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宋希云

季刊

1674-148X

xbbjb@qau.edu.cn

0532-86080813,88030417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春阳路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坚持传播科技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努力推动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程的办刊宗旨。学报自办刊以来,一直重视和努力提高学术质量,并取得了重大成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西洋梨品种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分析

    郭可欣孙志娟李庆余韩磊...
    79-8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梨果实综合评价及产业品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烟台市十个代表性果园三个西洋梨品种('巴梨''三季梨'和'红茄梨')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分及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三个西洋梨品种中,总糖含量和甜度值最高的是'红茄梨','三季梨'次之,'巴梨'的总糖含量最少;三种西洋梨成熟果实可溶性糖积累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可溶性糖含量由高到低为葡萄糖>果糖>山梨醇>蔗糖;另外,三种西洋梨果实总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机酸积累以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这两种酸占有机酸总量的90%左右;'红茄梨'甜酸比和糖酸比最高,显著高于'巴梨',与'三季梨'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红茄梨'糖酸风味优异,可作为烟台地区西洋梨产业结构调整的备选推广品种。

    西洋梨可溶性糖有机酸甜酸比糖酸比

    '金口'和'马家沟'两个芹菜品种挥发性成分分析

    热孜宛古丽·阿卜杜喀德尔刘倩倩孙令强潘累斌...
    87-9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金口'芹菜与'马家沟'两种芹菜的风味特征差异原因,利用电子鼻法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法对两个芹菜品种不同部位的香气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电子鼻10个传感器对两种芹菜香气物质均有响应,能较好区分两个芹菜品种挥发性物质,香气差异主要集中于 W5S(氮氧化物)和 W1W(硫化物)传感器;GC-IMS技术共鉴定出50种挥发性物质,两个芹菜品种香气差异主要集中于烯类、酯类和酮类物质中。通过电子鼻和GC-IMS联用技术,可检测出'金口'芹菜与'马家沟'芹菜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可为以后品种改良、品质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芹菜挥发性成分电子鼻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黄粉虫蛹与葡萄糖饲喂条件下益蝽种群生命表的构建

    马其红宋昌朔石岩杨春红...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益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昆虫,但目前益蝽饲养仍是一个难题。为探究高效、低成本、大规模饲养益蝽的方法,用黄粉虫蛹和葡萄糖(蛹+GLU)以及黄粉虫蛹和蒸馏水(蛹+H2O)饲养益蝽,构建益蝽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并使用Twosex-MSChar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蛹+GLU饲养的益蝽在高龄期的存活率显著高于蛹+H2O饲养的益蝽(P<0。05);蛹+GLU饲养的益蝽成虫的繁殖时间更长,总的繁殖力更高;蛹+GLU饲养的益蝽生命期望(38。90)和繁殖值(60。7)明显高于蛹+H2O饲养的益蝽(24。21和31。7);蛹+GLU饲养益蝽的内禀增长率(r)和净增值率(R0)分别为5。46和23。16,均极显著高于蛹+H2O饲养的益蝽(P<0。01),种群倍增时间(DT)为12。72,极显著低于蛹+H2O饲养的益蝽(P<0。01);两种饲养方式的周限增长率(λ)和平均世代时间(T)没有显著差异(P>0。05);蛹+GLU饲养的益蝽的捕食时间为95~98 d,净捕食率7。68头,均优于蛹+H2O饲养的益蝽。总体而言,与蛹+H2O相比,蛹+GLU饲养的益蝽种群更加稳定,捕食能力更强。本研究结果为人工饲养益蝽提供了一个经济、高效的饲养方案,为益蝽的规模化生产以及生防潜能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益蝽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捕食能力黄粉虫葡萄糖

    8个百合品种的核型分析

    赵红云姜新强王奎玲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百合品种分类和育种提供一定的细胞学依据,采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法对8个百合品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慷慨心大''黑魅''小黄龙''黄色行星'是二倍体,'夕阳''埃尔克拉诺''非洲皇后''安娜塔西娅'为三倍体:8个百合品种的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3。89%~79。61%,'小黄龙'的核型类型为3A型,其余7个品种均为3B型;核型进化程度最高的百合品种是'夕阳','小黄龙'核型进化程度最低。聚类结果表明,'黑魅''小黄龙'核型相似度较高,其余品种的核型特征较为相似。

    百合染色体核型分析

    采收前光照处理对罗勒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魏嵘喆任芮萱甘梦瑶李志鑫...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调控罗勒(Ocimum basilicum L。)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以'紫叶罗勒'为试材,于人工气候室内,在采收前7 d设置不同光强与光周期组合(224 μmol·m-2·s-1×16 h·d-1、224 μmol·m-2·s-1×24 h·d-1、330 μmol·m-2·s-1×16 h·d-1),探究采收前不同光照处理对罗勒植株形态、生物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224 μmol·m-2·s-1×16 h·d-1)相比,连续光照(224 μmol·m-2·s-1×24 h·d-1)处理的罗勒植株株高和茎粗分别提高了19。1%和20。6%,罗勒植株的地上部鲜质量、干质量和地下部干质量分别提高了26。2%、41。7%和115。0%,罗勒叶片的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47。1%。此外,使用主成分降维分析的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24 μmol·m-2·s-1×24 h·d-1 和330 μmol·m-2·s-1×16 h·d-1 处理均优于224 μmol·m-2·s-1×16 h·d-1 处理,且224 μmol·m-2·s-1×24 h·d-1 处理的罗勒植株综合得分及排名第一。综上所述,在完全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收前短期连续光照处理能够提高罗勒植株产量和品质。

