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Journal Forestry Economics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研究

    赵培棪洪名勇张曌
    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贵州省作为我国喀斯特分布最为集中和典型的区域,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状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从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治理和生态制度五个维度入手,采用熵权TOPSIS法对贵州省2006-2022年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法分析各个维度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1)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综合评分从2006年的0.31上升到2022年的0.61,年均增长率为4.32%,整体呈上升趋势.同时,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治理和生态制度的评分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6%、5.24%、8.03%和5.91%.(2)通过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生态治理、生态制度以及生态空间对生态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生态经济和生态治理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促进作用.文章利用时间序列动态分析,填补了贵州省生态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领域的空白,首次将因果分析方法引入生态文明建设影响维度的分析中,不仅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启示:(1)生态经济方面,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发展和生态的协调统一.(2)生态保障方面,建立补偿与激励、约束与惩罚机制.(3)生态治理方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与社会参与的多元协调机制.

    喀斯特地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熵权TOPSIS法格兰杰因果法

    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基于门槛效应与空间效应的分析

    李季刚刘翔宇
    2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文章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绿色金融和共同富裕指数,通过门槛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1)绿色金融能够促进共同富裕,其系数为0.7745,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对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均能产生显著作用,并且通过了替换被解释变量、内生性检验等稳健性检验;(2)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东部地区、非民族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地区和林业经济水平低地区,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3)随着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不断增强且呈"U"型趋势;(4)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而且对邻近地区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其系数分别为0.0788和0.4708,空间自相关系数为0.4091,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将地理邻接矩阵替换成空间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空间溢出效应依然存在.文章讨论了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为共同富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研究结论和讨论,提出发展绿色金融、优化资源流通和地区协同发展、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市场化程度以及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等政策启示.

    绿色金融共同富裕绿色技术创新门槛效应空间效应

    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福建省58个县域的定性比较分析

    詹臣源易祥发黄衍戴永务...
    4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业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及其支撑要素,对扩大林业碳汇供给的政策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福建省58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归因理论和因果复杂性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林业产业重视度、林业管理能力、资源环境和试点政策四个维度,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及其支撑要素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林业碳汇试点情况的一致性得分为0.92,大于阈值0.90,而林业系统人力资源在80%的程度上出现在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不同路径中,表明这两个变量是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解释变量.(2)林业产业重视度、林业管理能力、资源环境和试点政策所含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5条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整体解的一致性水平为0.90,整体覆盖度为0.64.(3)县域林业碳汇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政府主导型、林业系统推动型、综合联动型和项目试点型四种类型,分别有12个、4个、3个、2个县域属于以上四种发展类型.文章基于多要素视角构建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引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县域层面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其关键支撑要素,有助于丰富和拓展现有县域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文章提出继续发挥试点政策的支持与促进作用、加快恢复各级林草机构的设置、发挥现有优势要素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政策等政策启示.

    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路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富民效应评估及提档升级路径策略——以湘西州千户猕猴桃产业样本为例

    谭明交刘福星
    6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对于有效衔接乡村产业振兴尤为重要,研究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产业的富民效应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21年湘西州猕猴桃产业1005份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和门槛回归模型,系统分析猕猴桃特色产业的富民效应.结果表明:(1)猕猴桃产业显著增加农户的产业收益.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更换被解释变量和调整样本处理后,结论依旧显著.(2)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平均处理效应(ATT)显示,与没有种植猕猴桃的农户相比,种植猕猴桃农户的产业收益整体平均要高8.95%.(3)猕猴桃产业富民效应存在异质性.农户经营规模达到1.13hm2(17亩)以上时,猕猴桃产业的富民效应更加显著.本文聚焦全国14个连片脱贫地区之一的湘西州特色农业产业,对其富民效应进行评估,提供提档升级策略,丰富了已有文献的研究结论.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策启示:一是完善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振兴政策;二是做好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平台搭建工作;三是加强和完善规模经营补贴措施.

    民族地区产业富民提档升级乡村振兴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钟晓君刘淑文张日新
    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提振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重要抓手.文章采用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效应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普惠金融可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服务消费水平,内生性讨论及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然成立.(2)分维度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13、0.11和0.14,可见数字化程度的促进作用最大,覆盖广度次之,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最小.(3)异质性分析揭示,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果在农村居民不同类别的服务消费中具有异质性,其整体赋能效果表现为交通通信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同样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赋能作用优于中西部地区.(4)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间接提振农村居民服务消费.文章的主要创新在于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系统剖析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机制与路径,深化了对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理解.文章建议继续加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改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提升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居民服务消费中介效应

    主编寄语

    刘璨
    封2页

    征稿启事

    后插1-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