为例

    卢愉唐丽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居家养老和康养景观相关理论为指导,以长沙市天心区长盛岚庭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住宅康养景观评价体系。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专家问卷调查,结合1-9标度法、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住宅康养景观的6个评价准则层和24个评价指标以及各个准则层和指标的权重;其次通过向长盛岚庭小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居民根据构建的住宅康养景观评价指标。利用李克特5分量表法对长盛岚庭小区的康养景观进行了评价,最终长盛岚庭小区住宅康养景观综合评分为3。1915分,评级为良。基于长盛岚庭小区住宅康养景观评价结果,结合对评价体系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得分分析,从住宅康养景观的康养性、安全性、互动性、地域性、舒适性、人文关怀6个方面对长盛岚庭小区住宅康养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建议,以此构建美观、功能性强的住宅康养景观。该研究可对今后科学系统地对住宅小区康养景观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康养景观居家养老层次分析法景观评价

    公园城市建设的减碳效益及其评价——以成都市公园城市建成区为例

    王滔赵磊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城市CO2排放占比约全球的75%。公园城市追求"人—自然—城市"全生态的协调发展,以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城市减碳措施可大致分为六类,其中绿地碳汇是目前效益较高的一类。回顾成都市近五年建成区绿地面积,并根据碳汇理论粗略计算出绿地每年CO2吸收量与固碳量,绿地CO2吸收量从2018年的2483。03万t增长到2022年的2954。69万t;绿地CO2固碳量从2018年的582。64万t增长到2022年的711。64万t。同时以2019年为例,城市建成区绿地吸收CO2年排放量的41。58%,固碳以及碳汇可以占CO2年排放量的9。74%。公园城市发展理念对减碳效益有着显著影响。

    公园城市碳汇减碳效益碳排放权

    基于碳汇方案的高速公路竹类景观绿化设计及效益评价——以达州绕城西高速为例

    何欢孙世航余婕
    48-5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公路工程的减排需求,致力于通过优化植物品种选择,提升沿线景观的碳汇能力。基于竹类植物突出的碳储功能和在四川地区的生长情况,以达州绕城西高速为例,对其在主线、互通立交、房建、隧道洞口区域的景观应用潜力进行了探讨。经过竹类配置可行性分析,及以毛竹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量化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案在碳减排及经济效益方面均展现出积极成效。研究构建了一种以竹类为主体的新型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模式,为公路工程减排和景观美化提供了有效策略。

    高速公路景观碳汇竹类植物经济效益

    基于乡土树种利用的龙丽温高速公路生态廊道改造

    潘建林毛朝明丁敏
    54-5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高速公路生态廊道森林景观效果,建立了美丽生态廊道森林群落评价指标,调查了龙丽温高速公路廊道植被状况后发现,多年的人工经营改变了森林原有的自然植被特征,各种纯林脆弱与不稳定的缺陷,给森林可持续经营带来风险。根据森林演替规律,提出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对不同群落使用间伐改造、补植、定向抚育等措施,增加森林群落内具有明显层次、叶色、花色和果色的乡土阔叶树种品种和数量;对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区域,种植耐火阔叶树种;清除外来有害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设目标。通过改造,构造不同的景观斑块,形成具有空间和时间变化的异质景观,各种景观彼此镶嵌,季相变化明显,形成丰富多彩、美学价值高、生态功能强的美丽生态廊道景观。

    乡土树种生态廊道森林健康森林景观植物群落生态美学森林演替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历史名园游客感知形象研究——以余荫山房为例

    陈逸倩程晓山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余荫山房为研究对象,提取网络游记和评价数据,使用旅游形象"认知—情感"模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提炼游客对余荫山房的认知形象感知,然后进一步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对游客消极情感因素进行逐层编码,挖掘余荫山房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余荫山房认知形象重要性比较为:"旅游吸引物""空间环境""体验价值""景区服务与管理";此外,导致游客消极情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旅游资源体验,其中包括地方小、可玩性低、商业化气息浓厚、公共交通不方便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建议:余荫山房应以文物古迹本体为前提,尊重历史文脉;深耕余荫山房园林内涵,打造好历史名园品牌特色;丰富和创新旅游体验,强化解说体系建设,提高游客参与度;发展避免过度商业化,打造优质文创产品;加强园区管理,完善园区设施,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余荫山房历史名园旅游形象感知扎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