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毛纺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毛纺科技
毛纺科技

高惠芳

月刊

1003-1456

mfkj333@sina.com

010-65913844;65008693;65078673

100025

北京朝阳区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03室

毛纺科技/Journal Wool Textile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毛纺织行业唯一的全国性专业中文核心技术刊物,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导毛纺织、毛针织、染整及相关专业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和成果、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开发,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企业的技术经济分和质量管理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羊毛纱线基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李倩吴倩高益楠王进美...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热电材料柔性差、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以羊毛纱线作为热电材料的基底,采用溶液法配制了一种由聚(3,4-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碳纳米管(CNT)、碲化铋(Bi2Te3)组成的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涂层,并通过浸涂法将其涂覆在羊毛纱线表面,成功制备了高性能热电纱线.对热电纱线的形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热电纱线的热电性能、弯曲力学性能以及耐水洗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CNT与PEDOT∶PSS的质量比为1∶4,且Bi2Te3的含量为20%时,复合涂层热电纱线的热电性能最好,此时热电纱线的功率因子为9.37 μW/(m·K2),相应的电导率和塞贝克系数为5 775 S/m和40.3 μV/K,经过数次弯曲循环及水洗测试后,电阻值仍然保持稳定.该方法为制备高性能纺织品基热电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毛纤维热电涂层碳纳米管PEDOT∶PSSBi2Te3

    低含毛泡泡四面弹多组分织物的设计和开发

    王蓉胡志良姜圆圆吴曼...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开发新型毛型面料,设计了一种含涤纶、羊毛、棉、粘胶、氨纶5种成分的低含毛泡泡四面弹织物.织物组织结构为双层,表层经纱为14 texx2羊毛股线,表层纬纱为14.7 texx2长绒棉股线,里层经、纬纱线均采用涤纶/粘胶14.7 texx2和4.4 tex氨纶股线的混纺弹力包覆纱.通过表、里层合理设计和原料使用,面料具有表层毛型感强、里层贴身舒适等特点,面料厚实,保暖性好.整经采用低速工艺,速度为同规格棉纱的85%~90%;穿综采用分区穿综法,表层非弹力经纱穿在综框前区,里层弹力经纱穿在综框后区.上机织造使用双轴织造,早开口、低后梁、喷气大压力等工艺措施,保障了织造的顺利进行,同时采用混纬工艺,避免色档,保证了产品质量.

    泡泡四面弹织物双层结构羊毛长绒棉

    基于灯芯绒组织的精纺丝/毛短顺大衣呢面料开发

    周力陈太明张燕娜于月霞...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当前绿色生态环保的消费理念,满足消费者对面料的舒适性、功能性、时尚性的新要求,基于灯芯绒组织开发丝/毛短顺大衣呢面料,结合棉纺色织灯芯绒的产品特点,利用精纺环锭纺纱线与桑蚕丝交织,通过精纺、粗纺后整理设备的优势互补,开发全新风格的面料;介绍精纺丝/毛短顺大衣呢面料设计思路以及灯芯绒组织、排列、原料的选择对产品风格的影响;根据对面料外观和手感要求的特殊性,从纺纱、织造和后整理工序进行多次工艺试验和质量攻关,最终面料的纱线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解决了由于纬密大织造易断经、纬向弹力纱易卷边、高比例桑蚕丝在后整理过程中易造成磨伤、斑疵等关键问题,拓展了精纺羊毛织物产品的开发思路.

    灯芯绒组织精纺短顺大衣呢产品设计生产工艺

    光致变色纱线在多层织物设计中的应用

    牛建涛刘雨晴黄紫娟徐超武...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丰富织物的多样性,利用光致变色纱线,结合表里换层双层组织,设计与开发了"P"字图案表里换层光致变色面料;并进一步设计与开发了上、中层表里换层结构的"E"字图案三层组织光致变色面料,实现了织物在光线照射下单面变色,而反面不显变色的特殊效果.将光致变色纱线与表里换层结构的双层或多层织物相结合,可以形成新型光致变色功能面料,为此类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光致变色表里换层多层织物产品设计

    响应面法优化低浴比栀子蓝色素上染桑蚕丝工艺

    孟子璇王薇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究天然栀子蓝色素在染色加工中的应用,利用超声波技术辅助桑蚕丝织物直接染色,结合单因素变量试验法和响应面法优化并确定最佳染色工艺.结果表明,当超声波功率120 W,pH值3,染色温度50 ℃,染色时间50 min,染色浴比1∶20时,天然栀子蓝色素对桑蚕丝织物染色效果最佳,且耐摩擦色牢度较好,耐水洗和耐汗渍变色色牢度达到4级,棉沾色色牢度为3级,符合纺织品合格标准.对优化后染色条件进行验证,染色织物K/S值实际值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4.55%,该响应面试验预测有95.45%的可信度.

