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上游高寒沙地生态经济型治沙植物筛选评价

    陈德朝贺丽鄢武先邓东周...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助推黄河上游高寒区乡村振兴工作,在调查黄河上游沙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适应能力、扩繁能力、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4个方面确定地带性乡土植物、自然分布海拔、自然分布坡向等21个评价指标,构建黄河上游高寒沙地生态经济型治沙植物筛选层次结构模型,从22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治沙植物中筛选出沙棘、金露梅、银露梅、变叶海棠、垂穗披碱草、高山羊茅、高山绣线菊和窄叶鲜卑花等8种优良生态经济型治沙植物,为黄河上游高寒沙地植被恢复治沙植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黄河上游高寒沙地治沙植物层次分析法筛选

    内蒙古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分析

    刘丽娜王治霖
    5-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拉特前旗某小流域位于黄河水系,受风蚀和水蚀影响严重,水土流失问题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乌拉特前旗某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分区治理策略进行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前,对小流域内水土保持、沟(河)道、人居环境、污染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基于调查结果,项目划分为3个不同分区,分别实施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沟道整治区位于小流域上游,主要采取沟头防护、沟道治理、护坡护岸以及绿化美化等措施进行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区位于居民点周边,重点解决水土流失、污染、生活污水垃圾等问题,采取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进行治理;生态自然修复区多为荒草地,主要采用封育和补植补种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在乌拉特前旗某小流域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并为当地带来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

    内蒙古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

    大理剑川剑湖云南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邓伯龙侯天文谈洪英张凌...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松为云贵高原重要的用材树种。基于树轮年代学方法,研究云南剑湖云南松径向生长与气候的相关关系。利用剑湖云南松树木年轮宽度资料建立该树种的残差年表,将残差年表指数与气候因子进行响应相关分析,探究剑湖地区云南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得出该地区影响云南松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剑湖云南松的径向生长。其中,温度的升高限制了云南松的径向生长,具体表现为残差年表指数与上年7月和9月以及当年的3月与5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降水的变化对云南松的影响有正有负,对剑湖云南松的径向生长表现出复杂性。随着气候变暖加剧及极端气候频繁出现,剑湖地区云南松树木年轮宽度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将更为复杂。

    剑湖树木年轮气候响应径向生长

    不同地貌天然气开采工程对土壤流失及其养分组成的影响——以四川地区为例

    吕晓航刘源薛元杰李文君...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四川地区不同地质地貌区域特点的天然气开采区块,目的为研究天然气开采不同施工工艺结束后各工程区内生态功能逐步恢复趋势,分析不同地貌类型、不同工程区内土壤流失及土壤养分情况,使用的方法有点位采集土样实验法及跟踪观测法。结果表明:管线工程区新增土壤流失量所占比例最大,站场及阀室工程区新增土壤流失量在 50%以上;不同地貌及区域内的植被恢复年限总体在4~6年期间。结论是现状管线工程区对土壤指标的影响要大于点状站场工程区。

    天然气土壤流失土壤养分四川

    景谷试验示范林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罗罕艳史富强童思博童清...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区系可以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为植被生态学以及植物引种驯化提供基础资料。通过对景谷县试验示范林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及区系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谷试验示范林场共记载野生种子植物148科573属949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6属7种;被子植物143科567属942种。该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属于热带北缘性质,且表现出热带向亚热带过渡趋势。种子植物区系属于古热带植物区马来亚植物亚区的滇、缅、泰地区。中国特有种分析表明,该区域特有种有126个,占总物种的13。28%,主要起源是滇南小区和我国西南地区。

    种子植物植物区系分布区类型特有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泗洪县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研究

    周克元华晓永吴昌平徐忠春...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效益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中,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泗洪县生态产品总值(GEP)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2022年泗洪县GEP总值为496。23亿元,人均5。79万元,GEP/GDP=0。76。文化服务、调节服务和物质供给的价值量分别为230。48亿元、182。32亿元和83。43亿元,占比分别为46。45%、36。74%、16。81%。泗洪县的GEP核算为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作出了有益探索,为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努力探索出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泗洪路径"。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

    我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研究的演变及趋势分析

    李巧媛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灾害是造成我国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气象条件是其中最具可预报性的风险因素,因此,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为提高相关研究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利用2008-2023年中国知网中"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为主题的文献,采用统计学、科学知识图谱等方法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演变特征及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的相关研究已经初步形成涵盖成因分析-指标因子-预警-评估-管理等的全链条式研究特征,但仍未形成核心研究团队和机构。该领域的研究专业性强,已有成果与预警业务联系紧密,尤其是GIS技术在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中的应用处于核心地位。预计,人工智能方法在滑坡、山洪等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的研究与应用中可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科学知识图谱演变战略坐标图

    我国高原湿地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张蓉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我国高原湿地的空间分布及生态功能,分析了其水资源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碳储存与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生态功能。通过对高原湿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水源等特点进行详细描述,指出其重要性及受到的威胁和干扰。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出了保护措施,并强调全球合作对于高原湿地保护和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性。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高原湿地的生态功能及保护管理对策,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原湿地在水资源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碳储存与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面临着人类活动的威胁。因此,得出结论为:中国高原湿地分布广泛且功能显著,对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高原湿地面临退化威胁,亟须加强保护与恢复工作,加强保护措施和全球合作对于高原湿地的生态保护至关重要。对高原湿地保护与管理提出了建议:应加强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学研究,运用遥感与GIS技术精准监测湿地动态,深化全球变化下的湿地生态研究,并推动多学科交叉合作,以促进高原湿地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高原湿地空间分布生态功能

    淮北矿业青东煤业BF2断层探查与注浆处理

    曹佩永年宾陆清山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消除某矿巷道掘进过程中水害威胁、加固巷道围岩,进行探查与注浆加固。基于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对水害、瓦斯、断层带破碎支护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钻孔与注浆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注浆治理工程已完成5个主孔、3个探空和18个分支孔,共注浆44次,通过探查验证,认为治理区域已被水泥充分充填加固,注浆效果良好。地面注浆治理可以有效降低治理区内水害威胁,同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井下物探、钻探等验证工作,保障巷道掘进安全。

    水害威胁注浆加固地质风险

    沈阳市铁西区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付丹丹武威李大志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沈阳市铁西区为研究范围,分析了"十三五"期间产业结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采用对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生态环境指标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环境空气中颗粒物与废气排放污染物相关性较强,而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浓度与废气污染源排放相关性较弱;环境空气质量和废水排放总量与GDP、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关联度均较强;环境空气中PM10、NO2 与工业煤炭消费量关联度达到极强水平。

    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