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木材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木材科学与技术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木材科学与技术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姜征

双月刊

2096-9694

cwimag@caf.ac.cn

010-62889419 62889416

100091

北京市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木材所29信箱

木材科学与技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木材加工行业集科研、生产技术和信息为一体的领先综合性科技期刊,报道各类木质和非木材人造板的制造工艺及表面装饰技术;木工胶粘剂;木材干燥、阻燃、防腐及改性处理;家具生产技术;制材;木工机械设计制造与控制;计算机应用及软件;节能降耗、三废治理等木材加工领域最新研发成果、行业政策解析、热点讨论、实用生产技术及行业动态与市场信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林业局优秀科技期刊,连续十余年被英、美等国际林业、木业著名刊物收录,《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刨花板工业技术进步回顾与展望

    杨龙毛顺国陆铜华杜官本...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总结我国刨花板工业发展与技术进步历程,分析当前我国刨花板工业现状和发展机遇,剖析刨花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探讨我国刨花板产业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刨花板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并为其他人造板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供参考与借鉴。

    刨花板间歇式平压生产技术连续平压生产技术胶黏剂

    古建筑木构件开裂机制、评估与加固研究进展

    周海宾韩旭黄磊王卫滨...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裂作为古建筑木构件最常见的残损类型之一,影响木构件的长期服役性能,是古建筑稳定性与安全性评估的重要考查内容。本文从古建筑木构件开裂情况、原因、影响,评估方法及修复加固等方面,系统梳理古建筑木构件开裂残损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发现我国古建筑木构件开裂的主要原因为木材干缩与受力破坏,主要类型为纵向开裂,开裂可降低木构件力学性能,也可为其他不利因素作用于木构件提供条件。目前主要通过实际试验与数值模拟评估开裂对木构件性能的影响,利用金属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与高分子树脂材料对开裂木构件进行修复加固。然而,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与木材变异性,仍需进一步探索木构件的不同尺度开裂机制,开发适用于古建筑开裂木构件的检测、评估与加固方法,建立科学系统性的古建筑保护体系。

    古建筑木构件木材开裂机制修复加固

    饱水考古木材保存状况评估、加固和干燥方法研究进展

    汪嘉君张治国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水木质文物蕴涵丰富的考古学信息,由于受到复杂埋藏环境影响,其性质发生不同程度改变,进而呈现不同的保存状况。基于饱水考古木材保存状况,针对性筛选加固材料和干燥方法,开展饱水考古木材脱水定型研究,是实现出水木质文物科学保护和稳定保存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饱水考古木材保存状况评估方法、加固材料和干燥方法研究进展,并展望饱水考古木材脱水定型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出水木质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饱水考古木材保存状况加固材料干燥方法

    多孔通道结构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

    毛竹远裴飞飞陈芋韩广萍...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以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壳,PVP/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CNC)为核的Janus结构纳米纤维膜,并利用绿色的水刻蚀法获得用于油水分离的多孔通道结构纳米纤维膜。结果表明,多孔通道结构增加了纳米纤维内部的储水空间,提供了额外的水分渗透路径,赋予了纳米纤维膜优异的亲水性和水下超疏油性。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从54%提升至83%,水下油接触角从134°提升至164°,水通量从731 L/(m2·h)提升至3 344 L/(m2·h)。纳米纤维膜对水包正己烷乳液的渗透通量高达1 985 L/(m2·h),滤液中的TOC含量低于50 mg/L,表明其油水分离效果较好。这种多孔通道结构纳米纤维膜的设计理念为开发油水分离膜提供了一种绿色的制造思路。

    静电纺丝Janus结构纳米纤维膜水刻蚀处理多孔通道结构油水分离

    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甲苯吸附性能研究

    李新宇高玉磊李世杰杨易菲...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MOF-5的合成工艺,确定金属中心与有机配体的最佳配比,并基于最佳配比通过真空浸渍和水热作用在毛白杨木材孔隙内部原位合成MOF-5,制备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并对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合机理、孔隙结构和甲苯吸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金属中心与有机配体物质的量比为1∶3时,合成的MOF-5晶体粒径较小,BET比表面积为268。729 m2/g,孔容为0。136 cm3/g,且具备典型的MOF-5晶体X射线特征峰。在毛白杨木材孔隙内部原位合成的MOF-5的平均负载量为22。6%;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显示MOF-5与毛白杨木材通过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相结合。扫描电镜、压汞法和氮气吸/脱附测试的孔隙结构表明,MOF-5填充了毛白杨木材中的部分大孔和介孔,增加了微孔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常温常压下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对甲苯的最大吸附量为16。07 cm3/g,展现了较好的甲苯吸/脱附性能。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在气体吸附与分离领域展现了较好的应用潜力,这为速生木材作为吸附材料的功能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毛白杨木材金属有机框架孔径分布甲苯吸附功能化改性

