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湿地科学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湿地科学与管理
湿地科学与管理

彭镇华

季刊

1673-3290

sd@caf.ac.cn;sdkxgl@sina.com

010-62889021

100091

北京市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28号信箱

湿地科学与管理/Journal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定位于湿地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期刊,旨在宣传国家湿地保护理管理的方针政策,交流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湿地保护理与利用的途径和措施,普及湿地的功能与作用。读者对象为各级湿地行政管理部门,湿地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湿地自然保护区,协会等管理和工作人员,以及关心湿地保护的各界人士。欢迎国内外同行踊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4年第十七届国际泥炭地大会将在浙江台州召开

    64页

    基于文本分析的江苏省湿地公园游憩满意度评价研究

    方亭程南洋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湿地旅游产品形态与服务结构,提升游客的游憩满意度.选取江苏省国家级湿地公园作为案例地,以大众点评、马蜂窝、携程、同程 4 个网站的 6142 条有效在线评论文本为数据,利用Python语言建立模型进行文本挖掘、词频统计、高频词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语义情感分析,并构建江苏省国家级湿地公园游憩满意度评价指标进行修正IPA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江苏省国家湿地公园的游憩感知以积极情感为主,但整体满意度水平一般;在满意度感知维度重要性差异上,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游客满意度较高,景区设施、科普宣教、旅游商品等维度在当前亟需改进;湿地旅游带给游客的逃逸体验、审美体验和文化体验是提高游憩满意度不可忽视的重要维度.研究丰富了国家湿地公园和游憩满意度的成果,对江苏省国家湿地公园科学建设与管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游憩满意度文本分析江苏省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

    广州城市湿地水质和土壤特征分析

    林妍栏林雯张碧媛代色平...
    71-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了解广州不同类型城市湿地的水质和土壤特征,分析主要污染物的来源,为湿地的养护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对策.本研究对海珠湿地公园、天河湿地公园、庄头公园和石井净水厂土壤和水质进行取样,采用元素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变异系数等方法探究河流湿地、人工湿地的水质及土壤养分、重金属含量等特征.结果表明:石井净水厂水质总体较好,DO、BOD5、TP、TN含量等各项指标均达国家Ⅲ类水质以上,海珠湿地公园、天河湿地公园和庄头公园TN含量超标,海珠湿地公园和庄头公园TP超标.海珠湿地公园和庄头公园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土壤养分一级水平,天河湿地公园达二级水平,石井净水厂有机质含量为五级水平,湿地土壤中有机质与N、P含量显著相关.海珠湿地公园、天河湿地公园、石井净水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庄头公园土壤中Cu、Zn、Cd、Hg含量均超标.因此,需定期对城市湿地水质和土壤开展监测,利用植物修复、土壤改良等技术加以优化和保护,提升城市湿地水质净化、土壤修复和生态景观效果.

    城市湿地水质土壤养分土壤重金属

    "湖泊-河流-稻田"复合型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以浙江绍兴鉴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邢雅刘骏徐鹏徐青...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绍兴鉴湖是钱塘江流域重要的水生态安全屏障.为打造"湖泊-河流-稻田"复合型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挖掘和展示湿地公园的水乡文化、运河文化,以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合理深化、体验互动、突出特色、以人为本和注重实效为规划原则,湿地公园进行分区建设,形成"一带三心、五区多点"的总体布局.开展针对湿地水系与水质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设计,充分利用湿地公园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进行科普宣教和科研监测,完善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工程,旨在为复合型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典范.

    湿地保护国家湿地公园鉴湖古运河湿地规划

    城市小微湿地生态修复——以九江市十里河小微湿地为例

    朱江张守法张珺包万隆...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小微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修复九江市十里河河段历史河流湿地环境.文中通过实施微地形设计、土壤处理、黏土坝和溢洪道设计和植被群落设计等工程措施,增加湿地水量、净化水体,提高河道土壤湿度饱和度,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研究城市小微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旨在为我国其他城市小微湿地建设和水环境治理提供经验和借鉴.

    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设计

    数智化赋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路径探析

    陈长启王尚慧王泰棋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析数智化赋能的新型自然教育模式可推动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迭代提升.依托计算机视觉技术、虚拟实境技术、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云平台技术,探究打造智能自然教育一体化平台,确保学生(学员)能够便捷识别野生动植物、进行多模态数据学习、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分享收获和体会、开展个性化定制学习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不仅进一步提升学生(学员)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能够有效推动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规范有序发展.

    自然教育数字化智能化云平台路径

    "双碳"目标下"认购碳汇"司法适用的困境与完善

    郭晴黄雅屏
    88-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购碳汇"是我国环境司法实践中探索出的新型替代性修复方式,既能够满足生态环境的修复需求,也有助于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但现阶段"认购碳汇"的司法适用存在适用范围不明确、适用顺序混乱以及碳汇损失核算方法缺失等问题.为此,应当框定"认购碳汇"的适用范围,明确"认购碳汇"的适用顺序,规范碳汇损失核算的方式,以期为"认购碳汇"司法适用的完善提供具体路径.

    认购碳汇替代性修复直接修复适用范围

    "双碳"目标下滨海湿地碳汇的法治保障

    邢鸿飞庄潇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为中国法治带来变革契机,如期实现"双碳"承诺亟待构建完善的碳汇法治保障体系.滨海湿地作为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产生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及生态价值,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利抓手.通过系统梳理相关规范体系和实践现状,总结归纳我国滨海湿地碳汇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环节面临的困境.在秉承多元主体共治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滨海湿地碳汇立法、规范涉碳执法、健全环境司法的路径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滨海湿地碳汇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

    滨海湿地"双碳"目标蓝碳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