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湿地科学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湿地科学与管理
湿地科学与管理

彭镇华

季刊

1673-3290

sd@caf.ac.cn;sdkxgl@sina.com

010-62889021

100091

北京市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28号信箱

湿地科学与管理/Journal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定位于湿地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期刊,旨在宣传国家湿地保护理管理的方针政策,交流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湿地保护理与利用的途径和措施,普及湿地的功能与作用。读者对象为各级湿地行政管理部门,湿地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湿地自然保护区,协会等管理和工作人员,以及关心湿地保护的各界人士。欢迎国内外同行踊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湿地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构建

    张天姿
    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政处罚是应对破坏湿地违法行为的重要法律手段.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过程中面临着滥用的风险,湿地保护管理涉及多个行政部门易造成处罚标准不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是约束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有效工具.然而,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不能满足湿地保护的专业化需要,现有湿地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面临着制定主体不一、表现形式混乱、适用机械僵化的问题.构建湿地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有裁量基准理论、法律政策、湿地保护实践经验作为基础.在湿地保护领域构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具备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应从明确制定主体、完善内容形式、规范制定程序、设置逸脱条款和引入动态调整入手,系统性构建湿地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湿地保护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的立法现状检视和司法互动

    徐军孙叶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为我国湿地生态环境提供了系统性、完整性的保护方向,地方立法回应上位法对原有的条例进行了大规模修订,但以新法为核心的立法现状仍存在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地方立法"重复"上位法、区域协同立法不足等问题.面对立法之缺陷,司法机关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推动立法的实质性完善,同时积极构建司法协作机制,促进立法、执法、司法之间形成合力,为区域协同立法提供一定的现实基础.

    湿地管理地方立法主观能动性协调机制

    我国湿地占补制度适用的困局与破局——基于美国湿地银行的视角

    邢鸿飞王乔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构建系统完善的湿地占补制度是湿地保护的应有之义,域外国家往往依托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机制实现湿地补偿与湿地保护的兼顾.然而,我国湿地占补制度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导致市场参与动力弱化,导致诸如湿地占补资金来源单一、湿地占补标准模糊、湿地占补制度监管缺位等问题.在比较法视域下,美国湿地银行借助市场杠杆盘活了湿地占补市场,在提升补偿效率、扩充补偿资金以及避免潜在风险等方面优势凸显,是破除湿地补偿困境的因应之举.对此,当前应参考美国湿地银行的运行逻辑,弥补我国湿地占补工作中的不足,推进湿地银行的试点尝试,并进一步细化湿地占补标准;同时,建立科技赋能为我国湿地占补制度的实施提供保障.

    湿地占补美国湿地银行困境检视纾困逻辑完善路径

    《湿地保护法》下占用补偿制度的法制推进与完善

    葛勇平陈思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功能是衡量湿地效益的重要标准,其定义及指标的统一有助于实现《湿地保护法》下占用补偿制度的法制推进.我国法律体系中湿地"生态功能"的定义模糊,占用补偿制度的补偿标准宽泛,管理规则不清晰,不利于《湿地保护法》占用补偿制度的法制落实.结合实践梳理与理论探讨,确认湿地"生态功能"的定义可助力湿地占用补偿制度的法制推进."生态功能"理念明确湿地主要功能不在于生产活动,而是突出湿地的生态价值和作用.同时,对"生态功能"进行法律定义,细化湿地补偿标准,强化"生态功能"理念下的湿地占用管制程序与规则,加强湿地占用补偿制度法制推进,维护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湿地保护法》占用补偿制度湿地保护生态功能

    我国国际重要湿地特许经营政策研究

    苗垠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全民所有湿地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建立国际重要湿地特许经营制度.文中以上海崇明东滩、山东黄河三角洲、腾冲北海湿地开展专题调研,分析我国国际重要湿地在开展特许经营工作中存在权责不清、准入机制不完善、经营内容模糊不清、合同机制不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和公众参与度较低的问题.提出明确各方权责、建立准入机制、明晰经营内容、强化合同管理、科学分配收益、加强监管、引导公众参与等政策建议,有效缓解乃至解决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实现国际重要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重要湿地特许经营政策建议

    全球城镇化占用滨海盐沼的时空特征

    霍诗琪毛德华甄佳宁冯凯东...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用地的快速扩张是导致滨海湿地丧失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默里全球潮间带数据集和全球不透水面数据集,利用ArcGIS软件通过空间叠加分析的方法,探究全球城镇用地扩张对滨海盐沼造成的损失,分析不同尺度城镇化占用滨海盐沼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2002-2019年,由于城镇不断扩张,全球滨海盐沼损失面积高达526.7km2,其中,损失面积最多的是滩涂,达306.5km2,约为红树林和草本沼泽损失总面积的1.4倍.2002-2019年,全球城镇扩张占用滨海盐沼的面积呈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亚洲是城镇扩张占用滨海盐沼面积最多的大洲,占用面积为413.3 km2,其次是北美洲,最少的是欧洲.在湿地面积排名前5的国家中,中国是因城镇扩张占用滨海盐沼面积最多的国家,俄罗斯是占用面积最少的国家.本研究为滨海盐沼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撑,对实现城镇扩张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化滨海盐沼时空特征全球尺度长时序

