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张清华

双月刊

2095-2562

gdshxb@163.com

0668-2923438 2923292

525000

广东省茂名市官渡二路139号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查看更多>>《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原名《茂名学院学报》)属非营利性综合类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理论与应用研究、实用性技术成果(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社科)等方面的文章。自然科学版设有:化学与化工、生命与环境、机械与电子、计算机与自动化、信息与控制、数理与经济、建筑与管理等。人文社科版设有:政治、经济、法律、语言、文化、历史、教育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百年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话语的三重逻辑

    苏沛钰孙晓晖
    1-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话语的历史逻辑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百年进程中,勾勒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叙事话语演进的历史图景;其理论逻辑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化理论和经验基础上,将马克思、列宁的现代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实际结合,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叙事话语形态;其实践逻辑表现在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必须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话语的时代阐释体系、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话语的人民认同效度以及优化"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话语的国际传播路径。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话语的三重逻辑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揭示其多元面向,为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提供话语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话语百年演进三重逻辑

    百年探索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与现实意义

    姚瑶黄浩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党乃至全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的一条正确道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历的曲折探索、初步开拓、持续推进以及深化扩展等阶段的生成逻辑进行百年探索,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正确引导,中国共产党循着自己的方向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意义推动着我国平稳和谐发展,也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积极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生成逻辑百年探索

    全面抗战时期东江纵队干部培训工作的历史考察

    张勇刘红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东江纵队军政干部短缺问题尤为突出。战时环境下,从外地大量调入干部的可行性极小,自主培养军政干部提上了军队的重要议事日程。东江纵队干部培训工作以开办培训班为主,除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时事政治教育外,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及实战操习也是培训的重点内容;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沙盘展示、自我反省以及课外集体讲话等方式,注重发挥集体智慧,提倡教员与学员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东江纵队干部培训工作的主要历史经验包括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纵队领导层的亲自参与、培训内容紧扣战时需要、重视培养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干部。东江纵队的干部培训工作,夯实了队伍的组织基础,推动了东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为华南抗战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江纵队干部培训东江特委东江纵队军政干部学校全面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动员话语建构——以冀鲁豫边区戏剧工作为例

    田萌王凤青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剧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建构抗战动员话语的有效形式。中国共产党在冀鲁豫边区通过领导戏剧工作建构抗战动员话语,构建出了"控诉敌人侵华暴行""激发军民抗战斗志""动员边区民众参军参战"的抗战动员话语。中国共产党在冀鲁豫边区通过戏剧建构的抗战动员话语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即以明晰革命任务为前提,以阐明革命依靠力量为策略,进而实现抗战动员话语与大众话语交流互动的目标,以此强化了边区军民的爱国情感,强化了民众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达成了全民参与抗战的共识,在此过程中使民众支持抗战、拥护抗战。

    冀鲁豫边区戏剧抗战动员话语建构

    第三方诉讼资助制度之引入

    黎陈靥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方诉讼资助制度作为众多西方国家民事司法改革浪潮中的制度创新,目前在民事纠纷解决中已成为消弭诉讼势差、排除诉讼障碍的有效手段,体现着最大化提供民事司法服务和解决民事争端的诉讼社会化理念,这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根本利益至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相契合。因此,对于正处在深化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我国而言,应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的新发展观念,在顺应民事诉讼社会化发展的趋势下,尝试引入第三方诉讼资助制度,以解决经济能力处于中间阶层或因财政状况陷入困境的个体对于有价值案件的无力维权问题,补缺权利救济空白,全面提高民事司法资源的社会共享性,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整体正义的形成。

    第三方诉讼资助诉讼社会化社会整体正义实质平等

    广州市新移民地方语言的适应与教育

    秦绿叶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市新移民的数量随着城镇化发展逐年增加,他们为了适应粤语的交流环境,需要学习地方语言。广州不同类型新移民对地方语言的适应性不同,他们也会选择不同粤语教学途径。这些粤语教育主要有事业单位主导的公益教育、教育培训机构的有偿教育以及跟随电视媒体的自主学习。广州市粤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来穗新移民语言能力,便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粤语环境下的工作与生活。最后,提出了广州新时期的移民语言教育发展的建议。

    城市新移民粤语语言教育语言适应

    "场域—资本"理论视角下林语堂译介活动和传播研究

    马立己
    37-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是整个 20 世纪中国文化译介的典范,本文主要考察权力场域和资本作用对林语堂作品译介传播的影响,剖析在特定权力背景下林语堂译介的作品和传播特征。林语堂的译介活动体现了各类资本的共生与互动,对彼时中国文化的传播有重要作用,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对外译介提供了现代性阐释。

    场域资本林语堂社会学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翻译家——张焱

    王文峰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石油工业行业的资深翻译家,张焱见证了中国石油工业与石油科技翻译的历史变迁,其译著丰富,涵盖面广,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功不可没。其翻译语种包含俄语、英语和西班牙语,内容涉及石油工业整个产业链,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和石油科技翻译事业继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记录并挖掘了张焱翻译活动的基本史实,考察了他响应时代之需的翻译选择,提炼了他的翻译活动对于当时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意义。

    翻译史石油工业资深翻译家张焱

    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组态路径

    刘中艳吴依铃胡守辰李沐芸...
    46-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而创新是"专精特新"的核心,以广东省4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样本,采用fsQCA方法研究其产生高与非高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产生高创新绩效的路径有 5 条,非高创新绩效的路径有 7 条。其中高创新绩效存在 4 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即科研人员-数字技术驱动型、科研人员-技术背景驱动型、研发投入-数字技术驱动型、科研人员-企业规模驱动型。通过不同路径的分析发现,在实现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创新绩效中,技术人员结构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CEO技术背景和企业规模发挥着相对重要的作用。研究结论为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参考,助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小巨人"创新绩效组态路径fsQCA

    文化产业课程体验如何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幸福感

    谭富强杨大军罗梦柯刘和远...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高校文化产业课程体验对学生心理幸福感影响的机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 447 名参与者进行调查,使用SPSS中的Process Model插件检验链式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文化产业课程体验、自我价值感、学习动机和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性。(2)文化产业课程体验通过自我价值感和学习动机的中介作用,以及自我价值感和学习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学生心理幸福感产生影响。因此,文化产业课程体验可以正向预测学生心理幸福感,且可以通过学生自我价值感和学习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学生心理幸福感。这项研究为高校文化产业课程设计和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增强学生心理幸福感提供了途径。

    文化产业教育课程体验自我价值学习动机心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