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学刊
兰州学刊

贺永泉

月刊

1005-3492

LZXK@chinajournal.net.cn LZXK@vip.163.com

0931-8478377;8452707

730030

兰州市南滨河东路735号

兰州学刊/Journal Lanzhou Academic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家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刊物紧紧围绕学术性、应用性、地方性的办刊宗旨,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贺敬垒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百年来党带领人民成功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历史经验的演绎构成了其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者及其政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使命驱动构成了其理论逻辑;而使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本色并实现长远发展的行动牵引又构成了其实践逻辑。新时代,科学把握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的理论叙事

    刘宇兰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卫马克思"是阿尔都塞理论初衷。阿尔都塞立足《资本论》研究,聚焦"意识形态"问题,采用征候阅读法来理论地保卫马克思,捍卫马克思思想关于社会历史构成的"科学逻辑"。阿尔都塞冲撞意识形态界限的努力把意识形态的隐匿性、封闭性、统治性显现出来,从而为穿过意识形态幻象提供了理论前提。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维度探讨"个人消失"难题,是对马克思"个人被抽象统治"现代性问题的深入延展,但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精神分析"问题是从根本上错失了马克思的"解放逻辑"。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的成败启示我们要妥善处理形而上学批判和后形而上学希望的辩证关系,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的当代建构。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意识形态解放逻辑当代马克思主义

    区域市场一体化是否提升了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基于长三角统一大市场的实证分析

    周五七
    2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市场一体化有利于统筹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积极互动作用,为协同推动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文章基于全局生产前沿和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DEA模型,测算了长三角全域41个地级以上城市全要素绿色发展效率,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全要素绿色发展效率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全要素绿色发展效率保持较快的持续上升趋势,外围区城市全要素绿色发展效率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再平缓上升、后较快上升的变化趋势。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长三角商品市场一体化、资本市场一体化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城市全要素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市场一体化整体上有利于促进城市全要素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尤其是资本市场一体化显著促进了城市全要素绿色发展效率提升,但商品市场一体化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城市全要素绿色发展效率的整体促进作用尚不显著,市场一体化对全要素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在长三角中心区城市表现更为显著。今后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提升长三角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要加强商品市场一体化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城市全要素绿色发展效率的积极作用,提升市场一体化对长三角外围区城市全要素绿色发展效率的协同促进作用。

    区域市场一体化绿色发展效率统一大市场长三角Tobit模型

    中国城市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的定性比较分析

    杨辉鹏郭守亭
    4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中国城市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形成路径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理论,以95个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fsQCA方法,从组态的视角探讨了产业基础、市场规模、人力资本、政府干预、金融资本和技术创新6大前因条件的协同机制影响中国城市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主要结论如下:中国城市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殊途同归和多重路径并发的明显特征,任何单一因素均不能成为产生城市高和非高人工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也不能成为引发产生其高和非高质量发展的充分条件;产生城市人工智能高和非高质量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各自形成两条路径;扩大市场规模和提升人力资本对产生城市高人工智能发展发挥着更为普适的作用,产业基础的不足是制约城市高人工智能发展的共同因素。

    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经济范式组态fsQCA方法

    新中国法律关系理论的演进脉络与趋势

    王婧贤
    5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作用于社会的过程和结果,是法律秩序的存在形态。法律关系理论是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相适应,新中国法律关系理论演进经历了引介苏联法律关系理论、质疑与反思、发展与创新三个主要阶段。新中国法律关系理论主要对法律关系基本性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和方法论意义上的法律关系等主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对法律关系的理论认识。新中国法律关系理论视角从聚焦法律关系的阶级性转向重视法律关系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契合民主法治发展的方向。研究方法从单一方法转向综合方法,即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转向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概念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注重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相结合。研究重点从关注理论自洽到回应法治实践,体现了法律关系理论的实践转向。新中国法律关系理论研究呈现出自主型的趋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关系法律关系内容马克思主义方法自主型

    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财税法促进

    孙璐伟
    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打造高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成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进路,探究促进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财税法路径兼具理论意涵和实践要义,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鉴于当前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发展面临创新策源能力不足、发展不均衡和不充分问题突出、区域分工统筹指引工具缺失等现实困境,应深刻理解数字产业集群的特殊性,展望和探索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化产业集群,理顺财税法促进手段的基础逻辑;根据该特殊性和财税法本身特点,综合运用鼓励促进和限制禁止二元措施,融入"数字产业""产业集群""财税法"三大核心要素。建构具体制度时,需要把握建构重点,并基于"财政分权—财政支出—税收制度"维度加以设计。

    数字经济数字产业集群财税法法律促进

    人工智能运用于社会公共行政管理创新的优势、领域与路径探析

    梁健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运用于我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创新方面具有提升社会公共治理的效率,提升行政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优化行政管理的流程,降低公共管理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预警突发公共事件,减少应急管理的损失等优势。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我国社会公共生活、政府公共决策、社会经济管理、社会教育管理等多个层面。人工智能运用于我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法律责任、行政伦理、大数据应用、复合型人才匮乏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等方面。今后,我国应完善面向智能行政场景的法律责任制度,健全技术伦理道德体系,加强大数据应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力度,并通过"政、企、校"三方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人工智能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创新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士绅传统——基于"国家—社会"互构的视角

    王雄刚
    9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士绅传统"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由来已久,士绅群体一直被认为是传统社会颇具活动能量的特殊阶层,是名副其实的地方权威,是社会的"中间阶层",构成中国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一维。纵观士绅的形成和发展,特定时期的确存在"土豪劣绅"现象,但总体而言,士绅充当着沟通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的"桥梁",有效回避或缓冲了因国家与社会相分离而产生的冲突,维系着传统社会基本面的平稳。时至今日,在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语境中,深入发掘士绅传统中的优良因子,一方面可为"中国之治"的纵深推进提供本土化治理经验;另一方面,希冀更好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

    士绅传统基层社会治理"国家—社会"互构中间阶层

    能力约束与需求偏好:农村困难老人生活样态与养老服务优化路径研究——以蒙东林县为例

    刘文婧
    11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农村有限的养老资源主要限定在特困供养老人群体,还有一些因经济能力、身体机能和照料资源不足等因素面临生活困难的老人。如何补足农村困难老人养老服务供需缺口、优化农村困难老人养老服务模式,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文章的研究对象在以特困人员为代表的特殊困难老人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通过综合能力评估框架和需求层次评估体系对困难老人的生活样态进行全面剖析,进而基于供需适配的互动视角,从充分性、可及性、相适性和稳定性四个维度对当前农村养老服务与困难老人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提出供需协同视角下农村困难老人养老服务的优化路径。

    困难老人能力需求层次养老服务供需协同

    数字经济对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基于制度理论视角

    高子宁
    13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再就业是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的重要方式,数字经济凭借信息通讯技术优势成为助推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一大引擎。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发展数字经济能有效提升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概率,对城市、中等收入、高社会保障的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正向效应更明显,且主要通过岗位创造效应、信息传输效应,以及门槛准入效应等机制进行影响。进一步从制度理论视角讨论,发现在良好的社会契约环境、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数字经济对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数字经济老年人再就业制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