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粮食科技与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粮食科技与经济
粮食科技与经济

杨振和

双月刊

1007-1458

lskjjj@163.com

0731-84497427 84497361

410008

长沙市芙蓉中路一段2号

粮食科技与经济/Journal 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查看更多>>《粮食科技与经济》是中国粮油学会会刊,创刊于1976年,由原全国米糠油科技情报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糠油科技》经《粮油科技》等更名为《粮食科技与经济》,多年来一直由袁隆平院士和王瑞元研究员等著名专家担任顾问,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 《粮食科技与经济》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粮油加工、粮油储藏、标准与检测、食品科技、现代物流、饲料科技、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粮油安全、国外粮农、三农关注等。目前是双月刊,单月15日出版,邮发代号为42-167。欢迎涉粮、涉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和机关的工作人员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粮食产销协作的"龙江模式"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赵予新孙红霞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粮食产销协作对于提高中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产销区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采取的"四维度立体联动式"的做法,对于推进粮食产销协作提供了有益经验,但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政府作用日益减弱、协议履约率不高、利益补偿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创新粮食产销协作模式的基本途径是:推动省级层面开展战略性协作、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实现跨区域的"三链"协同、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实施产销区智能化协作.

    粮食安全粮食产销协作四维度立体联动式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河北省粮食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石琦璠王翔宇张亮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12-2021 年河北省 13 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与Tobit模型研究河北省粮食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各个地区的粮食生产效率来说,定州市、辛集市处于有效状态,其他地区处于无效状态,但是效率值处于 0.8 以上的地区占比 77%,整体水平稳定;就时间特征来看,粮食生产效率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曲折变化.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河北省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机械化水平、粮食灌溉面积以及规模化水平 3 个方面,其中粮食灌溉面积与粮食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而规模化水平、机械化水平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呈正向相关.因此,河北省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粮食的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加快培育现代人才,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超效率SBMTobit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门槛效应研究

    杨新怀赵晓燕
    13-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稳定农地粮食种植面积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农机社会服务与农地"趋粮化"直接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影响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基于 2007-2022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影响存在基于收入水平下的双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于 6 276.25 元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影响显著为负;当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介于6 276.25 元和 10 619.40 元之间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影响作用提升;而当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高于 10 619.40 元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影响程度最大.因此,为了稳定农地粮食种植比例,应该积极完善农业政策,大力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对不同地区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

    农机社会化服务趋粮化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

    新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

    李丹薇马海霞
    18-2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从粮食安全、产业结构、绿色生态和高效生产 4 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了新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 2012-2021 年新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变来看,新疆的粮食产业发展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变化波动较小,发展较为稳定;从不同维度来看,产业结构是增长最快的方面,粮食安全方面指数较低;通过与外省的对比分析,发现 2016 年后的增长趋势良好,要不断地提升粮食产业发展稳定性,缩小省份之间的差距.据此,提出了提高粮食产业安全系数、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持续发展绿色农业、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的对策建议.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

    "双碳"目标下稻米产业绿色发展的创新途径

    杨晓雅杨振和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稻米产业流通环节存在从田间至仓厂作业粗放,加工环节干谷接收与储存设施设备简陋、脱壳与谷糙分离流程长、过度加工严重、环境粉尘多且能耗高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现代技术从田间源头把控原粮内在品质、采用热风与微波相结合的二次干燥工艺并结合杀虫杀菌、采用净谷流通或糙米流转模式、采用高效低能耗稻米加工除尘系统以及适度加工和瓶颈技术攻关等创新途径.

    绿色稻米产业二次干燥净谷流通

    国内大米消费渠道变化与思考

    刘石磊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内大米市场消费方式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大米消费放缓,社区平台、电商直播等新零售模式配送以其便捷、低价的优势成为居民大米消费新趋势,与传统的零售模式形成正面直接的竞争关系,新旧业态加剧矛盾.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严格的行业规范,大米消费渠道变化面临着监管困难及不便于储备应急等风险,新形势下需要通过优化法律条款、强化新业态监管力度、创新储备应急模式以及优化仓储物流布局等,推动形成大米消费产业健康发展新格局.消费端也要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强消费者引导,倡导品质化消费,营造积极、良好的消费氛围,推动消费转型升级.

    大米消费渠道消费模式挑战风险

    武威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龚天星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是确保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武威市农业资源优势独特,农业产业基础坚实,有"河西粮仓"美称,在新发展阶段,全面总结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探索性提出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总结了武威市粮食安全工作的成效,分析了武威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提出了武威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路径

    农产品加工业集聚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周若琳李星星
    35-3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产品加工业向前连接农业、农村和农民,向后连接工业、城市和市民,横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起着牵一连三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加工业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从而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改善农村环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文章基于 2012-2020 年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区位熵、耦合模型等方法,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时空演化进行分析,并探讨背后的影响因素.

    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

    品牌营销视角下农产品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张峰源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品牌营销是农产品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正引导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市场化销售和科学化经营管理.它受到生产结构性过剩、横向国际对比、质量提升型消费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动.应深度把握品牌营销对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价值实现维度,积极优化和实施针对性强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进而化解农产品品牌营销不畅、市场营销乏力的局面.农产品品牌营销具有重要价值,因而受到多个方面的推动;然而品牌营销视角下农产品市场营销战略面临一系列主要问题,需要立足品牌营销视角,从多个方面优化江苏省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战略.

    农产品品牌营销市场营销战略

    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研究综述与展望

    宋东金李芳
    43-4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现有耕地数量有限、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之一.为综合展现近年来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的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系统回顾现有研究展望未来发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Web of Science(WoS)核心期刊为数据源,以2002-2022年208篇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运用CiteSpace 等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目前在耕地利用效率上的研究,形成了以DEA方法为主体,综合运用Malmquist指数、相关参数模型为测算框架的耕地利用效率测度体系;以GIS技术、ESDA等时空差异分析方法;以Tobit计量回归模型为主的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中国现阶段相关研究主要从效率测算角度出发,探寻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路径,而国外相关研究主要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力图寻找更合理的耕作制度与农业系统.

    耕地利用效率文献计量时空分析知识图谱综述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