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涂永强

双月刊

0455-2059

jns@lzu.edu.cn

0931-8912707

730000

兰州市东岗西路199号(兰州大学医学校区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该校理科师生的研究成果,刊登学术论文、试验报告、科研简报等,内容涉及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地球化学等诸学科。读者对象是理工科院校师生及有关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贝叶斯分层模型的甘肃省国道路面损坏状况指数分析

    陈涛曾铭余遥胡潇潇...
    790-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甘肃省普通国道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的自然衰减规律建立统计模型。考虑到甘肃省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完全不同的气候环境的情况,根据降水量、日照时长等环境数据对不同路段进行聚类,基于年交通当量(整个年度内的交通当量)与PCI数据,利用吉布斯采样进行贝叶斯推断建立贝叶斯分层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评价标准下,贝叶斯分层模型在测试集的整体表现优于非分层模型。年交通量对甘肃省不同气候区域国道路段的PCI的影响没有区别;具有较大PCI初始值的路段其PCI值经历一年期衰减后倾向于增大,同时PCI初始值对PCI的衰减起到缓解作用。不同区域PCI初始值的影响程度不相同,河西地区国道路段的PCI初始值对缓解未来一年PCI的衰减作用最大,其次为陇东南地区,最弱为兰州地区及陇东高纬度地区。

    路面状况指数年交通当量贝叶斯分层模型吉布斯采样

    植物纤维加筋土在泥塑文物修复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

    秦立科郭瑞琦甄刚涂勇...
    798-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津蓟州区独乐寺中的十一面观音像的粗泥层表面产生破碎、起甲、龟裂、酥碱等病害。为找到修复泥塑文物粗泥层所用加筋土的最佳配比,探究麦秆纤维和细砂的含量对泥塑文物粗泥层的影响,以不同砂/纤维配比的粗泥层试样为研究对象,开展干燥收缩试验和抗压、抗拉试验,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音像粗泥层中的掺和物为砂、纤维;砂含量不同时,粗泥层试样中的纤维对试样失水收缩过程的作用效果不同。纤维的加入使试样在受压和受拉时由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纤维和砂含量在影响试样抗压强度方面具有较复杂的联系。试样中加入砂可降低粗泥层的收缩率,加入纤维可抑制试样的干燥收缩现象,并降低粗泥层总质量,改善泥塑文物损害。

    泥塑文物轴向收缩率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最优配比

    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优势植物根系分泌物碳输入的影响

    王子龙白炜房佳辰马群...
    808-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寒沼泽草甸植物根系分泌物碳输入速率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规律,以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高寒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在生长旺季分析增温2。7 ℃的低增温处理(T1)和增温5。1 ℃的高增温处理(T2)对根系分泌物输入速率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促进了优势物种单位根生物量、根长及根表面积碳分泌速率,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种优势物种单位根生物量与根表面积分泌速率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T2>T1>对照组;增温显著影响了优势物种根系抗氧化酶的活性,不同物种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对增温的响应不同,总体而言增温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且二者均在T2处理下达到峰值;T1和T2处理下高寒沼泽草甸生物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升了 72。39%和81。81%;增温显著促进了根系分泌物碳输入及土壤养分转化过程,并且这种影响随增温幅度的升高而增强。增温对3种优势物种根系的碳分泌速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快养分循环过程。

    高寒沼泽草甸增温根系分泌物抗氧化酶活性土壤养分

    海拔梯度对西藏墨脱县典型区域苔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司孟鑫马和平王彪陈利...
    816-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文献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分析整理、统计出墨脱县苔类新名录。将采集的1 300余份标本依据植被类型与海拔划分成13个生态群落,计算其α与β多样性指数,墨脱苔类植物共计40科、68属、214种(包含4个变种和7个亚种);划分出 6个优势科和7个优势属。墨脱苔类植物的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表现出"双峰"模式,即随海拔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继而再上升再下降,且存在更大高差内呈现多峰模式的可能,可能是由于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苔类植物的特殊形态结构及区别于藓类植物的环境响应机制。墨脱苔类植物的生态分布类型中,石生、土生和石土生等含水量和持水能力低的分布类型占比较大,随着海拔升高不断减少,其他生态分布类型则无明显变化。

