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Journal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牢记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原则——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朱佳木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在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基础上,贯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通过学习《决定》的有关论述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说明,以人民为中心应当是改革的重要原则.我们要贯彻《决定》精神,就要切实坚持这一原则,更加坚定地把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作为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不动摇,把明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走样,把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改革的聚焦点不偏离,努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推向前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公平正义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

    肖贵清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准确判断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主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里程碑.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改革开放理论创新

    邓小平领导全面整顿的战略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金民卿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在领导1975年全面整顿这场特殊条件下的"全面改革试验"过程中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是一个重要问题,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闹派性、搞宗派主义会造成党的分裂和失去战斗力,一定要下决心搞好反派性的斗争;领导班子关系到党的路线能否贯彻执行,一定要建立敢字当头的领导班子;全党都要讲大局,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大局为重,抓住并贯彻好贯穿各项工作的"纲";必须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执行规章制度一定要严.这些战略思想对改革开放产生重要影响,对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邓小平全面整顿改革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

    《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

    庄忠正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体现在它的结构艺术,即《资本论》创作过程的整体性、结构的整体性以及方法的整体性,这是马克思无比认真的态度和严格的自我批判精神以及他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使然;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资本论》中融为一体,作为"三大批判"存在,是"超学科"意义上的整体性,这是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的称谓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任务使然.为了彻底完成历史的任务,三者必须融为一体,要在三者的互释中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资本论》不仅集中展现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而且揭示了由其构成的"现实的历史",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所以,《资本论》不仅是作为"一整块钢铁"的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而且是追求最严格的科学性的学术著作,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资本论艺术的整体三大批判辩证法

    新时代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根本遵循——研读习近平《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周向军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题中之义和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要求和基本经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好、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应当着重抓住的核心内容.新时代,习近平就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作出重要论述,科学指明了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时代指向与实践要求,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我们学习习近平的这一重要讲话,就要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贯彻落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习近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时代

    意识形态何以"没有历史"?——超越德国观念论的关键问题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解决路径

    李成旺
    5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观念论坚持观念、思想、概念的独立性,诉诸概念辩证法揭示世界与历史的真相,把全部人类历史变成了纯粹的思想的历史,人被仅仅当作人类历史实现自身目的的外在工具.系统阐释"意识形态何以'没有历史'",构成马克思、恩格斯超越德国观念论最为重要的问题.具体而言,即在哲学层面阐明物质生产运行机制,基于全面生产视域进一步阐明意识、精神生产的被决定性;着眼于人类客观历史进程,基于历史事实揭示意识、精神生产何以受现实经济关系的制约;强调只有诉诸生产方式变革才能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意识形态自身"没有历史"的深层根源,论证了只有"在劳动发展史中"才能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生成的重要理论环节.

    德国观念论思想史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劳动史

    生态劳动的出场逻辑、内涵特质和发展路径

    黄志斌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劳动的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劳动作为人类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遵循生态本性和规律、体现人民主体地位和生态福祉、关涉生态文明发展的劳动新形态.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劳动何以必行、何以释义、何以发展已成为学术界必须从学理上深度回答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生态劳动是劳动形态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向、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指向、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必然路向;彰显出人和自然之间良性物质变换、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得益彰;指向劳动主体生态素养涵育、劳动资料生态化变革、劳动对象生态化使用、劳动系统生态化协同的发展路径.

    生态劳动出场逻辑内涵特质发展路径

    科学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基本问题

    蒋红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正确理解和实践新质生产力的科学认识工具,要科学理解新质生产力,首先应当回答好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新质生产力从哪里来""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只有在这三个基本问题上形成正确认识,并将其作为整体来加以把握,我们才能根据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需要,持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与实践,以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早期人物革命精神及其价值启示

    吕惠东
    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最好注解.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及大革命时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共产党人,他们在矢志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使命中,在理想信念、奋斗意志、品格风范等方面展现出了崇高的革命精神风范,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人物革命精神的生动图谱.中国共产党早期人物革命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体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品格,推动了党领导革命事业的发展.学习弘扬中国共产党早期人物革命精神,对于新时代破解百年大党独有难题,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断铸牢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价值启示

    从"布尔什维克化"到"中国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建目标的转变与现实启示

    蔡文成马永钊
    9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建目标是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设想,考察中国共产党党建目标及其实践探索问题,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经验启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受到俄共(布)的影响,将党建目标最初确定为"布尔什维克化",该目标对党带来了双重影响.随着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党建目标必须在中国具体化,进而推动党建目标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历程,即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党内政治统一、利益代表广泛、坚持走群众路线、党内思想巩固、坚持民主集中制、重视作风问题的布尔什维克化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前提是要进一步推进党建目标中国化,使党的建设能够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提供重要保证,而坚持实事求是、系统布局以及独立自主的经验则有助于推进新时代党建目标的中国化.

    党建目标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化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