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Weibull分布的风能资源分析与评价——以郑州市为例

    刘博伟田林钢刘佳昕孙嘉辰...
    236-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郑州市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2003-2017年所记录的平均风速和风向数据,通过 Weibull分布函数计算年均风速、年有效风力小时数、年均风功率密度和风向频率等关键风力技术参数,对郑州市的风能资源状况和风力发电前景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郑州地区距地10 m高度的年均风速均呈现逐年减小变化趋势,而历年平均风速从郑州市西部到东部呈现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郑州地区风能资源整体贫乏,但是嵩山地区的风能资源具有显著优势,嵩山地区属于风能丰富区,其平均风速为4。6 m/s、有效风力小时数超过6000 h,平均风功率密度也在200 W/m2以上,且风向频率分布良好,风能分布较为集中,具备很好的经济效益和投资价值。

    风能资源风力发电年有效风力小时数年平均风功率密度

    基于C#的测量标志管护系统设计与实现

    赵跃
    241-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辽宁省标志维护项目为依托,立足当前测绘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提高测量标志信息管护的工作效率角度出发,从系统的需求、系统架构、数据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测量标志管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C#语言研发出适用于本项目的标志维护管护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标志点的历年数据对比、统计分析等功能。应用该系统不仅能提高测量标志管护工作的效率,还满足了测量标志信息管护数字化的需求。同时该系统的实现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测量标志数据库系统架构

    碱激发剂和养护条件对废弃混凝土地聚强度的影响研究

    陈武
    245-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废弃混凝土粉末为原料制备地聚合物,研究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水玻璃掺量、碱激发剂与废弃混凝土粉末质量比和养护条件(养护温度、养护时间、养护方式和龄期)对废弃混凝土地聚合物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水玻璃掺量和碱激发剂与废弃混凝土粉末质量比均可以改善废弃混凝土地聚合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4 mol/L,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比为1。5,且碱激发剂与废弃混凝土粉末质量比为0。4时,废弃混凝土地聚合物经过70 ℃密封养护24 h,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14。32 MPa。废弃混凝土粉末地聚合反应活性低和钙含量高是造成废弃混凝土地聚合物强度不高的原因。

    废弃混凝土粉末地聚合物碱激发剂养护条件无侧限抗压强度

    流变性对透水混凝土中浆体分布的影响

    李凯金宇丰树东叶焕...
    252-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少透水混凝土中浆体的流淌沉降现象,改善透水混凝土的稳定性和透水性,研究了流变性对浆体附着能力和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浆体在骨料表面的附着能力随骨料表面积、浆体高剪黏度的增大而增大,但与屈服应力的关联性较弱;浆骨比为30%时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范围为0~9。6 mm/s,饱和附着量小于浆骨比的透水混凝土普遍有较小的透水系数,甚至完全失去透水性;水胶比0。25并适当掺加减水剂和增稠剂的透水混凝土比水胶比0。35及以上的透水混凝土具有更好的透水性能。

    透水混凝土流变性海绵城市绿色混凝土透水性

    大规模海上风电场桩基础对海洋水动力环境影响研究

    张孝严张琴丁玲余科平...
    257-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广东阳江青洲成片海上风电场项目,采用MIKE21软件搭建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并结合项目海域实测潮流、潮汐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分析大规模海上风电项目实施前后的潮流动力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风电场建设后,单个桩基基础迎背水面为流速减小区,垂直于涨落潮流方向为流速增大区,综合考虑7个风电场的布置情况,风机基础基群迎背水方向为流速减小区,垂直于风电场涨落潮方向为流速增大区,潮流流速流向改变的范围主要局限在7个风电场连片范围的区域内,7个风电场叠加效应并不明显。

    风电场桩基水动力

    基于数值模拟的海冰设计冰厚研究

    戚振亚于赛玉王守峰许卫东...
    261-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渤海和黄海北部深远海区域覆冰资料缺乏的问题,基于LIM2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目标海域覆冰过程进行模拟,并根据海水表面温度和卫星反演的海冰范围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对比可知,模拟效果较好,覆冰过程与卫星反演比较接近;采用1979-2019年模拟的海冰厚度年极值序列作为基本资料,分别利用极值Ⅰ型(Gumbel)分布和皮尔逊Ⅲ型分布推算多年一遇极值。项目所在海域1年、2年、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的单层平整冰厚分别为0、12、19、25、30、37、43cm。其最大覆冰计算结果与规范值基本一致,由此可知本方法结果较可靠。

    海冰数值模拟覆冰厚度

    重组体pET-28a-C12O/E.coli降解菲的功能研究

    王超邓爽李丽阳曹迪...
    266-272,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环芳烃污染在石油及页岩油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以多环芳烃菲作为标准降解底物,利用实验室初期从大庆石油采油三厂中分离得到的石油降解菌HL-1(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以菌株HL-1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得到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C12O)。将C12O通过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在E。coli BL21中得到成功表达。在温度为30 ℃、摇床转速恒定在150 r/min,培养的初始pH值为7。0,菲浓度为2000 mg/L的高浓度下,经过7 d的降解,其降解率为15。9%。因此,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应对多环芳烃的污染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多环芳烃BL21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

    基于手持激光雷达与架站激光雷达的林木调查对比研究

    岳元征邓愫愫余世超刘航...
    273-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验证手持LiDAR和架站LiDAR在不同林地类型条件下的适用性,提高森林资源调查的效率与精度。以浙江农林大学周边林地为研究区域,根据地形坡度、林下灌木情况,以及林分密度等因素设置3块代表性样地,综合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时间效率、所获点云质量、单木分割与参数提取的精度。结果表明:手持LiDAR扫描时间效率为架站LiDAR的2倍以上,但所得单木点云表现出较大的噪点;缓坡地形条件下,基于架站LiDAR获取的点云数据,80%以上的单木胸径闭合度大于等于50%,高于手持LiDAR;相同样地条件下,基于两种扫描方式所得点云单木自动分割精度趋于一致,均在75%以上;架站LiDAR点云数据提取胸径的均方根误差(1。499~1。774 cm)小于手持LiDAR,而架站LiDAR点云数据提取树高的均方根误差(1。439~1。953 m)大于手持LiDAR。手持LiDAR和架站LiDAR对于单木参数提取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手持LiDAR扫描效率高但精度略低于架站LiDAR,架站Li-DAR 点云数据能更有效地反映树木形态,但作业效率较低。

    手持LiDAR架站LiDAR单木分割单木参数提取

    《绿色科技》投稿须知

    《绿色科技》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