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调查规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调查规划
林业调查规划

赵元藩

双月刊

1671-3168

ynfip@vip.163.com

0871-3318347、3332538

650051

昆明市人民东路289号

林业调查规划/Journal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CSTPCD
查看更多>>《林业调查规划》是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和西南地区林业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林业科技刊物。被全国多家期刊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林业核心期刊、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本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开辟了森林经理、"3S"技术、森林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营造林技术、种苗建设、森林旅游、园林设计、产业开发、病虫害防治、社会林业、专家论坛等栏目。本刊以技术性、实用性、创新性为原则,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知识性和可读性,是广大从事林业生产、科研、教学的科技工作者、领导和决策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本刊为双月刊,A4开本,每期160页码,每双月底出刊。国际刊号 ISSN 1671-3168,国内刊号 CN 53-1172/S,每期定价10元,全年60元;增刊2期,40元;共计100元。由编辑部自办发行,订阅单位和个人可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投稿,展示自己才华,欢迎社会各界刊登广告、展示形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省蕨类植物两个新纪录属——燕尾蕨属和黑心蕨属

    喻智勇陈文红王玉琴周建和...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期间,采集到蕨类植物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物种全缘燕尾蕨Cheiropleuria integrifolia(D.C.Eaton ex Hook.)M.Kato和凤尾蕨科(Pteridaceae)物种黑心蕨Doryopteris concolor(Langsd.&Fisch.)Kuhn.文献考证表明,两个物种所在的燕尾蕨属(Cheiropleuria C.Presl)和黑心蕨属(Doryopteris J.Sm.)均为云南省新纪录属.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蕨类植物燕尾蕨属黑心蕨属新纪录属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省

    关坪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内亚洲象活动特点及与地区水热条件变化关系研究

    张静玲则得曹志伟杨帆...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比2005-2012 年间关坪亚洲象食物源基地的亚洲象活动记录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对食物源基地中亚洲象活动规律与当地降雨、温度变化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进入食物源基地的亚洲象数量与年份增加呈正相关关系(rs=0.643),食物源基地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亚洲象来此觅食;进入基地的亚洲象活动次数随年降雨量的降低而增加,主要是因为亚洲象独立个体活动次数的增加.气候变化对亚洲象活动规律有潜在影响,建议未来在当地开展更加深入的气候和森林物候监测,以更合理地解释当地亚洲象的活动规律和行为改变.

    亚洲象活动气候变化Spearman秩相关系数食物源基地

    伊犁吐尔根农场沟不同地形对新疆野杏分布特征的影响

    谭志祺陈晨石仁娜·加汗刘蕊...
    151-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2019 年WorldView-3 卫星遥感影像与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遥感面向对象提取、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形分析等,研究新疆伊犁吐尔根农场沟流域新疆野杏(Prunus arme-niaca)的生长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野杏主要分布于吐尔根农场沟流域上游海拔1000~1900 m的山地坡面,分布面积2.57 km2,覆盖率为2.58%;新疆野杏垂直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其分布面积、覆盖率均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海拔1300~1400 m出现最大值;新疆野杏分布面积西风迎风阳坡大于背风阴坡、15°~35°坡大于其他更缓和更陡坡,覆盖率西风迎风阴坡高于背风阳坡、陡坡高于缓坡;随海拔升高,同一海拔内不同坡向、坡度上新疆野杏覆盖率的差异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海拔1 300m附近各坡向、各坡度间新疆野杏分布差异最小,相对最适宜其生存.

    新疆野杏地形因子遥感DEM伊犁吐尔根农场沟

    中国鸟类新纪录文献撰写规范研究

    杨露姚思倩莫正仙王荣兴...
    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收集并分析近10 年来国内鸟类物种新纪录文献的主要发表期刊和发表时间,通过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研判文献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建议.结果发现,鸟类新纪录文献存在查全率偏低(70.47%),地域级别含糊,无关键词,刊发时滞逐年增长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新纪录文献撰写建议:规范题目,包括明确鸟种名和新纪录行政区域界线,建议为"地域范围+新纪录行政级别+鸟类新纪录——鸟名(拉丁名)";增加关键词;通过增加专刊、专栏或者网络独立发布以缩短刊发时滞.

    中国鸟类新纪录文献撰写规范物种编目

    大理苍山杜鹃花属植物资源及其种质资源圃建设分析

    李静杨淑娇王有兵
    16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苍山科学考察资料及文献资料,对苍山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特征及种质资源圃建设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苍山分布有杜鹃花属植物57 种,占全国杜鹃花种数的 9.5%,占云南省杜鹃花种数的14.3%;生活型以灌木型为主(73.6%),其次为灌木或乔木型(24.6%);分布海拔大于2500m的种数达44 种,占苍山杜鹃花总种数的77.2%;苍山地区杜鹃花花色极其丰富,其中白色系种类最多(33.3%),其次为粉红色系(19.3%);杜鹃花花期为2-8 月,主要集中于4-6 月开放.从海拔、可建面积、水路条件等方面对苍山范围内具备建设杜鹃花种质资源圃的地块进行分析,结果认为,苍山花甸坝及大理大学茶园具有较好的建设条件.

