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Journal Forestry Economics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王德平何悦
    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生态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数字经济可以从不同维度影响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文章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量化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森林生态产品总值指数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呈逐期上升形势,中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还有提升空间;(2)数字经济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正向且显著,在逐步加入控制变量与进行双向固定效应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3)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显著影响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影响系数分别为0.1478、0.1416和0.5884,对东北地区的影响不明显.此外,对森林资源丰富度进行组合分类异质性分析,均通过检验.文章创新性地从产权理论视角来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数字经济的作用机制,并构建价值核算体系,拓展了相关研究.基于研究结果与讨论,文章提出要坚持绿色生态政策,深化"两山"理念实践;加速森林生态产品价值的数字化转型;依托森林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数字经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证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研究

    白婉婷陈建成侯建王瑞雪...
    2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主题,而共同富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和要求,数字乡村在内涵和特征上与其目标高度契合.基于此,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分析数字乡村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乡村的系数为0.2629,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数字乡村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可以显著提升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影响系数分别为0.3564、0.8086和0.4991;对森林资源富集程度进行异质性分析,均通过检验.(3)门槛效应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对共同富裕的双门槛估计值分别为0.0650和0.1160,在两个门槛值之间时,数字乡村影响共同富裕的作用方向发生变化,反映了数字乡村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实现存在临界效应.文章创新性地从收入分配理论来分析数字乡村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并利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数字乡村对共同富裕的非线性影响,拓展了相关研究.基于研究结果与讨论,文章提出要加大对数字乡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策略,缩小数字鸿沟,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共同富裕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影响机制

    基于Hartman模型的林业碳汇价值评估研究

    冯丽丽杜云菲来志明王合友...
    4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林业碳汇项目作为应对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价值评估对于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Hartman模型,采用二叉树实物期权法,对河北省三北防护林碳汇造林项目进行价值评估,并探讨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河北省三北防护林项目期权的估值达到9442元/hm2,整体价值约为4.2亿元,证明碳汇收益对提升项目评估价值具有重要影响.(2)碳汇价格波动率从0.20增至0.38时,项目价值增加超17%,正向影响显著;同时,木材价格与碳汇价格提升也对项目价值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无风险利率从3.5%升至6.5%,项目价值从7.37亿元降至3.11亿元,表明无风险利率上升则抑制其增长.这不仅为林业碳汇项目评估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优化项目设计、吸引投资及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文章创新性地结合Hartman模型与二叉树实物期权法,全面评估林业碳汇经济价值,深化市场不确定性考量,为科学评估提供新路径.文章提出政府应增强政策激励、提升市场活跃度、完善碳汇确权与交易机制,并加强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等政策启示.

    林业碳汇项目期权价值二叉树实物期权法Hartman模型

    "双碳"目标下我国农林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灵蕤刘辉邓岚李群...
    5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农林业的碳减排目标,需要减少传统农业和林业的资源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碳汇能力.计算农林业碳排放效率并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步骤.文章基于低碳经济理论,运用超效率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测算了200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林业碳排放效率,并研究了其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2021年间我国31个省份的农林业碳排放效率平均值为0.70,农林业碳排放效率年均增长率为9.80%.(2)农林业研发创新对本地农林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对周边地区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3)提升农林业碳汇能力对提高农林业的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林业总产值和城镇化率的增加均对本地农林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增加林业用地面积和农村劳动力对周边地区的农林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显著虹吸效应,城镇化率对周边地区的农林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显著溢出效应.本文的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引入农林业研发创新这一重要投入要素,探讨其对农林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2)创新性地使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来衡量农林业研发创新.政策启示:建立有效的农林业碳排放与碳汇监测报告体系并鼓励农林业创新研发;增强农业和林业的碳汇能力;将农业碳汇和林业碳汇全面纳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双碳"目标农林业碳排放效率农林业研发创新农林业碳汇空间杜宾模型

    露营旅游者亲环境行为形成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马瑛贾榕榕郭荣慧
    8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露营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休闲形式,在蓬勃发展的同时给露营地环境留下许多消费痕迹,探究露营旅游者实施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保护露营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计划行为理论(TPB)和价值—信念—规范(VBN)模型相结合,基于对太原市及周边露营旅游者的376份调研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各因素对露营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态度、个人规范和行为意愿正向影响露营旅游者的亲环境行为,回归系数分别为0.1161、0.1397和0.2128,说明旅游者正向积极的环境态度和道德观念以及强烈的行为意愿能够促进旅游者实施亲环境行为.(2)行为意愿在环境态度、个人规范对露营旅游者的亲环境行为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占比分别为39.47%和38.02%,说明环境态度和个人规范可通过行为意愿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旅游者亲环境行为.(3)露营环境质量和露营环境解释对露营者的亲环境行为有正向作用,回归系数分别为0.1021和0.1143,说明良好的环境质量和规范的管理措施等外部举措能促使旅游者更积极地实施亲环境行为.文章创新性地将计划行为理论、VBN理论和情境理论相结合,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构建露营旅游者亲环境行为分析框架,探究露营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的形成路径和影响因素,丰富了露营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研究视角.文章提出政策启示: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升旅游者的生态认知和道德责任感;提高露营地设施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露营旅游者亲环境行为责任感和参与感.

    露营旅游者亲环境行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形成路径

    征稿启事

    后插1-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