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

李一

月刊

1006-8899

meishuguancha@sian.com

010-64813419 64891166-2429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一号

美术观察/Journal Art Observat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继承《美术史论》(1981)。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美术创作和美术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介绍当代艺术家及作品。读者对象为美术家、美术院校师生、美术研究工作者及业余爱好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化与再造:《揭钵图》图式来源新探

    宋艳玉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钵图》是中国古代绘画中以佛教因缘故事为题材创作的艺术作品.存世《揭钵图》中出现了大量与佛传"降魔成道"图像相同或类似的图式,学界多认为是前者吸收或借鉴了后者的图式.但仍存在一些疑问,如《揭钵图》中的"鬼众"为何借鉴"降魔成道"图像中的"魔军"形象?明初佛经扉画《鬼子母揭钵》将"降魔"和"揭钵"融于同一画面,被视为"另类",其图式来源是什么?本文通过图像对比及文献研究发现,唐代时,"佛化鬼子母"与"降魔成道"曾杂糅于一个图像之中,用以表现佛陀对内、外魔的降伏,被称为《降魔图》.北宋时,随着世俗文学中揭钵故事的发展与流行,"佛降鬼子母揭盂(钵)"逐渐成为独立的壁画题材.而后世《揭钵图》正是在其壁画稿本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揭钵图》既是佛教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又是佛画图式跨媒介传播的典型.对《揭钵图》图式来源的探究,一方面可以还原该图像形成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进同类相关题材研究的深入.

    《揭钵图》图式来源"降魔成道"分化

    南宋山水画中建筑空间的构建——基于马远、夏珪作品的考察

    赵柘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山水画注重其建筑空间的构建,反映了山水画的诗意空间追求和审美倾向.这种空间构建反映在南宋院画家群体的山水画作中.本文立足于南宋院画家代表马远、夏珪的山水画作品,以其中的宫苑园林、村舍民居以及寺观建筑为对象,分析其空间构建特点和规律,为当前城市山水画的创作提供视觉资源.

    南宋山水画建筑空间视觉资源

    浅析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均衡"——以《若耶溪西子浣纱石》为例

    莫里加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宾虹的笔墨语言具有均衡的特点.均衡则是笔墨语言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构成了画面的对立统一关系.本文以黄宾虹的晚年作品《若耶溪西子浣纱石》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阴阳布局、线条部署和虚实关系所形成的均衡,剖析黄宾虹的笔墨语言如何在画面中形成均衡的状态.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具体分析,揭示了黄宾虹在山水画创作中对均衡的追求和实现方法,以及如何将传统哲学思想融入山水画创作中,从而实现了艺术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

    黄宾虹笔墨均衡阴阳虚实

    从容势到拟象:今体山水与墨法的兴起

    韦宾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盛唐以前,山水画主要以勾勒填色为主,这种方法到盛唐被完善,即所谓古体山水.同时也出现了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强调以书入画的今体山水.皴法即在今体山水中出现,当时称为破墨.到了晚唐,在破墨的基础上又演化出泼墨等技法,形成了"水晕墨章,兴我唐代"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唐代的自然论及宗教思想影响有关.

    今体山水皴法墨法

    禅境与文心:牧溪绘画意境的构建

    呼志远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禅宗的禅理、禅意、禅境在禅僧士大夫化、士大夫禅僧化的社会背景下,引导中国绘画以超自然、超社会、超世俗的理念,向着深邃的禅宗意境发展.以"墨戏"形式创造出的造型怪诞、笔墨粗放、情绪饱满的禅宗绘画,为中国传统绘画开创了一片新天地.结合牧溪的传世作品和文献资料,可知其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文人画和禅画的双重特性.禅境和文心是牧溪绘画意境的主要因素,并构成了其绘画的特殊风格.

    禅宗禅画文人画禅境

    山水"人迹":再议八大山人的山水观照与遗民旨趣

    陈薇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八大山人作品中蕴藏奇特而怪诞的各种"密符"是历代研究者的研究主线,但主要聚焦于花鸟画而缺乏对其山水画的研究.将八大山人的山水画立足于中国山水画中的"人迹"演变历程中、追溯其山水画写意精神的源流,依据其山水画作中钝秃笔法、半僧半道、半哭半笑、无水无土及翻白眼的各类"画眼"与"人迹",探究他运用符号表达图像构造与心态写照,并以此充当研究八大山人点景人物山水画之重要补遗.

