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历史教学问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历史教学问题
历史教学问题

王斯德

双月刊

1006-5636

021-62232334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中3663号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历史教学刊物。旨在交流中学历史教学经验,提供史学信息、论文和教学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近代史"学的南移与凝聚——1930年代武汉大学近代史的兴起

    谢盛
    63-7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1930年代的8年时间内,武汉大学史学系承接了清华大学"中国近代史"学的研究新风,汇聚了近代史研究活跃的清华大学、东南大学、金陵大学、光华大学的近代史学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发表了罗家伦撰写的《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和方法》,开启了"近代化"模式的研究路径,实践了兰克实证主义史学与鲁滨逊新史学结合的理论及方法;成为近代史学的评论中心和信息集散地.武大史学系的近代史教学已成规模,以近代史为题撰写毕业论文的人数相当可观;一批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讲义得以印行,并出版了全国性的教材——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在民国教师队伍流动性极强的背景下,武汉大学史学系坚守"中国近代史"学的阵地,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镇之一.

    中国近代史学术重镇武汉大学

    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名与实——兼论高校世界古代史课程教学中的多重史料应用

    史湘洁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所谓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因古典文献记载与现代考古证据相互抵牾,其名称与实际并不相符.该问题不仅在现代学术界引发诸多争议,还直接影响到世界古代史课程的教学实践.借助多重史料来考察这一问题,不仅可以辨析巴比伦"空中花园"名不符实的原因,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学思维与历史素养.

    巴比伦空中花园高校历史教学多重史料

    从个别干预到议会立法:14-16世纪英国城市卫生治理新探

    张翔景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城市卫生治理经历了由个别干预到议会立法的转型.1350年以前,根据公共妨害等普通法原则,城市卫生治理主要依靠地方当局,国王及议会仅在必要时对具体城市予以个别干预.黑死病暴发后,统治者日益认识到卫生问题的普遍性及严重性,开始尝试以议会立法的形式对全国城市卫生予以统一规制.受社会经济条件限制,早期的议会立法无法根治英国城市所面临的卫生问题,但长期来看,为地方政府的卫生治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利于早期城市环卫机制的建立及卫生治理的法治化,是英国城市治理的历史性变革.

    英国中世纪晚期议会立法城市卫生治理

    明治时期日本宗教监管体系的建构

    张用清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近代转型过程中,日本明治政府试图在政教分离的前提下建立宗教监管体系,以制度化的方式实现对宗教的有效管理,1899年提出的《宗教法案》集中体现了其所选择的原则和手段.明治政府理想的宗教监管体系以"诸教统一"为原则,对宗教的管理基于团体法人化,并且严格限制宗教团体和个人对政权和政事的干预,同时有意在宗教管理上贯彻行政优位,排斥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对宗教事务的参与.《宗教法案》在贵族院的强烈批判下未能直接通过,但却通过分步落实的方式曲折达成建立宗教监管体系的立法意图,进而深刻影响了日本政教关系的演进.

    政教关系明治政府宗教监管体系宗教法案

    美国对外政策与国际发展融资机制的初创(1951-1960)

    舒建中
    9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发展融资机制是国际发展议程酝酿阶段的核心议题,联合国特别基金、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构筑起国际发展融资机制初创时期的主体框架.基于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在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同时结合冷战对抗和竞争战略,美国成为影响国际发展融资机制谈判进程和创建路径的关键因素.出于抵制联合国经济发展特别基金并同苏联展开冷战战略竞争的政治考量,美国分别设计制定了"9·26备忘录"、"11·2方案"和"安德森方案"等政策计划,推动了联合国特别基金、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的建立.从这个意义上讲,初创时期的国际发展融资机制是美国政策设计和外交推动的产物,强化了美国在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昭示了美国在发展中世界同苏联展开战略竞争的政策意图.

    美国联合国特别基金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

    1958年美国《国防部重组法》探析

    刘瀚泽
    10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森豪威尔接任美国总统后,对杜鲁门时代"遏制"战略进行了大幅修改,并推出了其标志性的"新面貌"(The New Look)战略构想.朝鲜战争加剧美国国防开支压力,同时也使得国防体制臃肿等问题暴露无遗.在巨大财政压力推动下,艾森豪威尔政府谋求从体制上根本解决问题,在经历一系列政治斗争后最终以立法形式通过了 1958年的《国防部重组法》.国防部重组的目标旨在提高国防部运转效率、减少国防开支和加强总统权力,由此带来的体制机制变革奠定了之后三十年美国军事体制稳定运行的基础.

    艾森豪威尔政府国防部重组《国防部重组法》军事改革

    唐顺之《两汉解疑》《两晋解疑》辨伪

    王澎
    118-12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汉解疑》《两晋解疑》系托名唐顺之的伪作.就版本内容与撰著时间而言,两部《解疑》征引的王世贞与李槃言论,唐顺之生前皆不可获见,作伪痕迹明显.且二书在明代未见刊行,清初《学海类编》本为其最早版本,而《学海类编》多所造伪,实不可信.就学术思想而言,两部《解疑》与唐顺之学术根柢不合.两书不仅前后矛盾、格式不尽规范,且书中呈现的夷夏观以及纪信、丁公、秦桧、冯道评价与唐顺之思想认识明显不符,更做实二书伪著身份.而就史料来源看,两部《解疑》始终围绕以《新刻世史类编》为代表的纲鉴类史著所载评论及重点话题展开议论,并部分转化成二书内容,纲鉴类史著应是其主要史料来源.

    唐顺之《两汉解疑》《两晋解疑》纲鉴类史著

    早期上海韩人的独立运动

    柳浩寅孙科志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近代韩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来,为了恢复国权,国内外韩人展开了多种多样的独立运动,而上海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海外韩人独立运动的根据地.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韩人独立运动的主要根据地,除了政治、地理因素之外,离不开早期移居上海的韩人的努力和牺牲.早期移居上海的韩人成立爱国团体,发表《大同团结宣言》,展开各种独立运动,策划了三一运动等,为此后韩国独立运动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凸显了在沪韩人独立运动在韩国独立运动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海韩人韩国独立运动

    东亚同文书院与日本在华情报网构建

    连馨
    130-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亚同文书院不仅是培育实业人才的日本驻华教育机构,更是组织实地调查以搜集中国情报、研究中国情势的间谍机关.这种双重性质使得书院将情报人员的培养内化于教育体系之中,呈现"'中国通'式情报人员"的培养效果.书院为日本政府培养了大批通晓汉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他们在毕业前通过旅行调查搜集情报,为日本制定对华决策提供参考,毕业后则进入日本在华各关键机构,继续从事情报的搜集与传递.书院培养的学生,不仅推动着日本在华情报网的完善,也让日本实施侵华谋略成为可能.

    东亚同文书院旅行调查情报网络中日关系

    整体史、人之历史与田野考察——地域史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李世众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常常被肢解为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几个板块,"历史"中的人失去了主体性和能动性.针对这些在历史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华东师大历史学系为本科生开设了地域史课程.课程通过课堂授课和田野考察实践、学术研究实践和论文写作实践,帮助本科生牢固地掌握"整体史""人之历史""田野考察"三个核心理念,这些理念是本科生认知历史的重要维度.

    整体史人之历史田野考察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