    光照罗勒生长采收前品质维生素C

    复合有机酸联合阿维拉霉素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张莉平孙雪婧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复合有机酸制剂(COL)及其和阿维拉霉素(AL)联合使用对罗斯肉鸡在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和肠道发育方面的影响。空白对照组(TC组)正常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给予正常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了10 mg/kg AL(AL组)、5 mg/kg AL和2‰ COL(AL+COL组),2‰ COL(COL组)。结果表明:1。在21日龄和42日龄时,AL+COL组和COL组的平均末重、日增重(ADG)显著提高,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42日龄时欧洲效益指数显著增加(P<0。05);2。AL+COL组和COL组在21日龄和42日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COL组21日龄沙门氏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AL+COL组21日龄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高于COL组(P<0。05);3。AL+COL和COL组十二指肠、空肠的绒毛长度、绒隐比显著增加(P<0。05),AL+COL组十二指肠、空肠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COL组(P<0。05),回肠的绒毛长显著高于COL组(P<0。05),绒隐比显著低于COL组(P<0。05),十二指肠的绒隐比、回肠的隐窝深度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单独添加2‰ COL及其与5 mg/kg AL联用都可以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肠道健康,促进肠道良性发育,且以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明显。

    有机酸阿维拉生产性能肠道菌群肠道发育

    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母马大小卵泡中颗粒细胞相关上调基因

    朱新远黄娇娇潘庆杰
    123-12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这项研究中,通过采用转录组测序来筛选马的大卵泡和小卵泡的颗粒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样本取自三匹蒙古马的大卵泡颗粒细胞和小卵泡颗粒细胞,对上调的基因进行了GO和KEGG信号通路的分析,并使用荧光定量PCR验证了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表明:GO分析分为3大类50组,其中50%的基因参与生物学过程(BP),30%的基因参与细胞组成成分(CC),20%的基因参与分子功能(MF);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了9条通路,其中参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的基因富集程度最为明显。在小卵泡中筛选出7个上调基因(col1a2、col6a1、col6a2、grem、mgp、bgn、ens)。根据荧光定量PCR的结果,这些基因在小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远远高于大卵泡。根据研究结果,在小卵泡中可能需要更丰富的转录物表达,以便为将来转化为优势卵泡的发展可能性提供物质准备。

    上调基因转录组测序大小卵泡颗粒细胞

    牛粪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姜一凡张瑞峰田伟邹本革...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牛粪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以充分腐熟发酵的牛粪为处理材料,设置不施基肥(CK)和以牛粪有机肥为基肥、施肥量29850 kg/hm2(DT)共2个处理,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丰度变化。结果表明:牛粪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牛粪处理后,土壤所含基因数目更多,且特有基因数目显著增加;土壤的微生物种群相对丰度在界、门、纲、目、科、属和种水平上均发生变化,牛粪处理显著提高了疣微菌纲(Verrucomicrobiae)、热微菌纲(Thermomicrobia)、Blastocatellia纲、Nitrososphaeria纲、纤线杆菌纲(Ktedonobacteria)和红杆菌纲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硝化螺旋菌纲(Nitrospira)、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浮霉菌纲的相对丰度。主成分分析(PCA)和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降维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牛粪有机肥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数据库CAZy、KEGG和eggNOG的注释结果显示,牛粪有机肥促使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丰度发生变化。综上所述,牛粪有机肥对农田土壤的有效利用有积极影响。

    牛粪有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

    含硒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根的影响

    陈蔚燕康照冉张保华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含硒纳米材料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制备3种含硒纳米材料Se-Ni(硒质量分数71。50%)、Se-Co(硒质量分数68。46%)、Se-Co-Ni(硒质量分数66。88%),并应用于小麦种子外部刺激,观测小麦种子萌发和生根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组(清水)相比,浓度为50 mg/L的Se-Ni、Se-Co对小麦主根的促进率分别为6。31%、5。47%,均能促进小麦种子萌发,而Se-Co-Ni则抑制小麦种子主根生长。可以得出,纳米材料中的硒含量越高,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根的促进作用越大。小麦种子根尖亚显微结构说明,纳米材料中硒含量的高低影响纳米材料对种子内生组织作用的程度。对提高纳米材料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含硒纳米材料小麦萌发

    牡蛎壳粉多孔生态混凝土人工鱼礁的生物附着性及减碳效益

    陈宏楷孔利国赵玉超孟祥斌...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多孔混凝土的碱度,提高生物附着性并减少碳排放量,以再生粗骨料为原料,以牡蛎壳粉取代部分水泥,制备多孔生态混凝土,并对混凝土试样的力学性能、碱度、生物附着性、碳排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使用牡蛎壳粉的试样相比:当牡蛎壳粉取代率为20%时,多孔生态混凝土试样的抗压强度降低13。2%,浸出液pH下降0。67,生物附着指数提高33。4%,总碳排放量降低29。8%;当牡蛎壳粉取代率为40%时,抗压强度降低26。7%,浸出液pH下降1。28,生物附着指数提高83。4%,总碳排放量降低59。7%,此时生物附着性最好,碳排放量最少。为提升人工鱼礁生态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人工鱼礁多孔混凝土牡蛎壳生物附着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