    2000-2020年中国湿地变化趋势及其与农田之间的面积转化

    刘魏魏张曼胤崔丽娟王金枝...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湿地和农田转化对全国湿地面积的影响,本研究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方法,分析了过去20年中国湿地面积的变化、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为34.17万km2,其中沼泽湿地面积最大.中国56%~57%的湿地分布在西藏、青海、黑龙江和内蒙古;2)2000-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净增加5 600km2,其中,湿地和农田之间的转化使湿地面积净增加1 500km2,贡献了全国湿地面积增加的27.48%.20年间人工/库塘湿地增加最多,达7 800 km2,其中,由农田退耕为湿地占人工/库塘湿地面积增加的54.78%;沼泽湿地减少最多,为3 300km2,沼泽湿地开垦为农田占沼泽湿地面积减少的89.99%;3)湿地围垦以沼泽湿地转化为农田为主,2000-2020年中国42.57%的沼泽湿地转化为农田,集中在东北地区;农田退耕以农田转化为人工/库塘湿地为主.湿地恢复使中国湿地面积整体增加,但沼泽等具有较高生态功能的天然湿地大面积丧失.

    中国湿地面积变化趋势分布格局湿地与农田转化

    中国滨海盐沼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及影响因素

    刘恩俊李传良熊静吴明...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滨海盐沼湿地是重要的"蓝色碳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海岸线10处滨海湿地进行实地调查采样,研究裸滩、自然芦苇湿地、围垦芦苇湿地、互花米草入侵湿地4种覆被类型及其不同土层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中国滨海盐沼湿地1m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为119.39±18.62 t/hm2.不同覆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裸滩(127.10±18.17t/hm2)>自然芦苇湿地(121.84±19.07t/hm2)>围垦芦苇湿地(117.30±16.11 t/hm2)>互花米草入侵湿地(111.30±18.17t/hm2).不同气候带有机碳密度为温带(133.09±15.64t/hm2)高于亚热带(113.46±15.72 t/hm2)和热带(113.65±19.18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随纬度降低呈波动下降趋势,并从土壤表层向深层递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纬度、碳氮比、容重、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土壤全氮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基于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估算得到我国盐沼湿地土壤总碳储量为39.985 × 106t.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滨海蓝碳的固碳功能及固碳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盐沼湿地碳储量碳密度滨海土壤

    3种半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张晖唐婧贺炬成郭丹韵...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树林是"蓝碳"碳汇的主要贡献者,研究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促进红树林湿地固碳增汇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台山烽火角15年生人工红树林为例,通过采集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海杧果(Cerbera manghas)、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3种半红树林0~100 cm 土壤,分析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0~15 cm、15~30 cm、30~50 cm、70~100 cm 土层中,银叶树的土壤碳密度显著高于水黄皮、海杧果,水黄皮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海杧果和银叶树,银叶树的土壤电导率显著低于水黄皮、海杧果.在0~15 cm、15~30 cm、30~50 cm 土层中银叶树的铁(Fe)、锌(Zn)、铜(Cu)含量均显著高于水黄皮、海杧果,在50~70 cm、70~100 cm 土层中水黄皮的Zn、Cu含量均显著高于海杧果、银叶树.半红树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与土壤全氮(TN)、Cu、土壤电导率(EC)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土壤全氮(TK)呈显著相关(P<0.05).3种半红树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红树林湿地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半红树土壤有机碳环境因子

    湖北省保安湖湿地土壤/沉积物有机碳储量

    周文昌向珊珊欧文慧许秀环...
    49-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土壤/沉积物有机碳储量是精准评估湿地碳汇和湿地修复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采集保安湖周围水稻田、滩涂、芦苇、浮水植物和水域5个样地的土壤/沉积物样品,估算1m深度单位面积土壤/沉积物有机碳储量.研究表明:保安湖区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为49.55~117.36 t/hm2,芦苇样地最大(117.36±6.72t/hm2),滩涂湿地最小(49.55±8.29 t/hm2).保安湖湿地土壤/沉积物有机碳储量与总氮、碳氮比和碳磷比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存在显著负相关,可为我国长江中下游湖泊碳汇和自然保护地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长江中下游湖泊土壤碳储量围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