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高新才

双月刊

1000-2804

jss@lzu.edu.cn

0391-8912706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199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本着“求实、求是、求精、求新”的原则,力争把学报办成一个繁荣学术研究、展示学术成果、促进知识创新的学术舞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南的自我:旗营文化空间与三多的身份认同

    多洛肯张炅昊
    119-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1650年,杭州城西落成八旗驻防营地,此举将杭州城市空间一分为二,旗人与民人则处于半隔离的社会生活状态.但在杭州旗营建设、毁灭和重建的三个阶段之间,双方始终保持着不同程度的文化交流.随着文化涵化过程的深入、驻防政策的改变及城市创伤记忆的驱动,杭州旗人逐渐发生地方化转化,显现出江南地区的身份认同,并形成了修史编志的自觉意识.正是在此背景下,杭州蒙古旗人三多立志于旗营掌故的整理,并对江南旗人的身份建构展开了思考.三多通过其组诗《柳营谣》,以文学的方式将杭州旗营的历史片段重构为一方文武兼备的文化空间,这不仅是对杭州旗营文化溯源的一次尝试,也体现了其在多元文化的浑融中,凭借特殊的旗人身份和普遍的江南文化所产生的独特的自我意识.值得注意的是,考察三多出任库伦办事大臣前后的文学作品,可以发现三多仍抱持着以"江南"为中心的文化视角审视蒙地风物,呈现出明显的"他者化"的文学叙事,这说明空间转移和文化记忆让三多最根本的身份认同意识回归到了"江南",可谓近代中国民族交融和文化互动的典型例证.

    三多杭州旗营文化空间《柳营谣》身份认同旗人江南

    "古学—俗学—缪学"——钱谦益的"学"论及其诗学批评

    丁一凡
    13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承明启清的诗坛巨擘和杰出学者,钱谦益关于古典学术之发展演变的体认感知与理论建设独树一帜,且惯于从"学"的角度和层面阐发论述其文学思想.基于对时弊现状与早年经历的反思,钱谦益敏锐觉察到明代士人因科考和心学而逐渐败坏的学术风气和日益空疏的学问素养,创造性地拈出"俗学"概念并作诠释及批判.根柢于正统经史的"古学"历三变之后,堕落并衰败为当世之"俗学",在此基础上钱谦益更进一步引入"缪学"之说,进而系统性地提出"古学—俗学—缪学"三级理论架构.钱氏诗学批评亦以其"学"之体系为理论前提及统摄线索而展开,他以如"嘉定四先生"、公安派、竟陵派等批评对象所接近"古学""俗学""缪学"的程度为参考标准进行相关剖析与界定,并借助《列朝诗集》的编纂及人物小传写作全方位展现晚明诗学谱系,勾勒相应的诗学发展脉络.

    钱谦益学问明清学术明诗诗学批评

    特殊的历史质询:邹韬奋的高尔基译介传播逻辑探幽

    李晓灵
    14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上半叶,译介传播是中国知识界跨文化传播的核心议题,邹韬奋对高尔基的译介传播折射着中国左翼知识分子的主体想象和社会思辨,它以复杂而自足的逻辑系统彰显了现代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文化症候.作为邹韬奋最为重要的译介传播对象,高尔基是邹韬奋译介传播的核心之一.邹韬奋对高尔基的译介传播以语境和起点为条件、文本和主体为互文、方法和技术为凭借,形成了一个互相作用、多维参照的逻辑系统,并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跨文化传播的特殊景观.它体现了作为左翼知识分子的邹韬奋对苏联经验和民族未来的严肃思考,崇仰、讴歌和质证共存.它关乎一代知识分子对主体人格、时代命题和社会理想的深刻追问,光辉和裂痕并置,凸显了跨文化传播中的一种历史质询.邹韬奋对高尔基的译介传播逻辑系统套嵌着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想象,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殊的历史回音和潜在的现实注脚.

    邹韬奋高尔基跨文化传播译介传播逻辑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人工智能产业的包容审慎监管: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

    戚聿东刘健
    15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产业是具有"新技术、新产品、新经济、新风险"等新特征的新兴产业,对人工智能产业监管模式与监管路径的研究是实现创新与风险相平衡的核心与关键.包容审慎监管是集包容创新与风险防范于一体的监管模式,具有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融合的理论内涵,是市场与政府关系理论在监管领域的实践表出.按照分层分类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与应用层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风险特征,包容审慎监管契合人工智能产业跨领域、跨主体、跨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能有效防范人工智能产业多层次、多元化、复合型的风险属性,是适合于人工智能产业等新经济的有效监管模式.应以底线思维和以人为本为监管原则,以监管沙盒为主要运行机制,以分级分类、全过程动态和多主体协同为主要手段,有效实施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包容审慎监管.

    人工智能产业包容审慎监管理论内涵适应性实现路径

    大数据平台在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陈少强戴琳
    166-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大数据平台对政府绩效管理的赋能机制,有助于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和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从数据、技术、组织和环境四个维度剖析大数据平台对宏观层面政府绩效管理的赋能机制.具体来看,大数据平台通过强化绩效管理对象精准识别、实现动态全程监控、提高绩效分析科学化水平、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重塑管理流程和组织结构及优化组织外部环境赋能政府绩效管理.基于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的案例研究后发现,大数据平台在政府宏观风险管理、技术效率提升、组织协调和稳定外部环境预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部门间数据共享不足、技术应用不充分、组织结构融合性不够以及外部监管薄弱等问题.政府绩效管理的数字化进程不可避免,应明确政府绩效管理的功能定位,提高数据共享度、拓展技术应用空间、增强平台建设的组织融合度以及优化平台的环境拟合度,从而提高其应用于政府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大数据平台政府绩效管理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数字政府新型数字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