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调查规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调查规划
林业调查规划

赵元藩

双月刊

1671-3168

ynfip@vip.163.com

0871-3318347、3332538

650051

昆明市人民东路289号

林业调查规划/Journal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CSTPCD
查看更多>>《林业调查规划》是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和西南地区林业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林业科技刊物。被全国多家期刊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林业核心期刊、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本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开辟了森林经理、"3S"技术、森林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营造林技术、种苗建设、森林旅游、园林设计、产业开发、病虫害防治、社会林业、专家论坛等栏目。本刊以技术性、实用性、创新性为原则,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知识性和可读性,是广大从事林业生产、科研、教学的科技工作者、领导和决策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本刊为双月刊,A4开本,每期160页码,每双月底出刊。国际刊号 ISSN 1671-3168,国内刊号 CN 53-1172/S,每期定价10元,全年60元;增刊2期,40元;共计100元。由编辑部自办发行,订阅单位和个人可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投稿,展示自己才华,欢迎社会各界刊登广告、展示形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洛阳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时空梯度分析

    刘盛源孙杰王燕飞王江丽...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洛阳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指数和梯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近15 年城区遥感影像数据为依据,以洛河为中心,采用GIS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分别向洛河南北两岸构建3km间隔缓冲带,分析洛阳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和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 15 年来在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下,各类型斑块面积占比有显著变化,景观格局结构不断转变;各类型斑块的时空梯度特征差异明显,洛河南北两岸在不同的城市建设力度下表现出不同的水平特点;景观格局逐渐向破碎化、异质化方向发展,城市化过程和人为干扰是影响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特征差异的重要因素.

    景观格局梯度分析景观指数景观破碎化洛阳市中心城区

    张掖市人工林区域水源涵养能力与覆盖面积空间差异动态模拟分析

    陈学武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张掖市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恢复效果,对张掖市人工林区域水源涵养能力计量及其空间差异动态进行模拟分析.采集当地水源涵养能力影响因素数据,计算水源涵养量,划分水源涵养能力等级.借助ArcGIS软件模拟分析空间差异动态,模拟得出张掖市 2017-2021 年的水源涵养能力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7 年张掖市东部靠边缘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等级非常高,西北角和东部中间区域等级较高,等级一般区域主要分布在水源涵养能力等级较高地区的周边,等级较低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东北部、中部以及南部等地区,等级非常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区域.2018 年水源涵养能力等级非常高区域覆盖面积存在零散扩大分布特征,等级较高区域覆盖面积向西南方向扩大且西北角与东部中间区域连通,其余等级覆盖面积则相应减少.2019-2020 年水源涵养能力非常高、较高地区所占面积进一步扩大,其余等级覆盖面积则相应继续减少.2021 年,具有非常高、较高水源涵养能力等级面积已覆盖当地人工林大部分区域并已延伸至西南部边缘,其余等级区域所占面积则继续缩小.研究表明,张掖市人工林区域具有提高水源涵养和生态恢复能力,据此提出提高灌木和草地种植量,在含水量较高区域种植经济林和针叶林等种植策略.

