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煤气与热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气与热力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建设部沈阳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 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煤气与热力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建设部沈阳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 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姜东琪

月刊

1000-4416

gasheat1978@126.com

022-27835310;27835848

300070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52号都市花园大厦21层

煤气与热力/Journal Gas & Hea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城市燃气学会会刊。主要刊登城市燃气和热力方面的技术性和学术性论文、生产总结、专题综述、技术简讯。读者对象为全国各地燃气公司、热力公司、有关设计院、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有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息动态

    后插5,后插9,后插17页

    基于燃气安全的采集运营管理平台的实践

    纪育博王欢丛培雪张正增...
    后插25-后插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燃气企业传统采集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数据采集、设备运行监控、数据分析与应用3个方面,建立基于燃气安全的采集运营管理平台,实现设备管理、协议管理、安全管理、用气统计分析与预警、设备异常管理、通信质量分析监控等功能.对采集运营管理平台应用效果进行阐述.

    数据采集运行监控数据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论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后插46页

    国外减污降碳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朱瑞娟吴媛媛
    后插34-后插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能源结构角度出发对发达国家减污降碳的经验进行分析,从能源品种减污降碳效果分析可知,减煤、减油、增气、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先清洁、再低碳、最后无碳化路径是发达国家已经证实的能源转型路线.将中国的空气污染物标准限值和污染物实测值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从二氧化碳排放量等角度对中国面临的减污降碳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中国高碳高污染的症结是对煤炭的高度依赖.借鉴发达国家减污降碳的经验,总结出先清洁、再低碳、最后无碳化的路径是中国减污降碳的较好路径.

    碳中和低碳发达国家减污降碳能源结构能源转型

    长距离定向钻穿越高硬度山体施工技术分析

    王传惠同国普陈广明姚泽鸿...
    后插22-后插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工程长距离定向钻穿越高硬度山体为例,分析该工程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问题,分析施工技术可行性及应对措施.

    长距离水平定向钻高硬度山体岩石

    压接式涂覆碳钢管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应用

    遇子一
    后插18-后插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钢管及安装工艺存在的问题,对压接式涂覆碳钢管管材、安装工艺及技术要点、优势进行分析.举例说明压接式涂覆碳钢管在老旧小区燃气管道改造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阐明压接式涂覆碳钢管是一款值得推广的新型管材.

    涂覆碳钢管燃气管道改造新型管材压接式连接

    城镇燃气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李冬郑力博牛梦雅
    后插31-后插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对标原理,基于城镇燃气企业生产运营特点,建立城镇燃气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根据管理水平、作业效率、生产运营成本、服务水平,对城镇燃气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进行定量评价.介绍对标管理及类型,给出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

    城镇燃气企业生产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对标管理

    基于YOLOv5网络模型的户内燃气安全检查仪

    薄军未力丹
    后插28-后插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基于YOLOv5网络模型的户内燃气安全检查仪,在燃气公司工作人员不入户的情况下,实现燃气泄漏检测、简单隐患识别、检查结果告知等功能.对检查仪的功能、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隐患识别算法进行探讨.采用该检查仪,未用气接头未封堵、软管老化、管道锈蚀的隐患识别准确率较高,无管箍、无烟道、烟道破损的隐患识别准确率较低.

    户内燃气安全检查泄漏检测YOLOv5网络模型隐患识别

    低温球罐绝热层对管道结构强度影响的研究

    席蓉陈叔平余铁浩张喜宝...
    后插10-后插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低温球罐夹层管道在压力载荷、温度载荷及绝热层位移约束的作用下,局部出现应力集中,极易造成管道结构疲劳破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进液、储液、排液工况下绝热层对管道应力及变形的影响.绝热层增大了管道刚度,削弱了膨胀节补偿能力,限制了管道变形,导致管道吸收冷收缩作用力和力矩的能力下降,因此进液、储液、排液3种工况下管道有绝热层模型中的应力极值比无绝热层模型相同位置分别增大160.78%、57.84%、26.26%.经应力评定,一次加二次应力均远大于一次局部薄膜应力,说明二次应力是引起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管道直管段与弯头连接区域等效应力变化梯度极大,等效应力随着与弯头位置的距离增大而呈现迅速衰减趋势,故弯头容易成为结构高应力区.进液工况下管道应力最大,是此类低温设备最不利的工况.需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提高管道变形补偿能力,降低管道应力.

    低温球罐夹层管道绝热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