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刘炎海

双月刊

1001-4373

xbbjb@mail.lzjtu.cn

0931-4938643

730070

兰州市安宁西路88号兰州交通大学学报705信箱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兰州交通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创刊于1959年,是中国科学核心期刊,曾获全国高校学报编辑质量奖、CUJA综合数据库质量奖、教育部"全国优秀高校学报"奖、中国学术期刊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奖。本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时速600km高速磁浮列车气动声源分布及产生机理初探

    马智豪刘永翰韩珈琪梅元贵...
    85-94,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磁浮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气动噪声,并且列车未来时速可达到 600 km/h,气动噪声与列车速度的 6~8 次方成正比,会带来线路环境问题.本文以全尺寸高速磁浮列车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延迟分离涡模型方法(DDES),结合磁浮列车流场特性分析其表面噪声产生的机理,为高速磁浮列车气动噪声性能评估和线路声屏障设计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由于气流直接冲击和流动分离,磁浮列车头部流线型区域主要声源分布在鼻尖位置,总声压级最大值为 106.48 dB;车尾鼻尖处的复杂局部涡流和涡旋脱落是使其成为车尾流线型区域主要噪声源的原因,车尾鼻尖处总声压级最大值为 124.75 dB;风挡间隙中的涡流引起了空腔噪声,风挡底部受到空腔噪声和车轨间隙噪声的耦合作用,其产生噪声能量最大,四位风挡底部的总声压级分别为 115.94 dB、118.29 dB、123.36 dB和 120.05 dB;无线电终端结构光滑度较高,在其表面气流流动平缓没有发生流动分离,表面各个部位声压级水平整体相似,并且车尾处的噪声水平高于车头处.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气动噪声声源数值模拟

    基于成渝中线隧道参数CR450高速动车组气密性阈值分布特征研究

    赵亮杜迎春梅元贵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成渝中线隧道特征为研究背景,利用一维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方法,研究了CR450 高速动车组单列车通过隧道和两列车中央等速交会时,车内外压力波特征及隧道长度、速度、不同时间间隔内最大压力变化量对气密阈值影响特性.研究表明:最不利隧道内车外压力波动幅值最大,随着隧道长度增加,车内压力波动幅值增大;单列车满足车内每 3s内最大压力时时间常数阈值基本在最不利隧道内最大,交会时基于气密性的最不利隧道与根据车外压力载荷得到的最不利隧道长度不同;单列车时间常数阈值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两列车以 430 km/h和 450 km/h交会时,时间常数阈值基本相同;单列车头尾车和中间车满足 13 个压力标准时时间常数阈值最大分别为 51s和 42 s,交会分别为 88s和 92 s.

    成渝中线隧道长度速度气密性时间常数

    槐树关水库大坝渗流安全评价与预测

    焦林可杨赟范雪刘崇昕...
    104-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槐树关水库大坝的渗流稳定性,收集大坝近年来面板周边缝与坝基监测点处渗压计数据,库水位、气温、降雨量、坝后渗流的监测数据及大坝工程建设与地质资料,先将监测点处渗压计值和坝前水位进行 Pearson相关性分析,再根据大坝工程建设及地质资料绘制大坝断面模型并导入 Autobank7.7 软件计算坝后渗流量,最后将气温、库水位、降雨量等影响因子代入 PCA-BP 神经网络与随机森林、BP 神经网络模型对坝后渗流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除P3、P6、P9 外的监测点渗压计值、坝后量水堰监测渗流量值与库水位相关性较强,符合大坝渗流场的一般规律,初步判定大坝较稳定;实际监测的坝后渗流量是 Autobank 软件模型理论计算值的 8 倍,判定大坝有出现渗流破坏的可能,后续应采取相应措施除险加固加强监测以保证大坝的稳定性;PCA-BP 神经网络与随机森林、BP神经网络 3 种模型最佳预测准确度分别为 83.20%、79.35%、69.41%,其中 PCA-BP 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最佳,通过模型预知渗流量防止渗流破坏对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大坝渗流监测安全评价Autobank7.7渗流校核网络模型预测

    厨余垃圾同步糖化发酵产纤维素乙醇的工艺优化

    杨军杜晓雯周正王敬敬...
    114-12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纤维素乙醇产率,以未经腐烂的果皮和蔬菜垃圾作为原料,采用酿酒酵母与纤维素酶作为催化添加剂进行同步糖化发酵,结合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利用厨余垃圾同步糖化发酵产生纤维素乙醇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实验中,采用 SSF(同步糖化发酵)工艺时,纤维素酶酶加量、酵母用量、发酵温度和初始 pH 等因素均能使乙醇产率升高,差异不显著;在正交试验中,采用 SSF工艺时,对乙醇产率影响的因素从强到弱为发酵温度>纤维素酶酶加量>酵母用量,且在纤维素酶酶加量 30mg、酵母用量 10mL、初始pH=5、发酵温度 45℃、发酵 72h条件下,乙醇浓度最高,可达 6.43 g/L,产率为 0.089 g/(L·h).研究发现,采用 SSF工艺,为提高乙醇产率、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缓解能源短缺压力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方向.