    绿木霉NY45对木材腐朽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

    熊怡心方旋李嘉欣姜珲...
    51-5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木材生物防腐,以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NY45株系)为对象,研究其对木材白腐菌彩绒栓菌(Trametes versicolor,Tv)及褐腐菌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Gt)的抑制效果并探索抑制机理。结果表明:NY45对两种腐朽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NY45孢子液处理的毛白杨木材,其耐腐等级从Ⅳ级(不耐腐)提升到I级(强耐腐);NY45生长速度远快于木材腐朽菌,可以迅速抢占空间和竞争营养,并能寄生、覆盖、消解木材腐朽菌菌丝,其易挥发性物质对Tv和Gt抑制率分别为18。55%和45。69%,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两种木材腐朽菌的抑制率均超过90%。NY45有潜力作为木材腐朽生物防治菌进一步开发利用。

    木材防腐绿木霉生物防治拮抗菌抑制机理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刨花定向角度自动测量方法构建

    洪吾俊李万兆胡尧琼梅长彤...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YOLOv5和最小外接矩形算法,构建一种自动准确地采集铺装刨花定向角度的方法。结果表明,构建的YOLOv5模型识别刨花目标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为0。992、0。897和0。94,能够有效识别层叠刨花。模型自动测量和人工测量的刨花定向角度具有强相关性(R2=0。99),且模型不存在算法缺陷,计算每张刨花铺装图像(像素640×640)用时仅134。7 ms。该刨花定向角度计算模型可以为工业领域优化OSB生产工艺以及提高产品性能提供技术支撑。

    定向刨花板卷积神经网络刨花识别定向角度计算模型性能评价

    胶合板用氯氧镁胶黏剂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

    王慧珊吕少一王颖张龙飞...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氯氧镁胶黏剂的原料配比和胶合板制备工艺,分析优化工艺合成的氯氧镁胶黏剂及其制备胶合板的性能。结果表明:优选的氯氧镁胶黏剂可以作为一种木材胶黏剂,能够通过杨木单板孔隙渗透到木材内部孔隙中,形成机械粘接结构,但胶合板的湿态胶合强度未达到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Ⅲ类胶合板≥0。7 MPa的要求。分析结果证明518相晶体的含量决定氯氧镁胶黏剂的强度和耐水性,胶黏剂内部结构较为疏松。518相晶体状态是重要影响因素,需通过518相晶体状态的改变或者堵塞水分子通道来阻止其与水分子接触的方法,提高氯氧镁胶黏剂的各项性能,促进工业化应用。

    氯氧镁胶黏剂胶合板518相耐水性

    国产胶合木柱生产碳排放量测算及碳减排研究

    王家辉徐金梅周海宾王双永...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量是评估胶合木生产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现有碳排放数据多引用国外和基于理想模型测算,难以真实反映我国当下生产条件碳排放水平。以赤松(Pinus densiflora)胶合木柱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调研分析胶合木柱生产工艺过程的碳排放源,从辅料、能源两个方面建立碳排放边界模型和物料清单,计算产品碳排放量,并分析生产过程碳排放特征,从生产工艺角度提出减碳方式。结果表明:胶合木柱的碳排放量为330。16 kgCO2e/m3;锯材生产阶段、胶合木及木柱制作阶段的碳排放量分别占总量的78。5%和21。5%;窑干、接长、施胶、搬运经优化后,可实现碳减排44。3%,优化效果显著。

    胶合木柱碳排放计算碳减排工艺优化

    基于成型工艺特点的木塑家具设计现状与展望

    易欣梁家明方庆宁王清文...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塑复合材料(wood plastic composites,WPCs)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优异,能防水耐腐、防虫蛀,是制造家具的理想材料,在家具产品设计和制造领域已有应用,但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阐述木塑复合材料的挤出成型、注射成型、热压成型、模压成型和增材制造技术的成型原理及制品性能特点,分析利用不同成型技术生产的木塑家具造型、结构设计现状,并针对木塑家具设计开发提出参数化技术深化造型、模块化思维拆分结构、数值模拟技术验证方案与工艺可行性的建议。

    木塑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家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