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学刊
兰州学刊

贺永泉

月刊

1005-3492

LZXK@chinajournal.net.cn LZXK@vip.163.com

0931-8478377;8452707

730030

兰州市南滨河东路735号

兰州学刊/Journal Lanzhou Academic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家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刊物紧紧围绕学术性、应用性、地方性的办刊宗旨,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城市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与前景展望

    任杲宋迎昌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指引下,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时期的城市工作重点任务,分别将城市文化建设重心落脚在服务于独立自主的政治经济体制建设、服务于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75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积累了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开拓创新、坚持多元融合的城市文化建设经验.结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未来城市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符合中国式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推动多种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

    城市文化建设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前景展望

    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为大特质研究

    杜黎明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重要论断,深化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民生为大"生动阐释现代化的本质,破解对现代化本质的理论遮蔽,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与使命及其自觉引领的历史主体特质,回应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能以民生为大的拷问.始终以世界最先进水平为实践指引和参照,回应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能做好以民生为大的拷问.

    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自觉引领的历史主体特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业文明与传统乡村社会权力现代化论纲

    李发根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生活的年代恰值工业革命推动西欧、俄国生产方式的划时代变革,由小农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他们敏锐地觉察到工业化对传统乡村社会权力体系的瓦解与新型社会关系的形塑.小农生产方式的存续将社会人口主体的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从而建构了以普遍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征的日常生活,构成了传统乡村社会权力的内生基石.而只有到了工业化时代,随着贸易的扩张,农业外自由、平等就业机会的大量出现,农民才能真正意义上走出乡土,挣脱土地的束缚,实现个人经济的相对独立,以致人身依附逐渐解除.尤为重要的是,劳动社会化为妇女解放,成为真正的"半边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我们清晰认识转型时期乡村社会权力的演变路径,探寻其中合理和不合理的面相及根源,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工业文明乡村社会权力人身依附现代化

    "对象性活动":马克思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辩证法思想的理解

    杨淑静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真正开端.在手稿中,马克思对非批判的运动以及非批判的形式进行了双重的批判,从而确定了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对象性活动"."对象性活动"内蕴了辩证法理论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现实性原则、以主体性为基础的活动性原则、以对象性为基础的历史性原则.辩证法的三原则是建构"合理形态"的辩证法的前提,是批判性、革命性的本质展现,是现实性和力量性的地基.

    对象性活动双重批判现实性活动性历史性

    吹响创造人民文艺的号角

    张志平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艺界发起"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后,为实施启蒙战略,着力创造以大众文学为主体的大众文艺.长期以来,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限制,文艺界创造大众文艺的实绩不佳.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阐明文艺新方向后,大众文艺升级为符合党的文艺观的、雅俗共赏的、具有现代性的人民文艺.人民文艺的主要特征是人民创造、为人民创造、属于人民.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面向文艺界吹响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号角.新时代创造人民文艺的原则是人民导向,途径是深入实际、扎根人民生活,站稳人民立场、用现代意识之光烛照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结构,运用民族形式、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新时代创造人民文艺的意义是增强人民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升华大众文艺.

    人民文艺新时代精神世界中国式现代化

    当代北京农村饮水改良的历史考察

    李小尉
    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郊区农村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广大农民长期存在取水难、用水难、饮水卫生难的情况.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将农村饮水改良作为保护农民群众身体健康、改善农村卫生环境的重要工作,聚焦当代北京农村民众日常饮水改良问题的"水历史",探究"水历史"背后的政策发展、民生实践与社会变革,不仅能够纵向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政策的发展变迁,横向考察不同历史阶段农村社会的水资源取用技术变革、日常卫生观念的革新等问题,而且可以将中共治国理政的政策发展与民生建设、人民生活状况的发展变革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改善民生的大历史脉络.

    北京农村饮水改良农村改水技术实践

    大后方的港口与腹地:抗战时期西部内陆跨区域经贸互动及对成渝关系的再造

    刘岩岩
    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照港口—腹地理论,近代长江上游的重庆地区是东中部港口城市的腹地,为东部港口的发展提供出口物资,并销售和吸收港口从国外引进的商品和技术.全面抗战时期,由于东中部诸港口的沦陷,加之大后方被封锁对外沟通不畅,原本是腹地的重庆在战时成为西部内陆的对外港口,并通过西南和西北地区的经贸互动逐步建立起和西部广大地区的经济联系,使其成为重庆的腹地.战时大后方呈现的港口与腹地模式,一方面继续通过初级产品的对外贸易维系和西南腹地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工业技术扩散、资金融通逐步构建和西北腹地的关联.大后方跨区域的经贸互动,不但实现了对长江上游重庆和成都经济关系的重新塑造,而且在理论层面亦是对港口—腹地理论体系的完善,在港口—腹地传统"自东向西"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后方南北之间经济互动的战时新格局,从而更加彰显出中国经济的内在潜力和巨大爆发力.

    港口—腹地重庆跨区域经贸互动

    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启示——基于马克思生产力二维理论的分析

    张晋铭徐艳玲
    7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认为,社会生产力发展依靠生产要素变革和劳动者之间协作深化两大要素实现.新质生产力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成果,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并完成对传统生产要素的超越以及实现对社会再生产各领域的要素赋能,要依靠数据这一新型要素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内分工协作受数字技术影响日益去中介化,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内协作受数字技术推动日益协同化,社会生产力受数字技术强化的协作助推日益高效化,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全社会的协作规模、协作程度、协作方式,为实现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要持续以数字技术实现数据要素和资源的全社会共同享有,以数字技术加速社会劳动的组织模式和协作范式不断优化,以数字技术满足柔性化、分布式生产和个性化需求,以数字技术促成人类普遍交往程度持续加深,为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理论与现实启示.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数字经济时代

    长三角科创金融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双目标"路径研究

    孟添贺臻陆岷峰
    8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进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市场的融合逐渐成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之一,如何实现科技创新金融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双目标,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科创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提出实现科创金融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利益方提供参考.

    长三角科创金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估与对策

    韩烨杨敏盖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国家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指引为依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理念核心内涵为出发点,结合国内外权威科技工作指标提出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全国创新型省份建设进程进行有效评估.结果显示,创新型省份建设呈现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区域内部两极分化明显等现状.究其原因,人才是最大的创新要素,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竞争力不匹配等问题凸显.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既要秉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升创新竞争力,又要坚持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筑牢创新能力的人力要素基础;同时加强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高质量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创新型省份建设创新竞争力创新能力人才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