    厨余垃圾纤维素酶纤维素乙醇同步糖化发酵

    政府补贴下考虑需求不确定的动力电池回收定价决策

    肖强王子怡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供应链的实际运行中,市场需求的不确定使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成本及价格不确定,将直接影响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定价决策和最优利润.本文以动力电池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政府补贴政策,构建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回收商三者为参与主体的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在市场需求量不确定性和再制造竞争情景下,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市场需求量随机波动,分析批发、零售、回收价格、政府补贴及闭环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期望收益.运用算例仿真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需求不确定下各要素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各节点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信息共享、协商制定价格,规避因消费市场需求不确定带来的风险,为政府实施补贴激励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政府补贴需求不确定定价决策

    中国地区性数字鸿沟社会经济成因与治理研究

    李宏孙钰婷
    128-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互联网发展地区差距出发,结合"普及率"和"基础资源"两个维度,针对 21 世纪以来中国大陆 31 个省市自治区,以动态面板模型系统 GMM方法,进行经济增长、人口统计、居民收入、基础设施、政府干预、对外开放、科技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一系列基本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分析,并进行各因素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等因素,对现阶段国内地区性数字鸿沟的形成与演化的确有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现阶段中国地区性数字鸿沟演化发展的循环累积特性、不同类别因素影响程度的差异,以及不同区域间和不同发展阶段上互联网发展水平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的显著差异性.消弭地区性数字鸿沟的关键,主要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弱势群体和深化互联网治理等三个方面.

    地区性数字鸿沟社会经济因素动态面板系统GMM面板分位数回归

    参考价格效应下两期绿色供应链定价和协调

    王士娟刘林忠
    138-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一个由绿色制造商和零售商构成的两期供应链系统中,考虑了参考价格效应,运用博弈论研究了绿色供应链的定价、绿色决策和协调问题.通过对集中和分散两种决策情形均衡结果的比较,发现集中比分散更有利于供应链的经济绩效和绿色产品的市场扩张,产品绿色水平的确定和决策结构无关.研究进一步设计两部收费契约实现了两期绿色供应链的完全协调.定价策略方面,协调前供应链成员都倾向于差异化定价,引入协调契约后,零售商的定价策略未发生改变,而制造商则转变为一致定价.此外,还研究了参考价格效应对供应链的影响,指出了一个高的参考价格敏感度有益于市场需求和供应链系统的经济效益.

    绿色供应链两期参考价格效应博弈定价协调

    基于POD降维外推差分算法的热传导模型研究

    巴争刚王烨马兵善芦远峰...
    148-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一维热传导问题,基于奇异值分解和特征投影本征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法通过提取特征模态,建立了一种极少自由度、较高精度的降维外推仿真模型.给出模型降维近似解分量的数学推导、算法过程以及误差分析,实现了温度场的快速计算.最后,通过数值例子,将 POD计算结果与有限差分法(FDM)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OD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步长、空间步长及定解条件下,均能捕捉到传热过程的准确信息,平均计算速度比传统有限差分法计算速度提高了 200 倍,有效缩短了计算机模拟时间.考核了低阶模型的准确性,并说明了低阶方程可以定性的反映原高维系统的传热特性.同时,POD 所得结果与 FDM结果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0.15%,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所提出的POD降维外推算法方案,不但扩展了POD特征空间,而且可以逐步改进数值求解步骤,弥补了POD方法的不足,验证了利用 POD 降维算法研究传热问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对于实现复杂传热模型的高效准确的分析与仿真数值求解过程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热传导奇异值分解降维外推有限差分基函数

    基于终端观测条件反演非线性抛物型方程的辐射系数

    张涛杜乐邓醉茶
    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利用终端观测数据重构非线性热传导方程辐射系数的反演问题.与一般的抛物型方程不同的是,非线性热传导方程不仅具有非线性源项,而且边界也是非线性的.主要研究了一维逆问题的理论分析.对于多维情况,同样是适用的.基于最优控制框架,考虑到原问题的不适定性,首先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优化问题,在对原问题做估计的同时,证明了控制泛函极小值的存在性以及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其次由于最优控制问题是非凸的,一般不存在全局唯一性,该解只在一些特殊条件下是局部唯一的.最后简单给出了解的稳定性分析.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情况下,参数识别是一个非线性反问题,即使其基本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模型复杂性的增大,一方面使得该模型可以刻画更多的物理现象,另一方面也会给相应的分析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逆问题 P 的非线性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要高于那些由线性方程控制的非线性程度,在复杂性方面也是如此.

    反问题非线性抛物型方程辐射系数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