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祁连山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特征

    陈卓徐海燕殊秋丽张婷...
    53-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酶活性是催化各种生化过程的基本土壤成分,可用于评估土壤质量和健康.为了解祁连山不同草地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了祁连山4种草地类型下的5种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在不同草地类型下均差异显著.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草甸相较于高寒荒漠,土壤pH值、总磷、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低,含水率、有机碳、总氮、碱性磷酸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较高,且高寒沼泽草甸和高寒荒漠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特征差异显著;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碱性磷酸酶)与土壤理化性质(pH值、电导率、含水率、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密切相关.较差的植被覆盖情况下土壤碳、氮、磷含量较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较高,同时土壤酶活性也较低.

    高寒草地草地类型生态化学计量土壤酶活性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市场化路径研究

    苏黎馨杨远光利一文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活动普遍面临着融资困难、资金来源相对单一、金融支持生态产业化不足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市场化手段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对典型的生态修复市场化路径进行了系统梳理.结果发现,收益机制不明确、不稳定是阻碍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项 目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各地探索形成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碳汇交易、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绿色金融支持等诸多创新市场化模式.然而,相关实践大多采用试点模式,在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方面仍不具有推广性.未来,应当着力完善生态要素产权体系,加快建立标准化价值核算体系,全面创新生态产品交易体系,以持续地吸引生态修复的市场化投入.研究结果可为建立我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提供实践依据,为更好地保障市场体系建立与运行提供支撑.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社会资本市场化路径

    2001-2021年西宁市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包文金李梦媛司剑华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西宁市近2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西宁市植被应对气候变化及生态良性发展提供科学指导,选取西宁市2001-2021年植被遥感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最大值合成法及Slope趋势分析法等对西宁市植被覆盖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了研究期内西宁市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在时间变化上,月际植被覆盖度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月总平均植被覆盖度在0.3412,由0.2963增长到了 0.4222,其中7月份植被覆盖度(0.4222)最高,12月份(0.2963)最低.年均植被覆盖度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由0.3350增长到0.3532.②在空间分布上,西宁市植被覆盖度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低植被覆盖区域呈现减少趋势,其余植被覆盖等级均呈现增加趋势.③在变化趋势上,2001-2021年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区域面积达到了 33645.6 km2,占比为30.75%,植被覆盖度显著减少面积为30740.4 km2,占比为28.10%.2001-2021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未来西宁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低植被覆盖区域.

    植被覆盖度NDVI时空变化西宁市

    黄土高原近30年降水集中度分析及时空演变特征

    李泽国郑德凤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近30年的黄土高原地区58个气象站点的降水数据,分析了黄土高原年降水以及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在50~900 mm,空间分布上东南高西北低.降水高值区分布在三门峡站与武功站附近以及五台山站,年均降水量为900 mm;低值区位于临河站附近,年均降水量为50 mm;②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集中度分布于0.43~0.76,自东南向西北递增;而降水集中期的变化则不太明显,多集中于夏季的7-8月份.因此在降水集中的7-8月份,水土流失会比较加重,应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在降水量大的月份做好灾害防护,为工农业生产提供预警,减少工农业生产损失与经济损失.

    黄土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降水集中度降水集中期时空特征

    济宁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区系成分及多样性分析

    李彦连胡猛李国栋李红燕...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弄清济宁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区系成分及多样性成因,减少外来入侵植物对济宁市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在已知济宁市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其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外来入侵植物多样性的成因.结果表明:在区系组成上,济宁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热带性成分占绝对优势,其比例在科、属、种水平上分别为83.33%、52.55%和53.61%.入侵种所在科、属,常广域分布,但入侵种原产地分布范围却不大,并倾向于集中在某些特定区域(如美洲、狭义地中海区).

