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袁月萍

双月刊

1009-2323

mdj6955905@163.com

0453-6955905

157013

牡丹江市光华街476号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服务,为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乌纳穆诺与"作者之死"探蠡

    姜欣言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纳穆诺是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也是 20 世纪为数不多的国际知名的西班牙作家之一,其关于语言、写作和主体性的观点是极其矛盾的,有些观点是浪漫主义视野的一部分,而另一些观点则令人惊讶地接近巴特和福柯等"现代"学术巨擘的观点,譬如乌纳穆诺关于主体的去中心化或消解的观点,特别是作为作者的主体这一见解.为了将乌纳穆诺置于一个更广泛的社会和知识框架中,不妨将乌纳穆诺与巴赫金联系起来看,后者则强调主体性和写作主体的社会、社区和历史基础,将"内在"的自我总是定位在他人和其言论上.

    乌纳穆诺作者之死去中心化巴特福柯巴赫金

    "政治作家"的文学面孔:奥威尔与现代主义作家文学关系述评

    骆守怡
    7-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作家"标签掩盖了奥威尔作为现代主义文学拥护者的面孔.奥威尔频繁关注、评论和借鉴英国现代派作家,他膜拜乔伊斯表现生活之真实,钦慕劳伦斯洞察人性之深刻,对艾略特早期作品中真诚的绝望击节称赏,并在此过程中与他们产生了颇具意义的文学关联与交集.在政治入侵文学的激进年代,奥威尔旗帜鲜明地为现代派作家辩护,捍卫其美学尊严,这也是他本人坚持文学艺术独立性的审美立场的表达.

    乔治·奥威尔现代主义作家文学关系审美立场

    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下《最蓝的眼睛》中异化主题解读

    张艳玲
    11-1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最蓝的眼睛》是美籍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描绘了20 世纪 40 年代居住在俄亥俄州一个镇的黑人一家的悲惨生活.文章基于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从人与劳动活动关系的异化、人与劳动过程关系的异化、人与类本质关系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四个方面探索小说中的异化主题,试图寻找黑人悲惨生活的社会根源,以期对小说主题有更深刻地理解.

    《最蓝的眼睛》马克思异化理论异化主题

    论汉斯·约纳斯思想的生态伦理价值

    周瑞迟学芳
    14-1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是生态学与生物学蓬勃发展的年代,汉斯·约纳斯作为该时期的哲学家,思想承继德国现象学传统的同时,又有着明确的时代指向性.他在对生命现象、责任原理的探讨中,蕴含一种对生态伦理的价值关怀.文章解析了约纳斯思想的逻辑起点,挖掘生态危机的技术诱因,揭示其思想中所蕴含的自然感情基础、解决环境危机之道,提炼出培养生态美德、维护生态正义和践行生态智慧等生态伦理价值.

    汉斯·约纳斯责任原理生命现象生态伦理

    同义形容词在英语学习词典中的对比研究

    蒋华华高慧邹晓萍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词典学视角,对三部英语学习词典中一组表示"巨大"的六个同义形容词(huge、enormous、massive、vast、tremendous及 immense)的释义和例证进行对比分析.调查显示,英语词典在释义静态描写中未能突显同义形容词之间的内部语义结构差异,在例证动态描写中也表现出了搭配、句法、语体等功能不同程度的差别、不足与缺失,不利于外语学习者全面准确地掌握同义形容词的语言特征.这些研究发现能为词典编纂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意义.

    同义形容词词典学释义例证对比研究

    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对学术伦理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ChatGPT为例

    韩静怡柳华妮彭梅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领域的应用,特别是 ChatGPT的应用,在学术伦理道德上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文章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和扎根理论,结合专业人员的访谈数据,以 Chat-GPT为例分析了人工智能工具在促进学术研究与创新和检测预防学术不端及指导伦理法律原则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其在学术应用中的伦理影响,可能引发的学术不端行为、作者身份混淆和数据透明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对策略.

    技术伦理学人工智能ChatGPT学术伦理质性研究

    校政企研深度融合下的高职制药类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索

    白玲玲姜辉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制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围绕服务黑龙江省医药制造类企业的核心需求,构建校政企研合作联盟.通过深入分析四方(学校、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职能与优势,探索适合黑龙江省高职人才培养的联盟运行制度和机制.旨在建设适合黑龙江省省情的产业联盟学院,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合作办法,以推动制药类专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区域医药制造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校政企研高职制药类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新文科背景下"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袁汉兴
    30-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文科建设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新文科建设催生出"人工智能+法律"的跨学科与跨专业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新命题,对法律人才的教育理念、法学思维方式、法学教育内容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文章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法学教育应当对这种新发展与新挑战予以回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在构建"人工智能+法律"复合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方面进行体系性变革.

    新文科"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数字孪生的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宣伟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必须创新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梳理相关文献,针对当下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培养目标不清晰和教学模式较为匮乏问题,引入数字孪生概念体系,提出数字孪生赋能应急语言服务教学模式建设原则和课程内容设置,并建构由基础设施层、数字孪生层、功能应用层、展示交互层构成的数字孪生应急语言服务教学平台,贡献于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

    数字孪生应急语言服务培养模式教学平台

    公共服务视角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斯炜
    37-3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服务视角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路径包括多方面的深刻变革,旨在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及服务水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资源的公平分配及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构建人性化教育生态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追求教育公平与普及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及扩大教育覆盖面,确保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推动社会公正与及谐.高效透明的管理体系建设依托信息化技术及科学化决策机制,增强管理效率及公信力,以此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公共服务高校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