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学刊
兰州学刊

贺永泉

月刊

1005-3492

LZXK@chinajournal.net.cn LZXK@vip.163.com

0931-8478377;8452707

730030

兰州市南滨河东路735号

兰州学刊/Journal Lanzhou Academic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家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刊物紧紧围绕学术性、应用性、地方性的办刊宗旨,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岳奎陈彤彤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了坚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及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等重要论断。在方法论层面,坚持以守正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坚持以问题导向深刻把握文化矛盾转化规律,坚持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在理论内容层面,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主体论的规律性认识;创造性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使命理论的新发展;创造性提出"新的文化生命体",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形态理论的新发展;创造性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理论的新发展;等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科学体系,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对其创造性发展的阐释也必将持续深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建设

    中华文明统一性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柢作用

    陈杜鹃代晓丽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解决新时代民族问题的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华文明统一性根本性地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作用。中华文明统一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培育滋养了中华民族共情感,促进各民族增强民族归属感,产生对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情感。中华文明统一性从文化心理结构强化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群体身份、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中华文化等方面的认同感,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明统一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培育中华民族坚实的包容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力量。

    中华文明统一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情感认同感力量感

    人民民主专政范畴发展史考论

    王绚灏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第一位共产主义实践活动家巴贝夫的人民专政思想启发,马克思在德国三月革命中形成了革命阶级民主专政的思想,这一思想被列宁结合俄国1905年革命实践,凝练出"工农革命民主专政",即"革命人民专政"的科学概念。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汉译时序的问题,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接触的是马克思针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提出的革命专政概念,提出了"劳工专政""劳农专政"的口号。从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开始,根据地政权的阶级构成逐步向适应中国社会实际衍变,建立了工农民主专政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局部政权,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逐步抵近列宁针对东方落后国家提出的"革命人民专政"概念。在夺取和建立全国政权的过程中,各革命阶级即人民的阵营不仅越扩越大,人民的范围也越来越明晰,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范畴,表述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产阶级、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知识分子等政治身份发生历史性变化,以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全面确立起来,人民民主专政范畴的实质内容则由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革命专政,演进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工农民主专政概念史

    "副业主业化":近代宁绍地域农家经济

    邵钢锋
    3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宁绍地域极具空间差异的农家经济结构,一方面固然是宁绍自然环境比较优势和传统习惯的延续与发展,另一方面与近代中国埠际贸易以及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代表旅沪浙商群体紧密相关。近代旅沪浙商在两地航运业、银钱业的不断开拓与深耕,将商业资本并不仅限于商贸流通领域,进一步加快了宁绍地域农家经济的副业主业化历史进程,并加速形成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结构。宁绍地域农家所经营的副业经济,诸如植棉纺纱、养蚕丝织、植茶、编织草帽草席等商品也自然而然成为该区域主导的轻工业。它们在当地具备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反过来进一步扩大了浙商金融资本的实力。

    埠际贸易副业主业化旅沪浙商商业资本

    蒋子龙与改革文学

    苏奎
    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蒋子龙对于新时期改革文学潮流具有开创性贡献。他以《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等作品,典型而集中地展现了中国大地上涌动的变革热望,以及改革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由此拉开了改革文学的大幕。蒋子龙改革小说的影响超越了文学范畴扩展到了社会层面,并切实地参与推动了民族改革的进程。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蒋子龙"改革先锋"称号,评其为"改革文学"作家的代表。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研究改革文学,作为改革小说标识的蒋子龙及其创作都是绕不过去的存在。系统梳理蒋子龙的文学创作,透视其风格特色,可以整体上理解改革文学,进而把握转型时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思潮与风尚。

    蒋子龙改革文学《乔厂长上任记》理想与现实激昂与悲凉

    数字经济对工资的影响效应研究

    王杰张世伟
    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工作任务模型构建数字经济影响劳动力供给需求均衡的分析框架,考察数字经济的工资效应,并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工资水平的提升,这一作用主要通过促进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和拓宽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来实现。由于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结构的重塑以及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冲击,数字经济的工资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白领职业、服务业行业、受教育水平较高、年龄较低、女性以及城市户籍的劳动力群体。随着时间推移,数字经济的工资提升效应逐渐增大。随着工资分布分位点的提高,数字经济对工资的正向影响逐渐提升。因此,政府部门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劳动者工资提升的同时,也需警惕数字经济对低技能劳动力群体的就业冲击和不同收入群体工资差距的扩大,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数字经济工资劳动供给劳动需求

    调降增值税与税收替代的宏观经济效应

    冯丕杰胡永刚
    8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中国推出了力度较大的降低增值税举措,但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并不显著。文章尝试在一个包含生产性政府支出的垂直结构模型中探讨调降增值税与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考察用调降企业所得税替代调降增值税对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政府支出规则下的减税效果相反,政府支出的生产性通过反馈效应放大了减税效果;调降企业所得税对经济增速的影响优于调降增值税,模拟本轮增值税调减数额,发现前者对经济的提振幅度是后者3倍。

    减税增值税税收替代垂直结构经济增长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制度优化

    成小爱
    9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互联的深化,数据跨境流动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特征。然而,数据的无序流动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数据出境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在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我国数据出境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性要求。当前,我国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制度严重滞后于数据产业的发展,存在体系不协调、定位不精准、监管不力、评估主体缺乏独立性以及评估过程不透明等诸多不足。因此,建立完善、协调一致的制度框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完善救济程序,通过建立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白名单制度、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审批制度等优化相关配套规则,是当务之急。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应对跨境数据流动中的安全风险,实现国家安全和数据自由流通的有机统一,从而为数字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总体国家安全数据安全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基础、内在机制及实施建议

    张夏恒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有必要进行系统探讨。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相同的逻辑基础,两者都处在共同的时代背景,并具有相同的关注视角,如强调技术创新的价值、注重数据要素的配置、依托产业的转型升级。从内在机制看,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颠覆式变革,通过要素创新配置实现对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为更好发挥出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用,建议注重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与应用,注重老产业转型与新产业培育,注重内需市场优势与外需市场机会,注重人才、数据等新要素培养与孵化,以期能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进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要素数字经济

    新质生产力与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赵国龙崔卫杰
    120-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作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制度创新体现了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原理,发展新质生产力势必要求通过制度创新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并进一步推动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业新体系。文章探究发展新质生产力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内在逻辑,探讨两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根据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坚持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技术导向全面提升制度创新水平,推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同时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来发展新质生产力。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新质生产力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