    水源涵养能力空间差异动态模拟覆盖面积人工林区域张掖市

    基于最小阻力面模型的墨江县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分析

    杨天淼程静郭志东张宇笑...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扩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消耗已达到历史新高,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成为影响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已刻不容缓.为对进一步完善生态空间保护体系、优化国土开发与保护格局提供参考,基于最小阻力模型构建墨江县生态安全格局,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了生态源地影响因子、面积阈值、阻力面影响因子及其权重和各级阻力值,建立全县生态阻力面.通过ArcGIS Pro建立模型迭代,生成生态源地点到其他点的成本距离、成本路径,得出生态源地点之间基于生态阻力面的最小成本路径.最终得到了 10 个生态源地点、9 个生态重要战略节点和45 条潜在的生态廊道,建立了"源地—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阻力模型生态阻力面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安全格局墨江县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对太原市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刘翔宇付绍桐乔琼王世锋...
    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COVID-19疫情封控是研究人类活动减少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重要"窗口期".选取太原市白天MOD11A2 温度数据(LST)、大气环境监测数据(PM2.5、PM10、SO2、NO2、CO和O3)以及土地利用数据,探讨COVID-19 疫情封控前后(2015-2021 年)LST时空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2021 年,太原市建设用地、林地和水体的面积呈增加的趋势,而草地面积却明显减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白天LST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即建设用地>耕地>水体>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对城市热岛的贡献度最高,林地和草地降温效果显著.2017 年以来大气污染物的降低与该市的环保政策有关.2020 以后的COVID-19 封控政策促进了空气质量进一步转好.大气污染物与热环境是相互作用的,2017-2019 年太原市LST缓慢增加可能与PM2.5 降低导致短波辐射增加有关,2021 年O3 增加可能是由LST的升高引起的.COVID-19 疫情防控前后,太阳辐射对林地和草地LST影响相对显著.2021 年不同土地类型的LST升高可能与大气污染颗粒明显减少有关.

    地表温度大气污染物土地利用城市热岛新冠疫情影响太原市

    取食不同种类有机废弃物对白星花金龟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瑞姝张燕如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星花金龟可用于处理有机废弃物,产出有机肥.选用玉米秸秆以及各种菌渣作为饲料,研究取食不同种类饲料对白星花金龟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其生长的最佳饲料配比.结果表明,取食小颗粒饲料的幼虫在体重增长量及饲料利用率方面均优于取食大颗粒的幼虫.取食平菇菌渣饲料的幼虫在体重增长率、饲料利用率方面表现最优,分别为 80.65%、2.15%,而死亡率为11.11%.取食蒙古口蘑菌渣的幼虫体重增长率为 33.41%,对饲料的利用率为 0.67%,死亡率为17.78%.平菇菌渣小颗粒饲料可作为白星花金龟的最佳饲料,以期为白星花金龟养殖及后续的循环模式研究提供参考基础.

    白星花金龟有机废弃物生长发育利用率颗粒大小

    南涧凤凰山2018-2022年秋季环志雀形目鸟类多样性

    崔茂欢时国彩袁玉川李剑...
    172-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凤凰山鸟类环志站2018-2022年秋季环志雀形目鸟类为研究对象,对其科数、属数、种数和个体数量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年份多样性、相似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 年间共环志雀形目鸟类126 种5084 只,隶属于24 科55 属,优势种为红喉姬鹟(18.04%)、红喉歌鸲(8.95%)、红尾伯劳(7.30%)、蓝歌鸲(7.02%)、树鹨(5.47%)、黑胸鸫(5.19%)6 种;鸟类多样性指数H为3.428 4,均匀度指数J为0.708 9,优势度指数C为0.064 3,集中度指数C4 为0.413 1,DF 指数为 9.448 5,DG指数为3.728 3,G-F指数为0.605 4,不同年度间多样性、均匀度等各项指数差异较小;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761 9,最低为0.686 4,不同年度间相似性程度较高,说明不同年度迁徙途径凤凰山雀形目鸟类种类组成总体比较稳定;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6 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鸟类8 种.为更好地保护好迁徙途径凤凰山的鸟类,提出保护和管理建议.

    雀形目鸟类多样性相似性鸟类环志南涧凤凰山

    云南省古核桃资源现状研究

    刘鹏程唐文静马方莲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2019年对云南省古树名木资源进行普查.结果显示,全省古核桃资源共计 4 765 株,隶属3 属4 种.其中:单株古核桃2 881 株;古树群共21 个,面积151.05 hm2,株数1 884 株.一级古树71 株,占总株数的 1.49%;二级古树 243 株,占 5.10%;三级古树 4 451 株,占 93.43%.全省除西双版纳州外,其余15 个州(市)、88 个县(市、区)均有核桃古树分布,其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CR)"物种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喙核桃古树25 株,均分布在文山州.

