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旅游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旅游科学
旅游科学

高峻

双月刊

1006-575X

lykx@shnu.edu.cn

021-64322594

200234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上海师范大学12号楼211室

旅游科学/Journal Tourism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旅游学术研究专业期刊。具有严谨的学术内涵和朴实的编辑风格,注重旅游理论与应用研究,力求把握发展脉络,反映业界动态,关注行业焦点,探寻发展趋势。读者对象:主要为院校、研究机构、旅游界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理论逻辑与研究框架

    黄震方张子昂李涛侯国林...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既是数字经济时代文旅发展的重要方式,又是文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在阐述文旅深度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了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基本逻辑,认为数字技术嵌入支撑文旅数字化,促进文旅信息融合化,带来文旅产业新变革,形成文旅共生体和数字文旅新形态.从理论研究、数字赋能和融合实践3个维度,初步构建了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研究框架,强调要创新性地运用文旅IP理论、融合共生理论、文旅场景理论、产业演化理论、系统动力学等理论,阐释文旅融合学理及其内在逻辑、演化过程和动力机制,深化文旅深度融合主要科学问题研究.文章提出要把握数字赋能文旅融合的关键技术、文旅资源普查与评价、文旅融合场景建构、文旅产业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国家文化公园与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科技创新与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推动文旅融合应用实践和学术研究持续创新,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文旅高质量发展.

    数字赋能文旅融合理论逻辑研究框架科学问题

    人工智能与接待业的价值共创:整合框架与未来展望

    宋晓王淑华张新成
    1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AI)参与服务打破了传统接待业中以顾客-员工互动为中心的价值共创过程,重塑了服务接触过程.关于AI与接待业的价值共创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相对较为零散,尚未形成清晰的理论体系.鉴于此,文章整合已有文献,首先明确了AI的类型及其在价值共创中的角色;其次,从技术、顾客、关系、情境4个方面系统归纳了影响顾客采用AI服务的因素;再次,提出了AI参与价值共创的特点,并基于价值共创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梳理了AI参与服务的价值表现和价值共毁产生的原因、后果及价值恢复的方法.最后,建立了价值共创-价值无创造-价值共毁-价值恢复的整合框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相关研究结论有助于对AI的作用进行全面认识,以便推动AI在接待业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和该领域持续深入的研究.

    人工智能(AI)接待业价值共创研究综述研究框架

    因何而食?——旅游者饮食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余凤龙徐羽可侯兵徐留倩...
    3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情境下饮食及其消费所呈现和折射的价值意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国外旅游研究的重点领域.然而,与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和当代饮食实践相比,我国饮食与旅游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亟待加强.旅游者的饮食动机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或饮食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是探讨饮食与旅游关系的重要视角.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研、访谈、网络评论文本等数据和方法,选择长沙和扬州两个典型饮食消费场所,通过两个阶段研究,解读旅游者饮食动机的结构特征,构建影响旅游者饮食动机的解释框架.研究显示,旅游情境下游客饮食动机呈现一个由感官吸引、文化体验、社交分享与身心愉悦组成的四维度结构.基于饮食与旅游的关系,旅游者被细分为美食旅游家、随性美食旅游者与普通美食旅游者,不同旅游者的饮食动机存在主体差异和消费场景差异,但其基本结构也保持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以"味道"为核心的感官吸引是饮食动机的基础维度.旅游者饮食动机的形成与激发受旅游者内外部、主客观因素的多重叠加影响,是旅游者文化价值观、饮食需求和消费场景嵌入个体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饮食动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及其个体差异和时空差异.旅游者饮食动机研究为理解旅游者饮食行为和目的地美食营销提供参考.

    美食旅游饮食动机味道影响因素

    虚实融合旅游空间的人地互动与想象建构——以故宫深圳数字体验展为例

    郑春晖温云波王祎
    5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数字时代旅游情境下的新型"人地关系"成为新兴议题.文章借助Python从微博、小红书、抖音APP抓取关于"纹"以载道——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UGC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LDA主题挖掘和扎根理论分析,探究虚实融合旅游空间中人地互动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第一,旅游者对虚实融合旅游空间的感知主要表现在:对地方景观和遗产价值的感知(文化与艺术元素、建筑与景观)、对现实展览空间载体的感知和对科技与数字叙事的感知三个方面;第二,借助VR、AR等数字技术,游客通过人-机-地智能交互、体感交互、多感官互动和价值共创,在倦勤斋等数字叙事空间中获得"现实身体共在"和"远程虚拟在场"的双重沉浸感体验;第三,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通过多重空间(虚空间、实空间和虚实融合空间)的互动关联与动态响应,在"第三空间"中串联与协商文化想象、具身感知和地方知识,产生情感共鸣与认同,实现地方意义的深度挖掘与价值延伸.文章通过聚焦虚实融合旅游空间中人地互动和地理想象,拓展了虚实空间二元论与旅游地三元空间交互理论,可为沉浸式旅游新场景打造、人地互动体验重塑和文化遗产数字活化提供决策依据.

    虚拟旅游虚实融合空间文化遗产地理想象扎根理论LDA

    ICT资本对旅游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

    徐琼钟美瑞程慧张淑文...
    7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ICT资本赋能旅游业绿色转型,驱动旅游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文章创新性地核算了中国30个省(区、市)的ICT资本和旅游绿色发展效率,采用SYS-GMM和空间杜宾模型验证了ICT资本对旅游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ICT资本对旅游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持续的积极影响.(2)ICT资本主要通过激发旅游技术创新、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人力资本来提高旅游绿色发展效率.(3)ICT资本对旅游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间接效应强于直接效应.在地理矩阵下,ICT资本对东部和西部省(区、市)的旅游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在经济矩阵下,东部和中部省(区、市)旅游绿色发展效率受ICT资本影响较显著.这为中国充分释放ICT资本红利,塑造中国旅游绿色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旅游绿色发展效率提供了价值指导.

    ICT资本旅游绿色发展效率旅游业空间效应

    低碳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温永林张阿城王巧
    10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各个产业部门的转型方向.低碳城市试点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是否能够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文章以旅游业发展为切入点,利用2005-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将低碳城市建设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城市建设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试点地区旅游业发展,能够显著增加地区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这一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低碳城市建设主要通过改善城市环境、激发旅游创新和丰富游览方式等途径影响旅游业发展;(3)低碳城市建设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地区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水平、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差异而存在异质性,表现为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服务完善地区及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表明低碳城市建设有助于实现污染减排和旅游业发展的双赢目标,这为新时期国家推进绿色转型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低碳城市旅游业城市环境旅游创新双重差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