    天然栀子蓝色素蚕丝低浴比染色超声波技术响应面法K/S值

    聚乳酸织物的增深染色工艺

    薛孟芳张京彬武飞张子超...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聚乳酸纤维染深性较差的问题,研究了聚乳酸纤维玻璃化转变温度、染液pH值、载体用量对染色深度的影响.针对聚乳酸纤维无专用染料的现状,对安诺可隆PUD系列、菲诺AC系列和龙盛UN SE系列进行了染色提升力测试,其中龙盛UN SE系列分散染料应用于聚乳酸织物的染深性最好,且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汗渍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安诺可隆PUD系列染色提升力最差,菲诺AC系列染色提升力较好,但织物色牢度较差.载体对部分染料的染色提升力有提升作用.可提高聚乳酸纤维染深性的染色工艺为:110℃下定形60 s,使用醋酸+醋酸钠调节染液pH值为4.5左右,浴比为1∶10,室温入染,以1 ℃/min升温至70℃时保温10 min,再以1 ℃/min升温至105 ℃保温40 min,于60 ℃下还原清洗15 min.

    聚乳酸织物染深性定形温度染料筛选染液条件

    中国传统青色与绿色植物染服饰色彩辨析

    郭鹏丽徐伟津缪斌斌王越平...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绿色系是中国传统服饰色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青色位于传统五正色首位.针对传统服饰色彩中青色与绿色的色彩边界模糊,常常统称为青绿色系的问题,文章首先测量故宫博物院官网上以青绿色命名的清代纺织品的色度值,其次采用传统单染、复染以及与黄色系、红色系植物染料套染等染色技法,对染色后织物的色度值进行测量,比较图片数据与染色实验结果得出我国传统青、绿色系所表示的色度值范围.结果表明:绿色多指出现在第2、3象限的黄绿色,围绕在a轴负值上下,色度值大致范围为a4值≤-10,b*值为-10~50;青色色度值为a*值在-10~10之间,b*值在-70~10范围内,其中L*值较小的一类色彩(-10≤a*、b*值≤10),如石青色、元青色、玄青色等,为狭义的青色.绿色与青色在第3象限有少量交叉.

    植物染色青色系绿色系色相分析染色实验

    形状文法下蒙古族马鞍纹样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王雅茹海英王洋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蒙古族马鞍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保护和传承,以蒙古族马鞍纹样为研究对象,基于田野调查和形状文法理论对蒙古族马鞍纹样的题材构成、设色搭配、图示结构、文化内涵等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并运用形状文法的生成性与衍生性规则,推出了一种蒙古族马鞍纹样的创新设计方案,最后以女士箱包为载体对创新纹样进行了应用,结合纹样的色彩、构图、结构等视觉元素生成新的产品.将蒙古族马鞍纹样与现代设计有效融合,不仅拓展了蒙古族文化的创新设计维度,也为保护蒙古族马鞍文化提供了新路径.

    马鞍纹样创新设计蒙古族贺·乌嘎拉吉形状文法

    中国服装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

    郑通沈娅张立杰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中国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从组织变革能力、技术变革能力和业务变革能力3个维度构建了服装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测度模型,采用熵权(EM)-TOPSIS评价法,基于2018-2021年中国24家服装上市企业数据,测算服装企业数字化成熟度,结合K-means聚类划分成熟度等级,同时分析24家服装上市企业2018-2021年总体转型情况.结果表明:中国服装上市企业数字化成熟度差异较大,在指标维度上具有集聚效应,可以划分出3个成熟度等级:初始级、成长级、引领级.中国服装企业数字化成熟度在4年时间里处于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最后,从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业务变革3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服装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测度模型熵权-TOPSIS子能力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国际时尚品牌销售渠道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田欢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帮助国际时尚品牌合理、科学地选择销售渠道和制定销售策略,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首先依据访谈数据确定分析因子,建立影响国际时尚品牌销售渠道选择的多因素分析理论模型,提出可能影响国际品牌销售渠道选择的消费者偏好分析指标体系,从消费者个人特征、心理偏好、品类偏好以及时尚认知4个维度设计问卷并进行调研.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回收数据进行录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从而验证模型假设.通过分析结果可知,以上4个维度下的诸多影响因子均对国际品牌销售渠道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并给出了具体的指导策略.品牌商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对应的销售策略,以有效提高销售渠道利用率,最大化提升品牌销售业绩.

    销售渠道国际时尚品牌Logistic回归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