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价值视角下中小城市山水空间城市设计策略——以宣城市彩金湖片区为例

    包永鹏俞舒健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中小城市山水空间肩负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多重任务,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利用生态资源禀赋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构建可持续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基于价值转化原理,提出中小城市山水空间生态价值的核算体系、计算方法与优化路径.并以宣城市彩金湖片区城市设计实践为例,在现状生态价值核算的基础上,分别从保护自然生态格局、保持现状生态价值、提升生态衍生价值、保障生态价值可持续性4个方面,对彩金湖片区山、城、水空间关系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生态价值最优化的空间布局和形态,探索中小城市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城市形态与发展范式.

    生态价值实现中小城市山水空间城市设计宣城市彩金湖

    陶然亭公园野生地被植物资源综合评价分析与应用研究

    徐小云于佳杨威李剑雄...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陶然亭公园内七大景区的野生地被植物为研究对象,调查了野生地被植物的种类、生长势、观赏部位、适应力、株高等基本信息,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野生地被植物资源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陶然亭公园共有野生地被植物52种,隶属24科47属,其中多年生植物占比最高,达到44.23%;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法,最终评选出Ⅰ级地被植物15种,Ⅱ级地被植物15种,Ⅲ级地被植物19种,Ⅳ级地被植物3种.该评价体系更强调野生地被植物的观赏性,与公园景观需求相符.

    野生地被植物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园林应用

    基于AHP的广州市花境综合效果评价

    温丽仪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州市花境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广州市某公司的5个花境样本进行调查,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广州市花境综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观赏效果、生态效果和经济效果,提出了 14个花境综合效果评价指标,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5个花境整体评分比较为:花境d(8.2069)>花境a(7.8815)>花境c(7.4582)>花境e(7.0543)>花境b(6.7026),评价结果较为全面和客观.指出未来广州市花境建设应更加注重对植物的配置、空间、色彩、形态等要素的把控,以创造出更加美观、和谐和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

    花境AHP评价体系广州

    西安市明城区口袋公园社会参与度调查与空间改造研究

    李莫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西安市明城区口袋公园的社会参与及空间改造对地区社会、环境及经济的影响,通过采集数据并分析居民参与意愿,结合法律法规与资源分配的现状,揭示社区参与的主要障碍.空间改造方面,选用绿色建筑材料,并集成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板,提高能源效率.同时,设计中融入本地文化元素,以增强园林的生态旅游潜力.结果显示:策略实施后,不仅能改善环境安全和生态效益,还能促进地方经济,主要体现在创造就业机会和发展旅游业方面.指出了空间改造和管理策略可显著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对城市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从推动技术创新、加强文化活动和社区服务、建立健全监测评估机制、加强与社区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的沟通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有效提升口袋公园的品质和功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口袋公园社会参与空间改造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公园绿地土地利用变化及预测——以武汉市江岸区为例

    马凌云肖国增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城市内公园绿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对于日后城市公园的发展及改造、城市的经济发展、空间安排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以武汉市江岸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对Landsat 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4期土地遥感数据进行目视解译,并通过CA-Markov模型对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城市公园绿地变化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 2005-2030年城市公园绿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①武汉市江岸区的主要用地类型为建设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60%以上;②耕地和林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持续增加是武汉市江岸区2005-2010年土地利用最为明显的变化特征;③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2015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其Kappa系数分别为0.772和0.809,均大于0.75,模拟精度合格;④预测的武汉市江岸区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显示:耕地和林地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的增加仍然是主要趋势,但二者变化幅度减缓,城市公园绿地处于持续增加的状态.指出了武汉市江岸区建设用地的持续增加,耕地林地的持续减少需要引起重视,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的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也可为武汉市江岸区未来土地利用开发提供参考,同时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可以此为参考依据,发展原有的城市公园绿地或开发新的城市公园绿地.

    城市公园绿地土地利用CA-Markov模型转移矩阵Kappa系数

    城市更新单元划定研究——以南京市雨花台区为例

    王智玮程茂吉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高度的重要部署,指出了作为重要部分的更新单元划定工作存在思路不清晰、逻辑不统一等问题,相关划定的具体细节有待明晰.探讨了更新单元在更新管理中统筹公共设施和经济,管理空间与规划等作用,提出了更新单元划定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结合南京市雨花台区正在进行的更新单元划定工作进行案例分析.提出了以更新潜力识别结果为基础,衔接详规单元和历史街区等法定规划边界,并根据集约度与经济校核优化范围的单元划定思路,以期为其他后发更新城市提供参考.

