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旅游纵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旅游纵览
旅游纵览

月刊

1004-3292

torgao@lyzl.com.cn

0335-8019131

100036

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峨眉山中路9号建设大厦

旅游纵览/Journal tourism overview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交融与共生:江苏连云港赣榆大树村红色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效应评价

    黄超李明禹史振华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红色文化、红色资源、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是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大树村为案例地,采取抽样问卷调查方法,探索红色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效应评价.结果显示:大树村红色文旅融合对乡村振兴助推效应的综合得分为3.975,接近4,表明红色文旅对乡村振兴的助推效应初显,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红色文旅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效应评价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文旅融合路径探索——以正安县野木瓜产业为例

    陈亚男韦丹程琳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农文旅融合是新型"农业+文化+旅游"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将三者结合挖掘乡村深层次的潜在价值,能够更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文章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以正安县野木瓜产业为例,首先探讨农文旅融合的内涵与现状,其次分析农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策略,希望能够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野木瓜产业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罗平县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

    赵炎尹蓉丹赵礼兵杨鹏...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旨在探索如何整合罗平县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通过综合运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挖掘罗平县布依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潜力,并根据罗平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建立当地政府-社区-企业的多方合作机制、打造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旅游品牌等,在推动罗平县乡村振兴、保护文化遗产以及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耦合

    公路建设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四川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为例

    李灿鑫纳清王秋敏刘天...
    10-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借助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公路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公路建设与旅游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促进四川省交通运输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公路建设旅游经济耦合协调度

    基于网络文本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情感评价探究

    黄泽朋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文本是了解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感知与情感评价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桂林旅游为研究对象,获取微博评论中有关"桂林旅游"的评价文本,将其作为研究数据,运用Python、ROST CM 6等数据处理工具进行高频词分析、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等,然后以此为基础探讨当前桂林旅游的短板和游客的迫切需要,并据此提出促进桂林旅游发展、提升服务质量的建议,旨在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推动桂林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稳步提升.

    网络文本形象感知情感评价

    系统共生视域下广西文旅教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

    谢梦琴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产品本身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同时兼具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旅游产业具备商业属性,加上教育的偏公益属性,使得文旅教融合具有涉及面广、复杂性强的特性.本文将结合广西文旅教融合的实际案例,构建"娱乐游览+传播功能"并重型文旅教融合模式;并运用系统共生理论建立动力机制,围绕文旅教融合的产业逻辑、消费逻辑和创新逻辑3个方面进行内在机理的阐述,为后续区域性研学旅行嵌入广西文旅教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文旅教融合融合模式动力机制内在机理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信阳市为例

    王梦琦朱申鸣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文章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对信阳旅游业进行ASEB栅格分析,针对信阳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信阳茶文化为引领,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整合景区旅游资源,推进区域合作;深化文旅融合,打造创新文旅IP;避免同质化,提高市场辨识度等对策,助力信阳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旅游业文化

    公路交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潜力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王逸珂宋乐刘阳阳董银军...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融合即对相关产业链进行解构、重组并协调培育出新兴业态的过程.公路交通和旅游作为关联性较强的两个产业,分析其融合发展潜力及空间分异特征,有助于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并推动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将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和发展潜力理论,从交通支撑潜力、旅游需求潜力、旅游供给潜力、资源环境潜力、科研创新潜力和经济发展潜力6个维度构建公路交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潜力的测度模型.以云南省为例,定量分析16个州市的融合发展潜力,并借助K-means聚类方法探讨其融合发展潜力的空间差异.结果显示:云南省公路交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得分差异较大,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以昆明为核心向四周辐射递减的态势.笔者按照空间分异特征将16个州市划分为"交强旅弱""交弱旅强""交弱旅弱""交强旅强"4种融合发展类型,结合各州市的实际情况,为云南省公路交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建议.

    公路交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潜力空间差异

    旅游领域本体构建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申淏旭
    30-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阐述本体构建相关理论与工具,其次探讨本体模型构建过程,得出旅游领域模型包含"城市类""景点类""餐厅类""酒店类""商场类""城市游记类""景点评论类""游客类",最后以上海市为例,基于已有的本体模型和采集到的数据,构建旅游领域本体,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旅游领域本体ProtégéNeo4j图数据库

    红色旅游者的感知价值和行为意向探究——以广州市为例

    周建成覃曦陈思琦罗珺琛...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迅速,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然而,该行业仍需要不断深化对红色旅游者的认识,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文化和政治方面的作用.本文为定性与定量相混合的研究,在运用扎根理论分析红色旅游者感知价值维度的同时,借助问卷法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感知价值维度与游客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红色旅游者的感知价值有3个维度,分别为功能价值、社会价值与教育价值;功能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均对红色旅游者的重游意愿有正向的影响.而在推荐意愿方面,除了社会价值,功能价值和教育价值对红色旅游者的推荐意愿均有正向的影响.最后,笔者建议从软硬件设施、产品开发、研学旅行3个方面推动广州红色旅游的发展.

    红色旅游旅游者感知价值行为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