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Journal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中国75年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访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贺政凯李忠杰
    4-14页

    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李君如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论断强调并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深入理解这一执政理念,需从新中国的政权性质、中国人民的革命历史、新中国建立和巩固的根基以及新时代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分析,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以此为线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从根本上认识人民是创造奇迹的根本动力,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才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江山人民革命历史唯物主义

    新中国75年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田克勤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走过的75年,是确立、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7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并独立自主地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巩固,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住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挫折的巨大压力,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伟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旺盛生命力,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体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在逐步走向振兴的历史大势.

    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历史地位

    《资本论》中的生产力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朱炳元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力理论是《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系统地阐释了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运动规律,鲜明地提出了"科学变成了直接生产力"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对生产力的占有、发展和限制,科学地指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道路.习近平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资本论》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资本论生产力新质生产力

    十月革命后列宁对人民民主问题的探索及其当代价值——研读《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许蓉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第一次系统化地对人民民主问题进行了探索.他在文中提出: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领导权;苏维埃是高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依靠法制保障人民权利,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列宁始终遵循党的领导原则,在捍卫人民权利的同时为俄国工农群众选择正确的民主道路指明了方向,也为苏维埃俄国探索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奠定了深厚根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列宁的这一重要思想,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无产阶级政党人民民主

    改革开放的宣言书——重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冯留建王子环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主题鲜明、思想深邃、论断精辟,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新时代新征程,重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对于总结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深刻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时代价值

    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法再阐释

    刘志洪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法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要方法.黑格尔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法揭示了最抽象的理念经过长期的自我异化、自我扬弃,从而辩证展开、自我转化为最具体的理念的过程.马克思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法,通过对复杂事物逐层深入的分析,先行把握其具有决定意义的普遍本质,再呈现此抽象一系列的辩证展开过程,最终达到具体总体.其中的关键是先把握作为普遍本质的"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也是从一般深化为特殊、个别的过程,即由本质解析现象的过程,亦即理论掌握和再现现实的过程.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法内在地蕴含科学抽象法、典型分析法、从后思索法和"普照的光"法等具体方法,它们都是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法必然性的要求与运用.

    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法政治经济学批判

    论马克思的时间正义理论

    刘少明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时间概念出发挖掘马克思的时间正义理论,是马克思正义思想阐释的必要任务.协作性劳动时间是平等交换正义的衡量尺度.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劳动创造的价值与报酬对等的衡量尺度,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协作性劳动时间是劳动与所得的衡量尺度.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间,是实质正义的内在要求.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中,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外时间体现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将单一化的程序正义与结果的满足结合了起来,是实质正义的内容.历史化的时间是代际正义的展开形式.无论是社会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还是前代人为后代人负责,都需要在代际时间的演进中逐渐展开,从而体现代际正义.这三重时间正义在时间基础、价值立场和内在结构上是统一的,这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义准则提供了重要启示.

    马克思时间正义统一

    邓小平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多维向度及其当代启示

    魏强
    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当前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对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有着许多重要的探索.邓小平通过寻找交往各方的"许多共同话语"、传播体现国际道义的中国话语、明确赢得话语权的关键要靠发展,以及设置联合反霸的国际话语议题等,展现了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扩大了中国话语的世界影响,增强了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对于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有重要启示.

    邓小平国际话语权四重向度

    中国式现代化动力系统探析

    王静
    98-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于其拥有强大的动力源泉,形成了科学的动力系统.从"主导—主体"的维度,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主导性和人民群众主体性的动态结合;从"内部—外部"的维度,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改革激发内部力量和开放调动外部力量的协调联动;从"物质—精神"的维度,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物质力量的基础性作用与精神力量的能动性作用的有机统一;从"政府—市场"的维度,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同向发力.正是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凝聚发展合力,中国式现代化才避免了不少发展中国家"没有现代化的西方化"的依附发展命运,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没有西方化的现代化"道路,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动力系统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