    入侵植物植物区系多样性济宁市

    青南地区人熊冲突发生机制初探

    张强元鲍敏张乐贺志芳...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棕熊的冲突日益严重,为探究青海省南部地区人熊冲突发生机制,2022年选取了青南地区玛沁县、玉树市、囊谦县3个人熊冲突严重的地区展开了调查.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对70户牧民进行访谈,得到有效访谈共50户,并结合2021年玛沁县熊害卷宗21起,统计和分析青南地区人熊冲突现状,从而探究人熊冲突发生机制.结果表明:①青南地区人熊冲突事件4-11月份非冬眠期均有发生,主要集中于每年4-6月份;②玛沁县人熊冲突主要发生于雪山乡、下大武乡、优云乡等地;玉树市人熊冲突发生于上拉秀乡、下拉秀乡、巴塘乡等地;囊谦县人熊冲突主要发生于东坝乡、尕羊乡、白扎乡等地;③人熊冲突事件对人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家具受损、房屋受损、口粮受损;④棕熊栖息地减少、自然食物短缺及不易获得、牧民储存粮食的房屋简陋、房屋内食物易得以及不完善的生活垃圾、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从而驱使棕熊与人类之间不断发生冲突.

    棕熊人熊冲突发生机制青南地区

    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以广州市南沙区坦头村红树林为例

    徐州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树林作为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对碳循环有重要作用.以广州市南沙区坦头村红树林槽船村分布区为试点,开展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基于相关技术规程中植物碳储量、沉积物碳储量和凋落物碳储量的计算和评估方法,定量调查与评估试点红树林的碳储量.研究表明:广州南沙区坦头村红树林槽船分布区红树林现存红树林植物6种,整桐花树-秋茄群落的生物量较无瓣海桑群落高;经估算,广州南沙区坦头村红树林槽船分布区总碳储量为668.004±96.673 t.

    红树林蓝碳碳储量生态系统广州市

    基于黄金分割法的五峰康养旅游人体舒适度时空分析

    汪志红曹昕男张子明孙楚昭...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8-2022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逐日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并采用基于"黄金分割法"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和等级划分方法,通过比较人体感受舒适日数时空分布特征为游客康养旅游规划和康养旅游产业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渔洋关镇和五峰镇3-5月份和10-11月份均以广义舒适期为主,其中3、4、10、11月份基本整月处于广义舒适期,月均广义舒适日数在25d以上,非常适宜观光和康养旅游.五峰全境垂直气候差异明显,气候康养效应在时空上具有互补性,总体上夏季西部乡镇夏季避暑康养优势凸显,春秋季东部乡镇更适合康养旅游.基于此可以进一步围绕"中国天然氧吧"、气候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康养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产业.

    人体舒适度康养旅游黄金分割法

    "十三五"期间襄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特征

    罗德伟徐雯胡芹芹冷如松...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6-2020年襄阳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襄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襄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襄阳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74 d,优良天数比例相比2016年提升5.2%;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汉江干流监测断面水质全部为优,与2016年相比汉江支流监测断面优良比例上升21.3%,轻度污染水质下降16.1%,V类水质断面基本消除."十三五"期间襄阳中心城区降水pH值变化幅度较小且未检出酸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声环境、农村环境等要素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问题突出,部分地表水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未全部达标,道路交通噪声夜间超标等问题仍存在,给襄阳市"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带来挑战.

    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空气地表水

    基于膜界面探测的石油烃污染场地调查技术研究与应用

    蔡冰杰丁亮夏威夷
    104-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存在石油烃污染的典型加油站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膜界面探测(membrane interface probe,MIP)的场地原位调查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分析MIP搭载的火焰离子化检测仪(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和光电离子探测器(photo ionization detectors,PID)的检测数据,对该地块内的污染物分布情况进行了拟合,构建地块污染程度分布模型,寻找潜在污染区域.对比分析由传统场地调查所获得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发现MIP捕捉的污染分布区域较为准确,表明MIP在加油站场地调查中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决策作用,尤其是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潜在污染区域有很强的指示性.通过在石油烃污染场地中的实际应用验证了 MIP技术的适用性,以期能够指导更为精准化的场地环境调查工作.

    石油烃污染加油站场地膜界面探测污染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