    多样性苔类植物墨脱县空间分布垂直变化

    CE-C4D用于黄河水中6种苯氧羧酸和2种苯甲酸类除草剂的分离检测

    王安婷西任古丽·海力吾力周思佳曹长余...
    824-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自建的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系统,通过对缓冲溶液、添加剂、分离电压、有效长度等条件的优化,实现了 6种苯氧羧酸类和2种苯甲酸类除草剂的同时分离检测,并应用于黄河水中8种除草剂残留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含有α-环糊精的三乙胺体系中,可实现8种除草剂在6 min内同时分离检测;在7。8~300 µmol/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检出限为2。00~3。93 μmol/L;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日内、日间重现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0%~5。78%;黄河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80。11%~114。41%。与传统检测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的设备便于携带、操作简单,有望成为环境中多种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新型技术。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苯甲酸类除草剂黄河水样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

    基于顶端盖板角度的超级电容器模组的热行为

    徐海峰李国富任潞
    830-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缓超级电容器模组(SCM)因高温引起的性能衰减,提升超级电容器的使用寿命,提出一种改变模组顶端盖板角度的SCM热管理系统的空气冷却策略。基于流-固耦合的传热原理,用Fluent仿真软件模拟了自然空气对流下SCM的温度,并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SCM顶端盖板不同角度对模组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CM顶端盖板呈一定角度设计时,能够有效降低超级电容器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当盖板角度θ=2°时,相较于水平盖板,SCM的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差分别下降2。07和2。68 ℃。随着θ由小变大,SCM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先变小,后变大。

    超级电容器模组热管理顶端盖板角度

    液氮冻融对饱水煤体力学特性的影响

    齐消寒谢文坤王品朱同光...
    836-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基于图像测量技术的新型高围压三轴可视测量系统对不同预处理和围压下的煤样进行三轴加卸荷实验。结果表明,在围压3、6、9 MPa时,液氮冻融煤样相较于干燥煤样抗压强度分别下降0。29%、33。93%、91。09%,经饱水后再用液氮冻融处理的煤样内部结构损伤更严重,脆性增加,液氮冻融煤样的轴向、径向、体应变值均小于干燥煤样,围压卸载实验的体应变大于轴压加载实验,饱水后再用液氮冻融处理及围压卸载的方式对煤样的致裂增透效果更好。液氮冻融处理后的煤样端面最大裂隙宽度增加220。83%,盒维数增加43。9%,实验后不能保持原有形状,呈块状与粉末状结合体。饱水后再用液氮冻融处理的煤样裂隙发育,内部结构损伤严重。

    液氮冻融轴压加载围压卸载结构损伤

    光伏电站建设对荒漠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冰陈安新刘银珠胡亚虎...
    84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荒漠光伏电站的建设通常会导致光伏面板下表层土壤温度降低1。5~4。1℃,土壤湿度增加3。8%~14。7%。站内土壤的pH、电导率、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总氮、总磷等理化属性相较于站外土壤会出现下降、增加或不变的趋势,取决于光伏电站的位置和运营时间。光伏电站建成后,会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以及土壤生态环境功能的恢复。站内土壤相较于站外土壤的抗蚀性会增强,但强度取决于光伏面板阵列与风向的交会角。尽管光伏电站创造的低温条件有利于抑制板下土壤的呼吸,但土壤中的碳积累总量由土壤温度和湿度共同调节。光伏电站的建设会带来荒漠土壤的盐渍化、沙化和污染等次生环境问题。

    新能源旱境地区太阳能土壤碳土地利用

    2024年第60卷总目次

    后插1-后插8页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近5年影响因子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