    古核桃资源单株古树古树群资源现状云南省

    上海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现状分析

    李浩然张伟逸陈刚
    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是现代动物园的基本职能之一.对2018-2022 年上海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了收容救护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保护级别及月度变动趋势,发现 5年间共收容救护各类野生动物207 种、1252 批次、3975 头(只).其中苏卡达陆龟、辐射陆龟、豹纹陆龟、红隼、貉、王锦蛇等是常见的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每年3-5 月为收容救护野生动物的高峰季节,1 月最少.收容救护来源于热心市民(企业)的野生动物批次最多,占全部批次的 24.52%.认为将来应针对常见收容救护动物种类、重点区域及收容救护高峰季节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期提高收容救护效率和成功率.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对收容救护动物的后续去向缺乏跟踪,对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及收容救护的意义缺少宣传等问题,建议未来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加强部门间协调,提升宣传教育力度等方式加以解决.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物种来源地上海动物园

    基于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不同树种的混交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尚天歌于楠楠薛利忠李佳鑫...
    19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乌兰察布市地区常见树种混交造林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筛选当地有利于树木长势和土壤改良的树种配置及混交模式,提升当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山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拧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纯林作为对照,3 种苗木两两组合,以行间、行内、块状混交模式种植,对比不同混交林长势并利用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土壤物理性质差异.山杏与拧条锦鸡儿的块状混交能提高树木成活率,促进株高、地径等生长指标发育,同时能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表明,山杏与拧条锦鸡儿的块状混交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方面优于其他混交林;相关性试验表明土壤容重与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总孔隙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苗木生长势、土壤物理性质以及土壤持水性能间可相互作用,选择合适的苗木配置和栽培技术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促进苗木生长.

    混交林混交模式土壤物理性质熵权TOPSIS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

    不同类型豆科植物群落凋落物对城市土壤质量的影响

    窦金萍武小钢杨秀云陈冠光...
    198-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豆科植物群落类型的凋落物特征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选取太原市森林公园内 3种不同群落类型(豆科落叶阔叶林、豆科与非豆科落叶阔叶树种混交林、豆科与常绿针叶树种混交林),通过对不同类型豆科植物群落凋落物性质和土壤质量进行差异性、相关性分析,探讨凋落物性质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豆科植物群落类型间凋落物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豆科落叶阔叶林群落凋落物全氮含量(17.68 g/kg)、N/P 比值(4.15)显著高于豆科与非豆科落叶阔叶树种混交林、豆科与常绿针叶树种混交林.豆科与常绿针叶树种混交林群落凋落物的全磷含量(5.96 g/kg)显著高于豆科与非豆科落叶阔叶树种混交林(3.68 g/kg);不同豆科植物群落类型间土壤性质存在差异.豆科落叶阔叶林土壤全碳(127.28 g/kg)、碱性磷酸酶活性(0.6 g/kg)显著优于豆科与非豆科落叶阔叶树种混交林、豆科与常绿针叶树种混交林,脲酶活性(0.87 g/kg)显著优于豆科与非豆科落叶阔叶树种混交林;豆科与非豆科落叶阔叶树种混交林土壤有机碳(23.51 g/kg)、硝态氮(11.21 mg/kg)、全钾(20.88 g/kg)含量显著低于豆科落叶阔叶林、豆科与常绿针叶树种混交林;凋落物全碳、全氮、全磷、N/P 与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土壤全碳、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以及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间呈显著正相关;凋落物总量、全碳及全磷含量与土壤容重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凋落物C/N与土壤全氮、全碳、有机碳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不同豆科植物群落类型凋落物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升土壤养分和酶活性,且豆科落叶阔叶林、豆科与常绿针叶树种混交林土壤质量要优于豆科与非豆科落叶阔叶树种混交林.

    豆科植物群落凋落物理化性质土壤质量酶活性相关性分析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