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旅游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旅游学刊
旅游学刊

黄先开

月刊

1002-5006

lyxka@tom.com lyxk@vip.sina.com

010-64909223 64900163

100101

北京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9号

旅游学刊/Journal Tourism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专业学术性刊物。反映旅游业的新动向、新思路、新经验和新问题。以及研究评述、学术会议纪要等。读者对象为旅游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者、旅游院校师生及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有英文目次、论文英文摘要及年度索引。“旅游经济类核心期刊”第一名。中国优秀旅游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场域理论视角下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特征与机制——以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为例

    杨兴柱苏云清周玲阳鹂...
    5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对传承城市文脉、实施城市更新战略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Bourdieu的场域理论,建构旅游场域的概念模型,并以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以及数理分析方法对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特征与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合柴旅游化经历旅游市场初构、旅游空间置换、复合空间生成3个发展阶段,在主体互动模式、资本累积、文化认同、价值理念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2)旅游资本和主体价值感知是关键的中介因素,通过有效衔接旅游惯习而形成3条推进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链式路径,且游客和居民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异质性;3)旅游惯习、旅游资本、主体价值感知是推动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核心条件,主要通过组态形式发挥作用,形成3种非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驱动类型——价值依存型、利益诉求型、惯习内化型.研究结论揭示了人的主体性影响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复杂因果关系及理论过程,为旅游地文化价值挖掘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参考.

    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旅游场域场域理论特征机制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活跃度研究

    吴晋峰石晓腾贾薇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文章提出旅游活跃度概念和评价指标,应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定量研究城市居民旅游活动人群分异规律和群体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居民旅游活跃度人群分布为指数型,案例城市旅游活跃度均值和中位数值都不高,旅游活跃度可作为旅游市场细分的新变量;2)中国城市居民旅游活动人群分异呈"二五规律"和"五八规律",即旅游活跃度排名前20%的城市居民完成了全部旅游活动的50%,排名前50%的城市居民完成了全部旅游活动的80%;3)中国城市居民中旅游活跃群体和不活跃群体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具有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偏移性,年龄、收入、家庭生命周期、职业、学历、婚姻等特征属性对旅游活跃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同一人口统计学群组的旅游活跃人群可分为4个亚群组;5)中国城市居民中旅游活跃群体比不活跃群体的出游半径大500 km,比新"吴曲线"扩大了100 km,比老"吴曲线"扩大了2倍.研究结论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旅游市场细分、需求预测和市场营销.

    城市居民旅游活跃度旅游市场细分后验细分变量

    遗产旅游地文化传承式创新对游客行为的多重影响——整合社会和市场视角

    王美钰李勇泉阮文奇张舒宁...
    8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传承式创新是关乎遗产旅游地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但目前学术界缺乏对其构成及影响效应的探讨.文章通过扎根理论提炼遗产旅游地文化传承式创新的结构维度,并生成相应测量量表,进而整合社会与市场视角构建了一个文化传承式创新对游客行为的多重影响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首先,遗产旅游地文化传承式创新由4个维度(即文化存真生产、文化创意传播、文化活态展示和文化转化创造)和13个要素构成;其次,遗产旅游地文化传承式创新兼具社会与市场效应,通过体验质量和文化依恋的链式中介作用促进游客遗产保护、价值共创和目的地忠诚.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遗产旅游地文化传承式创新影响游客多重行为的理论过程,为旅游地文化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综合视角和方法工具,还推动了中国遗产旅游地文化传承式创新的本土化理论与实践发展,为管理者有效发挥遗产旅游地文化传承式创新的积极效应提供理论参考.

    文化传承式创新遗产旅游地游客行为影响效应混合研究方法

    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户传统生态意识对旅游生计选择的影响

    王博杰何思源闵庆文孙业红...
    9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生计是实现农户传统生计转换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对农户支持旅游生计选择的影响机制尚缺乏清晰的认知.文章以"认知-情感-意向"关系理论为基础,从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户传统生态意识视角构建了影响农户旅游生计选择的机制理论模型,并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为例,结合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传统生态意识下的责任意识和规约意识能够促进生态情感的形成,并最终影响农户支持旅游生计的选择;2)农户生计类型调节了通过生态情感的传统生态责任意识和传统生态规约意识对支持旅游生计选择的影响;3)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由于生计资本和生计偏好不同,对于旅游生计策略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避险和分化趋势;4)支持农户旅游生计选择的前因条件变量是复杂和交互协同的,没有单一变量可以决定农户的旅游生计选择行为.研究对于理解农户参与旅游生计行为的复杂交互和协同机制具有一定的助益,并为获取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支持、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及其他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旅游生计传统生态意识生态情感社区旅游农业文化遗产

