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

李一

月刊

1006-8899

meishuguancha@sian.com

010-64813419 64891166-2429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一号

美术观察/Journal Art Observat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继承《美术史论》(1981)。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美术创作和美术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介绍当代艺术家及作品。读者对象为美术家、美术院校师生、美术研究工作者及业余爱好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投稿说明

    2页

    卷首语

    牛克诚
    3页

    展览的主体性建构

    缑梦媛
    7页

    当代艺术策展的历史意识与中国语境——专访高名潞

    缑梦媛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系及建筑史系高名潞教授在访谈中回顾了过去四十年的当代艺术策展经历和理论建构,探讨了展览策划与理论研究的关系、展陈空间对作品的影响、展览主体性的转移等问题.在艺术家的创作大多从个体出发、艺术批评较为沉寂的今天,依然有必要通过策展和理论的紧密结合发现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创新点,并有意识地建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中国当代艺术策展艺术批评元理论意派

    共情场域与二次传播——策展实践中的新思考

    吴洪亮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美术展览的形态已经进入了综合场域的时代.随着作品本身、场馆空间和展陈中各类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展览为核心展开的场域建构及传播方式的变化则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在多年的策展实践中,致力于从观众体验出发建构唤起情绪共鸣的整体氛围,并借鉴传播学等跨学科的经验,整合戏剧、音乐、舞蹈、建筑等领域的多种艺术形式,试图摸索出一套综合、实用的展览工作方法.

    策展场域建构共情二次传播

    温度与共鸣:美术馆展览的主体性建构与社会互通

    王绍强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现代美术馆展览中主体性建构的重要性及其与社会互动的融合.通过对今年举办的广州设计三年展"有温度的存在"进行分析,揭示了展览如何通过策展理念、展品选择、空间设计和文本解说等方面来传达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文章着重讨论了观众互动在促进展览主题共鸣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展览如何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语境中与观众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实现艺术与公众之间的深层次沟通.

    展览主体性策展理念文化共鸣社会互动现当代美术馆

    流动的主体:展览建设与意义生产

    何桂彦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展览的主体建设不仅贯穿着整个中西展览史,并且,其"主体性"始终处于动态、流变的状态.对于17世纪法国的沙龙展来说,展览制度的设计与建设是关键.进入现代艺术阶段,现代主义的叙事成为核心的任务.与此同时,画廊制度与美术馆制度影响着展览的意义生产.后现代主义时期,展览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剧场化、空间的转向都对既定的展览制度提出了挑战.今天,伴随着新媒介、新技术的发展,展览如何完成主体性的建构,如何实现自身的意义生产,以及带给观众更好的审美体验等,都成为艺术界关注的话题.

    沙龙展现代主义叙事策展人制度美术馆时代意义生产

    描绘今天世界的"野草"——浅议第八届横滨三年展的策展方法

    卢迎华刘鼎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第八届横滨三年展为例,通过分析展览的问题意识、展览主旨的内涵、展览章节的构思、展览叙事的建构和展览语言的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呈现笔者对于展览创作的思考与实践.

    第八届横滨三年展双/三年展策展展览创作展览语言

    展览,为了作品的"增殖"

    徐累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品是对"世界"的诠释,展览是对"世界"的抵达,两者内外有别,各有使命.本文通过对几个展览案例的自述,解析如何因地制宜,巧立展题,借用博物馆的固有资源,让作品在公共空间中获取整体性的开放意义,其实践过程也引入文学、戏剧、建筑、园林等其他机制拟化"视觉艺术",使得展览在"时间"序列中扩大"空间"维度的想象力,并以故事性的叙事形态,更好取得观众对展览内容的感知,从而使作品达到"增殖"的效应.

    共性时间复调真幻事件

    在名画光晕中:美术史中的《捣练图》

    黄小峰
    3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本文对一件作者权和时代归属模糊的名作——传北宋赵佶摹唐张萱《捣练图》—进行了新的研究.通过对《捣练图》的收藏史、出版史和图像语境的考察,本文勾勒了这件手卷绘画进入现代美术史写作并被塑造成为古代美术史经典作品的历程.与将它置于唐代艺术语境中来看的观点不同,本文将植根于宋代语境来观看此画,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社会为何要塑造带有浓郁唐风的纺织图像.

    《捣练图》冈仓天心高培兰《女孝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