    城市更新更新单元划定雨花台区

    基于网络文本的禹州城市公园居民景观感知研究

    杨颜冰杨翠霞孙俊伟
    39-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园绿地已成为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载体之一.公众对公园游憩的多样性、体验性、参与性、专业性等品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以"携程""高德地图"等8个APP上的网络文本数据作为样本,以居民景观感知为基础,从交通路线环境、场地空间性、植物友好性、设施包容性、管理服务性5个方面构建城市公园景观感知评价体系,探讨居民在公园感知体验活动中的满意度和重要性等.结果表明:"景色""公园""优美"为出现频次最高词汇,设施包容性是满意度相对较高的,标识系统的引导性是重要性相对较高的;根据重要性与满意度的综合评价,运用IP A四象限图得出公园改进的优先区域,即优势区、现象维持区、次要改进区和亟待改进区;并从优化休憩座椅、丰富多样体验活动、完善智能标识引导等方面对亟待改进区的环境、空间和设施提出建议.

    城市公园景观感知网络文本重要性-满意度

    基于CiteSpace的可持续设计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王哲昊孙薇王义昕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当前我国可持续设计的发展情况,针对可持续设计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探析未来可持续设计的发展趋势.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3-2023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329篇可持续设计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绘制,从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4个方面分析了近10年我国可持续设计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可持续设计的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作者合作主要以团队为主,形成了以权威学者为核心的合作群,团队外部缺乏交流合作.可持续设计的研究机构集中在理工类大学.可持续设计的关键词存在局限性,尚未展示出全面研究热点和方向.当前可持续设计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的现象.从研究方法的智能化,研究过程的多元化,研究教学的完善化和研究路径的本土化4个方面进行了发展趋势预测,以期为今后的可持续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可持续设计CiteSpace文献计量知识图谱

    杭州市常见园林植物对鸟类取食偏好的影响研究

    王亚鸿李坤陈曦黄丽瑗...
    51-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鸟类喜好取食的植物及其类型,揭示食源植物对鸟类取食行为的作用规律.以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的常见食源植物和鸟类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点观察法记录鸟类对食源植物的取食情况.结果表明:①共记录到37种鸟类,取食行为7398只次,有48种食源植物被鸟类取食;②吸引鸟类取食数量最多的是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浙江柿(Diospyros japonica)、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等,吸引鸟类物种数最多的为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乌桕(Triadica sebifera)、桂花等.鸟类对核果、浆果等肉质果表现出明显偏好,而果实内部的种子可满足不同食性鸟类需求,叶、花对鸟类实际作用有限.不同鸟类在食物偏好上具有差异性,其中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在食物选择上反映了广泛的食性和高度的适应性.此外,鸟类在选择食源植物时,主要受到其自身季节性行为动态的影响.其取食行为与食源植物的物候期一定程度上存在联系,根据食源植物的生长阶段和果实成熟度来选择取食时机.基于以上取食规律,建议园林植物配置选择桂花、浙江柿等核果、浆果类植物,同时辅以乌桕等提供种子食源的植物.为确保四季有食源,应依据植物物候期选择食源植物,增加樟树、冬青(Ilex chinensis)等冬季挂果期长的植物种植量.

    鸟类取食行为食源植物取食规律植物景观

    基于保护和发展并重的传统村落保护技术与应用

    柳袁肖学健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类和梳理现有技术,旨在为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基本技术支持.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方法,将保护技术类型划分为建筑修缮技术、数字化技术、生态技术和智慧化管理4个方面,分析其应用方法和案例.结果表明:古建筑修缮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已有效修复了大量传统建筑;数字化技术专业性较高,提高了整体保护的效率和精度;生态技术和智慧化管理技术正逐步完善并处于初步应用阶段.指出了各类技术在不同方面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未来应注重技术的整合与创新,形成更为完善的传统村落保护技术体系,为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保护技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