    复杂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组态影响研究——以成都市幸福村为例

    罗文斌楚雪莲刘阳杰
    11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是一个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系统,其组态影响研究对于转变当前研究的简单线性思维、深化推动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组态影响理论模型,以成都市典型乡村旅游地幸福村的农户为案例,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复杂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组态影响,以揭示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背后更为深刻的效应机理.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受经济、社会、生态等外因与内因的组态影响,单一因素难以构成影响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必要条件,内生动力、旅游产业、土地利用、政策制度、社区治理和自然环境是组态路径中的6大核心影响因素;2)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组态路径包括4类正向驱动路径和3类负向抑制路径,同向组态路径彼此等价且条件之间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异向组态路径间具有因果关系的非对称性;3)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多重并发路径的形成受旅游区位和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提出管理启示,旨在为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机制研究提供复杂组态思路和借鉴.

    农户可持续生计乡村旅游地组态效应复杂视角定性比较分析

    表演理论视域下乡村旅游者的类型及表演风格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刘玥余志远
    12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表演理论通过引入戏剧学语言,为解读游客体验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并逐渐为旅游学界所关注.文章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案例地,借助表演理论分析乡村旅游者的表演风格问题.研究发现,伴随着各种现代性要素的增长,旅游者试图努力挣脱现代性所造成的精神世界坍塌,努力通过旅游活动重新审视本真的存在;旅游体验过程中,旅游者的表演风格呈现出漫不经心者、旁观者、他人角色扮演者、文化粉、情境演员、镜中人、怀旧者、流浪人和神职者9种类型;日常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并不能完全割裂看待,双方存在相互作用,穿梭于其中的旅游者需要实现心境上的跨越,从旅游伊始时的观看,到旅游结束时的自我照映,在整个旅游活动中,角色的扮演亦会发生流动与改变.据此,文章构建旅游者表演风格模型,以期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为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指导.

    旅游表演表演风格乡村旅游角色流动心境跨越

    基于情境实验的红色旅游恢复性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延安革命纪念馆为例

    张亮李君轶
    14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旅游在我国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游客.社会效益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功能之一,如何拓展红色旅游的社会功能属性,推动红色旅游体验转型升级,是红色旅游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注意力恢复理论为基础,采用情境实验法,运用调查问卷和便携式生理设备获取心理生理多维数据,探究红色旅游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潜力以及红色旅游对游客恢复性体验的影响.研究发现如下.1)和其他旅游相比较,反思是红色旅游为游客带来的更深刻的恢复性效益.2)红色旅游和其他旅游都可以给游客带来心理和生理层面的恢复性效益.心理层面具体表现为舒缓压力、情感体验中愉悦度的提升与唤醒度的降低、注意力恢复等;生理层面具体表现为脉率值、皮肤电导水平、肌电均方根的降低.3)个人偏好在红色旅游情境和游客自我反思之间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该研究探索了红色旅游情境下的旅游恢复性,丰富了注意力恢复理论,为红色旅游社会效益提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红色旅游恢复性反思情境实验多维数据

    红色旅游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及生成逻辑研究——基于韶山、瑞金和井冈山的定性比较分析

    王金伟雷婷张丽艳孙洁...
    15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旅游政策作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对红色旅游政策变迁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专门探讨.文章基于多源流理论和微观"地方"视角,选取中国3个典型红色旅游地(韶山市、瑞金市和井冈山市),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思政教育政策、文化产业政策、组织机构变革、重大主题活动、旅游市场舆情、社会公众参与等因素引发红色旅游政策变迁的组态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红色旅游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不存在单一必要条件,是多因素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2)红色旅游政策变迁的驱动类型主要包括群情驱动型、政策驱动型、组织驱动型、政策-群情驱动型、政策-组织驱动型、组织-群情驱动型、政策-组织-群情驱动型和弱混合驱动型8类;3)由旅游市场舆情和社会公众参与组成的群情因素是影响红色旅游政策变迁的核心因素.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红色旅游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能够为相关政策的科学制定及有效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红色旅游公共政策旅游政策政策变迁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重要指示学习专题研讨会——暨旅游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讨会

    后插1,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