    八大山人点景人物画眼人迹遗民

    协调统一 收放自如——保彬图案思想研究

    董博超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彬是新中国这片热土上培养出来的教育家、艺术家,对教学、创作以及管理领域的更高追求贯穿了其一生.如今对保彬艺术作品的分析已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重要议题,对其图案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挖掘亦日渐起步.立足现实生产生活、活用"变换统一"、高于"自然"的"张弛有度"以及博古通今的教学理念是保彬图案思想的核心,这四点体现了保彬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与理解力、深耕图案的感染力、"物我相通"的自然感知力以及审时度势的判断力.保彬在传统缜密的图案发展脉络中探寻到了一种独特且具有分量的表达方式,如今对其图案思想的再回首无疑对图案史梳理、学科教学以及图案创作等方面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保彬艺术设计教育图案理论

    一扇在手:南宋宫廷与临安市场之间的自由画家

    彭慧萍
    8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自由画家"(freelance painter)一词,指涉长久以来一向被学界忽视的南宋临安民间画家.此类民间画家到处接活,以临时性、一次性的契约模式服务于宫廷,然而后世文献却常将之笼统归类为"宫廷画师".通过分析陈清波、李东、赵彦、徐确等民间自由画家的谋生模式,辄可归结,南宋临安除去"御前画师""非御前画师"两大类型的宫廷画师外,存在着第三种与宫廷之间具有松散联系的民间自由画家.这是一批混杂性阶级(hybrid class),平日于都城街道开扇铺(fan shops)营生,偶尔才以"和雇"或"和买"等形式,将扇画(fan paintings)销售至宫廷.南宋帝王在收购此批宫外人作品的同时,如何允许牙人(brokers)、行会(guilds)等市场经纪人,保护画家自身的权益?自由画家如何增加利润,将销售对象从平民百姓拓展到宫廷贵胄?画铺与画铺之间又如何相互较劲,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生存?借由区分宫外与宫廷画师谋生模式之不同,本文破除南宋院体风格的迷思,并将艺术与劳工放入宏观的南宋官僚机构的大历史脉络中考察.

    南宋画院自由画家宫廷画师和雇行会牙人

    波普浪潮——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现象及其批评

    夏天
    9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回顾波普艺术的概念、现象及其批评状况.回顾劳伦斯·阿洛维的两篇评论将帮助我们重识早期波普艺术的文化人类学维度.约翰·科普兰斯以扼要清晰的论点阐明了波普艺术在何种程度上区别于抽象表现主义,因而更像是一种典型的美国艺术.反对波普的批评家认定它是一种低级的趣味,因为它们远离了绘画媒介或元语言的探索,反而拥抱起大众文化与市场逻辑.列奥·施坦伯格将波普与更为宏大的理论框架联系到一起,为波普研究的正典化提供了图像学的维度.近年来,托马斯·克洛与哈尔·福斯特的专著研究回到了阿洛维的最初定义,就波普艺术与其所处的光谱两端——流行文化与美术馆传统——的关系展开分析,这为波普艺术研究打开了全新的视野与面貌.

    波普艺术劳伦斯·阿洛维平台式画面民间艺术

    艺术为公众?——美国《国家艺术基金战略规划2022-2026》中的矛盾性征候读解

    安燕玲段运冬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公布了《国家艺术基金战略规划(2022-2026)》,从艺术与公众、艺术与社区福祉、艺术服务力和艺术领导力等几个方面,对未来艺术的资助与发展进行了战略布局,以修复2020年疫情以来全球变化语境带来的影响,完成美国社会恢复之建设目标.本次战略规划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艺术对公众的服务,重新回归艺术文化服务公众之原初构想.如果跳出文本观照现实,在"历史语境—社会现实—文本理念"的互动中审视新公布的战略规划,会发现其战略理念的实现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亟需对战略计划的救济式介入、大众化普及、艺术式福祉、艺术服务力、领导力管理等问题行征候式析解,以寻求变化世界里国家对艺术的有效资助方案.

    美国NEA艺术为公众艺术战略规划结构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