    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生活型种质资源圃大理苍山

    2017-2020年思茅区亚洲象肇事及补偿情况调查

    金瑜王娟李起
    16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思茅区亚洲象肇事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思茅区土地利用类型情况及其对亚洲象肇事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 年以来思茅区亚洲象数量呈稳定快速增长趋势,肇事数量和造成的损失也呈增长态势,2017-2020 年共造成经济损失2 400.10 万元,人员伤亡4 人,分布范围和受损户数扩大;亚洲象对农作物损害程度不同,其肇事频率与季节性食物变化密切相关,月损失呈先波动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土地利用格局是其种群扩散分布的重要基础.建议采取建设生态廊道提高亚洲象栖息地连通度,建设食源基地与完善象损赔偿机制,强化亚洲象预警系统等对策缓解人象冲突.

    亚洲象肇事损失人象冲突土地利用格局

    郑州市野生鸟类资源研究

    刘冰许赵洪涛赵文珍翟运力...
    176-183,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2014-2019 年河南省郑州市鸟类物种多样性、区系分布及生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6 目52 科304 种,包括外来鸟类12 目16 科40 种,其中山地鸟类最多,有197 种,河道与水田相似性最大(0.71),共有鸟类78 种.东洋界鸟类 46 种(15.13%),古北界鸟类 155 种(50.99%),广布种103 种(33.88%);留鸟 90 种(29.61%),夏候鸟 59 种(19.41%),冬候鸟 71 种(23.36%),旅鸟84 种(27.63%);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7 种,外来种3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种 47 种,外来种7 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21 种,CITES鸟类列入附录I的物种有 7 种,外来种 8 种,极危(CR)级别鸟类3 种,濒危(EN)等级鸟类4 种,易危(VU)等级鸟类8 种,近危等级鸟类4 种,中日协定保护鸟类147 种,中澳协定保护鸟类40 种.结果表明,郑州市鸟类整体表现南北混杂,显示出由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而以古北界成分占优势的特征.在生境分析中表现出除雀形目鸟类外,水鸟占比很大,在鸟类保护过程中应加大对水体资源的保护.

    鸟类资源物种多样性居留型区系成分保护等级郑州市

    谷城县古树资源状况与分布特征研究

    钟昌龙陈益娴蔡京勇邹敏...
    184-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分析湖北省谷城县古树树种组成、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古树生长的环境因子,并应用访谈法、文献追踪法、实地勘测法和类比推断法对谷城县古树进行调查,对古树的物种组成、分布以及生长状况,以及基于DEM坐标网格法对古树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县调查到存活古树共1275 株,隶属于26 科41 属51 种.其中一级、二级和三级古树分别为99 株、102 株和1074 株;正常生长古树1 247 株,衰弱古树26 株,濒危古树2 株.基于DEM经纬度(0.05°)和投影(5 km×5 km)网格数据分析,古树均呈聚集分布;古树在中、低海拔分布集中;海拔与古树生长势间呈显著正相关;环境因子和植物病虫害是影响谷城县古树生长的关键因子.谷城县古树空间和海拔高聚集度区域的人类活动最为频繁,建议地方林业部门根据现有古树资源分布特点及生物危害现状,科学制定古树保护规划和管护措施.

    古树资源状况分布特征谷城县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气候变化情景下澳洲坚果潜在适宜生境研究

    李章贵阮方佑张学全
    19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气候变化情景下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潜在适宜生境,采用当前和未来 2050 年RCP45 气候变化情景下的19 个生物气候因子及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澳洲坚果生境模型构建,并进行适宜生境等级划分及空间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2050 年RCP45 气候变化情景下3 个等级的适宜生境大体上仍然保持与当前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即高度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南部,中、低度适宜生境分布在高度适宜生境区以北及以东区域.未来气候变化引起高度和中度适宜生境面积小幅度缩减(5.6%和2.4%),低度适宜生境面积增加 22.5%.气候变化同时引起高度适宜生境景观格局破碎化.未来气候变化引起的澳洲坚果在云南高、中度适宜种植区总面积略有缩减,虽幅度不大,但空间分布上发生位移,且呈现破碎化趋势,产业规划时应考虑产业生命周期内气候变化造成对适宜生境迁移的影响.

    澳洲坚果适宜生境最大熵模型生物气候因子气候变化

    澳洲坚果实生苗根系及叶片对比研究

    郝佳波尹加笔陆斌
    198-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比来自不同母本的澳洲坚果半同胞子代实生苗根系和叶片的差异,对2 个产地3 个母本品种共4 个处理的36 株实生苗进行扫描测量.结果显示,芒市试验地培育的母本品种'OC'的实生苗根系最强,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芒市试验地培育的母本品种'344'的实生苗叶片最小,且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显著.

    植物图像分析系统澳洲坚果实生苗品种选育生物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