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张强潘超超孔殿超董献彬...
    182-18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可渗透反应墙(biological permeable reaction barrier,BPRB)是一种新兴的土壤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目前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方向之一,为进一步了解该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归纳,从BPRB技术类型、BPRB中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微生物强化方法,以及BPRB联合修复技术应用体系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获得了如下主要结论:①混养型微生物修复体系的修复效果远高于异养型与自养型;②载体吸附法与材料包埋法固定化微生物效果最好;③提高生物刺激剂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是目前研究的重点;④微生物修复与其他多种修复技术协同作用效果较好,具备工程应用潜能。现阶段对于生物可渗透反应墙的研究多集中于微生物修复效率的提升,而对于微生物在实际场地中的反应活性及作用机制缺乏研究,建议下一步从构建环境适应性更强的微生物修复体系入手,从而更好地推动BPBR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土壤地下水生物可渗透反应墙固定化技术生物刺激剂

    "无废城市"背景下的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研究——以毕节市为例

    冯丽娜
    18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无废城市"背景下,阐述了固体废物处置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综合管理举措。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统计2022年固体废物来源、产生量以及污染防治情况。结果表明:2022年毕节市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均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5。02%。工业危险体废物的处置率是83。26%、利用率是15。36%,储存率是1。38%,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8400。2 t,集中无害化处置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7。05%,农村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97。8%。调查2018-2022年毕节市固体废物的产出情况,其固体废物产出量逐渐提高,2022年固体废物较2018年增加13。09%;2018-2022年毕节市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逐渐提高,2022年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较2018年增加31。15%。毕节市积极响应"无废城市"发展要求,结合固体废物处理现状,从积极进行技术革新、提升固体废物处置水平、构建固体废物处置中心等方面入手,实现对固体废弃物及时处理,实现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提高整体处置水平,促进城市化发展。

    "无废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现状综合利用

    甘肃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

    宋国龙
    193-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甘肃省近3年生态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采用综合对比、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甘肃省污染物排放现状。结果表明:废水污染物主要由农业源和生活源排放,废气污染物主要由工业源、生活源和机动车排放。"十四五"前期在各项减排措施的实施下,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3年工业源、生活源、机动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并分析了当前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包括深化工业源氮氧化物深度治理、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农业源减排项目实施、持续推进生活源减排项目建设及探索开展排污权交易工作。

    总量减排生态环境统计主要污染物减排建议

    南方地区小型河道清淤及农田利用系统的构建研究

    黄敏华
    198-20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南方地区小型河道的清淤问题及其农田利用系统的有效构建,以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提高农田灌溉效率。通过建立精确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河道水流特性及清淤效果,对河道几何参数进行了详尽设定,并执行了网格无关性验证,确保了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河道清淤和农田利用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水流质量和灌溉水的利用率,河道清淤后水体透明度提高了 30%,农田灌溉效率提高了 25%。为南方地区的小型河道治理和农田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优化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此外,还为未来的河道管理和农田灌溉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优化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南方地区小型河道清淤治理农田利用

    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沉积物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

    萧卓莉
    20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拟建立超声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实现对河道沉积物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快速测定方法。经验证,6种邻苯二甲酸酯组分在浓度范围0~5 μg/mL内均表现出优异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在取样量为5。00 g的条件下,该方法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组分检出限被确定为0。0129~0。0387 mg/kg。使用该方法测定标准物质(RMU001a),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3。3%~107。8%。结果表明:使用超声提取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适用于推广用于沉积物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批量化快速测定。

    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沉积物邻苯二甲酸酯

    湖南省化肥农药使用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郑立国王海萍李灵杨健...
    208-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历年统计数据对湖南省化肥农药使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1年,湖南省农作物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均高于225 kg/hm2警戒线,氮肥和复合肥是主要的施用种类,分别占化肥总施用量的32%~47%和25%~44%。2021年全省农药施用量9。11万t和施用强度36。45 kg/hm2分别比2013年的12。43万t和49。63 kg/hm2减少了 26。71%和26。56%。从两个典型年来看,湖南省大部分区域的化肥农药施用强度较高,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区,且空间格局变化不大。湖南省化肥农药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评价研究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分布污染评价湖南省

    基于LID设施的最优水文效益研究

    方桥
    213-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的发展造成了城市不透水地面迅速增长,破坏了水文环境对雨水径流原有的渗透性,从而造成了城市内涝、径流污染等问题的时常发生。LID设施(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采用恢复生态水文的方法,已成为解决内涝、径流污染等问题的有效方案,通过源头控制措施,如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渗透性路面等设施,特别适用于已建地下排水系统的高度城市化地区。为了实现在城市地区实施LID设施,以改善其雨水系统,恢复其自然流态这一目标,通过SWMM模型对LID设施的不同的方案,包括单一 LID设施及组合LID设施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单一 LID设施按总铺设比例的15%完全铺设时,径流控制率仅为44。1%~46。3%,SS负荷削减率仅为51。9%~55。1%,当3种设施组合使用时,径流控制率最大可达78。5%,SS负荷削减率最大可达81。2%,优化效果显著。

    LID设施降雨径流SWMM模型

    预处理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及分析

    王雷侯健刘宇
    218-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餐厨垃圾处理工艺主要以预处理+湿式厌氧消化为主。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不可降解的无机物;通过破碎、脱水、挤压等步骤尽可能将有机物溶解到浆液,浆液再去厌氧消化;去除浆液中的无机杂质和砂子;去除浆液中的油脂,避免对厌氧菌产生不利影响。分析了预处理过程的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复合预处理法的优劣,并介绍了预处理在我国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式和优化操作条件,可进一步提高甲烷产量和餐厨垃圾处理效率,实现对餐厨垃圾的充分消化。针对实际情况,结合餐厨垃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充分考虑项目的经济性、可行性及项目所在环境等因素,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餐厨垃圾预处理工艺,能够更好地应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餐厨垃圾问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餐厨垃圾预处理厌氧消化影响分析

    基于行波法的叶片避雷线断线检测系统设计

    王磊郑秀华桑逢文吴普磊...
    225-229,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现行方法中检测成本高、安全性差等问题,采用行波法设计了风力发电机组叶片避雷线断线检测系统。该系统由激励模块,检测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模块组成。系统由激励模块发出脉冲信号,检测模块中罗氏线圈传感器进行信号波形的检测,由高速采集卡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数据处理,以判断避雷线断线情况。对系统的激励模块、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进行了设计,采用10~70 m不同长度的导线对系统波速进行了标定实验,波速在2。05 × 108~2。35 × 108 m/s波动,并建立了断线检测模型,断线检测模型为y=-15。43+9。77x,实现了避雷线断线检测。

    断线检测系统行波法行波速度断线检测模型

    西北某新建厂区多能耦合绿色供能优化设计与分析

    张浩
    230-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地热能、太阳能和空气能等资源丰富,进行可再生清洁能源多能耦合、优势互补、综合利用,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升级的新方向。通过对我国西北某新建厂区基础条件及项目用能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经济合理、绿色低碳的"浅层地源热泵+太阳能光热+空气源热泵"多能耦合绿色供能综合开发利用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资源丰富、项目供能技术可行,建成后可节约运行费用111。4万元/a,项目静态增量回收期为9。67a、内部收益率为9。95%,长期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研究为我国西北区域多能互补综合绿色供能提供了基础依据。

    浅层地热能太阳能空气能多能耦合绿色供能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