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历史教学问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历史教学问题
历史教学问题

王斯德

双月刊

1006-5636

021-62232334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中3663号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历史教学刊物。旨在交流中学历史教学经验,提供史学信息、论文和教学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的知识与权力——政策研究中心的智识实践、作用与局限

    田恺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策研究中心是英国新保守主义智识实践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的重要智库.政策研究中心的智识生产与政策变现主要有两种途径:通过舆论宣传鼓动社会公众,为撒切尔夫人改革奠定选票与民意基础;通过大量产出政策建议和直接咨政来影响具体政策内容.政策研究中心在撒切尔夫人胜选前后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研究侧重,却始终未兑现理想中的政策影响力.政策研究中心与权力和公众的关系决定了其智识实践方式的局限性,体现出鲜明的"知识-权力"特征.

    政策研究中心新保守主义"战后共识"社会市场经济撒切尔夫人改革

    战后初期苏联放映战利品电影问题探析(1946-1953)

    杨婕茹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5年,苏联在德国缴获了一批战利品电影.1946年后,苏联电影制作数量骤减,出现了严重供不应求的"电影荒"现象.斯大林此时有意利用战利品电影中揭示西方社会问题的影片,来对民众进行宣传.正面临"电影荒"的苏联电影部在斯大林指示下,开始对战利品电影进行审查、挑选,并面向普通民众放映.这在电影部门和宣传鼓动等其它部门之间以及社会上激起了一些争论.争论的过程及其解决凸显了苏联意识形态审查管理过程的动态性.战利品电影的放映效果并未达到斯大林的预期,苏联民众及意识形态管理者对战利品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

    苏联电影战利品电影意识形态审核机制

    美国精神疾病患者生存处境研究——以1965年"精神疾病机构除外条款"为例

    钱琛
    115-12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看护始于殖民地时期,之后在欧洲精神病学改革的影响下各州于19世纪初开设精神病院用以专门收治患者.20世纪上半叶,随着医院环境恶劣、医护条件差、患者权益受损等问题的出现,致力于解放精神疾病患者的"去机构化运动"兴起.基于此,联邦政府在1965年通过的《医疗补助法》中增设"精神疾病机构除外条款".该条款使得各州政府迫于财政压力而大大削减州立医院精神科.被强制出院的很多患者落入无处可去和无医可治的境地,最终又因各种原因而被捕入狱.通过梳理美国精神疾病患者的处境,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国精神疾病医疗与刑事司法判决之间的复杂关系.

    "除外条款"1965年《医疗补助法》精神病院社区心理健康中心去机构化

    自传式战争文学与魏玛社会的一战记忆——以《钢铁风暴》为核心的探讨

    沙一洲
    126-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铁风暴》是一战后德国最为知名的自传式战争文学作品之一,作者为德国保守主义知识分子恩斯特·容格尔.魏玛时期,该书因容格尔自身思想的改变多次修订.尽管魏玛社会总体肯定了书中所述战争记忆,但不同群体的接受存在时间差,对其认识有着分歧,"钢铁风暴"一词意涵也不断扩充变化.这体现出文本与魏玛社会间动态的互动关系,个体与群体的一战记忆相互补充影响,历时而变."钢铁风暴"脱离原始文本被编码为一段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一战记忆,并与其他一战记忆形成竞争关系,最终被第三帝国纳入官方的政治话语体系之中.

    魏玛德国恩斯特·容格尔《钢铁风暴》一战记忆战争文学

    发掘统编历史教材文本"认知冲突"的价值与实践

    於以传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秉承传承与发展的教学理念,发掘统编历史教材文本看似前后矛盾,或表述结构不一致所引发的"认知冲突",既有激发学史兴趣、拓展认识视野、聚焦核心观点、精准定位目标、丰富学习经历等教学价值,也有作为史学所倡导的对于证据、逻辑、理性、真理等不懈追求的意义;揭破文本遣词造句内涵深意、把握文本内在结构特征、挖掘文本深藏弦外之音等发掘文本"认知冲突"的操作路径,有助于厘清文本解读和"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立足教-学-评一体化的视角,基于把握"认知冲突"所聚焦的核心观点、教学目标的大前提,选材与设问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考试评价中具有一致性.

    历史教材文本解读认知冲突"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单元作业设计的路径与实践——以"万园之园"为例

    张凌敏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元作业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起到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作用,同时也是落实和检验核心素养的途径,所以单元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统编教材选必修3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例,对单元作业设计的目标、原则、评价三个维度作初步探索与反思.教师可以结合核心素养、单元课标内容、学生学情,审视单元作业的目标;重组单元内容、设计真实性情境、创设逻辑性问题,确立单元作业的原则;根据学业质量水平和等考试题模式,评价单元作业的有效性.

    单元作业设计路径实践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以世界历史《近代科学与文化》一课为例

    郝好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五四学制世界历史第二册第七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为例,探讨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路径与实践思考.笔者认为,课内跨学科主题的提炼与确立需立足课程标准,适切教学目标,彰显内容主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策略应具备实践性、探究性和延伸性,通过课前探究、课堂演绎和课后深化三个步骤,达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路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践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为落实中考历史思维方法的分层训练、不同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融通和初高中史政课程的有效衔接奠定基础,进而助推本学科课程由传统讲授向数字化教学的转型.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核心素养能力融通

    运用历史地图册培育学生时空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陈骥
    154-16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可以分解为"掌握时空术语,生成历史叙述""基于史学方法,确立时空框架""形成历史联系,建构时空解释"三个层次.历史地图是培育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引导学生识读、联系、挖掘地图信息,有助于教师根据上述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时空素养.另一方面,在学科育人视野下,综合利用地图信息,有助于教学中历史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认知历史、解释历史,最终实现对"时空观念"素养的整体培育.

    时空观念历史地图册情境

    文本解读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情境作业设计

    曹东旭
    16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作业设计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从文本解读的角度,以课标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托,进行二次开发设计课后作业,根据作业类型可分为"深化型作业","隐藏型作业","勾连型作业","挖掘型作业",是对日常教学的有效辅助和检验,也是对考试评价的准备与回应.本案例提供了探讨作业设计的基础,从中提炼的设计路径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本解读课标情境教材作业设计

    依托数字博物馆 涵育学生家国情怀——以"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数字展厅中的上甘岭战役"项目研修为例

    陈雅莉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家国情怀培育存在课堂内情感体验不足、课堂外受到历史虚无主义不良影响的现实困境,文章以上甘岭战役为例,依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数字展厅,展示教师通过情境体验、任务探究,达到有效传递情感,涵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数字博物馆家国情怀上甘岭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