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煤炭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炭工程
煤炭工程

章新敏(执行)

月刊

1671-0959

mtgc@coale.com.cn

010-82276677、6679

100120

北京市德外安德路67号

煤炭工程/Journal Coal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内容包括煤炭工业有关方针、政策、法规;交流煤炭工业基建体制深化改革经验,报道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施工中的新成就、新经验、新动向和各专业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先进经验。直接涉及到的专业有采矿、机电、机制、土建、选煤、环保、技经、管道运输、公路、铁路、桥涵、暖卫、给排水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疆煤外运经济性分析研究

    孙宝东倪炜郝秀强李会强...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疆煤炭外运经济性差的问题,基于近几年我国煤炭供需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疆煤出区的主要目标市场煤炭需求量,梳理了新疆哈密和准东煤炭主产区至各目标市场的运距运费及市场价对比情况,重点研究了疆煤运至不同区域的经济性.研究表明:近三年内哈密和准东地区煤炭市场价一直处于低位,与其外运目标市场均存在一定的价格差,且在疆煤市场价与各外运目标省份及黄骅港保持一定差值时,煤炭出疆具备一定经济性.

    新疆煤炭产业煤炭保供疆煤外运煤炭市场

    矿区规划环评在协调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矿区有序开发中的作用

    周金余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矿区规划环评如何协调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矿区有序开发的问题,以神东煤炭基地新街台格庙矿区总体规划环评为例,在对矿区总体规划方案布局、周边地下水资源环境特点进行充分调查识别清楚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矿区规划布局与地下水水源地的空间冲突,以及矿区南部矿井开发对红碱淖地下水流系统水资源影响,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矿区开发布局、规模及时序优化等优化建议,较好地协调了矿区煤炭开发与地下水环境保护关系,实现矿区有序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煤炭矿区规划环评地下水资源保水采煤

    冲击地压矿井近距离煤层被保护层工作面布置方法研究

    解嘉豪韩刚姚锐曹京龙...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护层开采是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有效手段,被保护层内工作面的位置对于保护层的防冲效果至关重要.针对冲击地压矿井被保护层工作面位置的量化确定问题,以葫芦素煤矿近距离煤层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半无限平面体受垂向载荷模型,理论分析了被保护层煤体高应力区分布特征,将被保护层工作面的布置方案问题简化为工作面最佳水平错距的选择问题,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思想的最佳水平错距优选方法,即:构建最佳水平错距的AHP 结构模型,求解各因子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矩阵,建立FLAC2D 数值模型并求解水平错距取值范围,加权计算得到取值范围内的最佳水平错距.研究结果表明:① 被保护层煤体存在一侧采空煤体区、两侧采空遗留煤柱区以及应力恢复区3 处高应力区,以及2 处呈对称分布的应力降低区;②对主要巷道掘进、维护及工作面回采有利的水平错距取值范围分别为50~75 m、80~140 m和40~100 m;③ 基于AHP分析方法,确定对主要巷道的掘进、维护以及工作面回采综合有利的水平错距为60 m.研究结果可为冲击地压矿井近距离煤层被保护层工作面的布置提供依据和方法.

    冲击地压矿井近距离煤层工作面布置被保护层水平错距层次分析法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合理放煤工艺参数研究

    李正杰陈万辉周鹏刘绪玉...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连沟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放煤工艺参数确定的合理性问题,通过实测特厚煤层单轮顺序放煤时单个支架的连续放煤时间,在倾向方向基于"大、中、小、微"放煤理念确定了"大"放煤、"中"放煤、"小"放煤、"微"放煤的循环内位置和放煤间距;在走向方向通过布置多点位移计测试了不同顶煤高度、不同循环时的顶煤运移轨迹曲线,得出在倾斜方向的顶煤移动轨迹曲线方程,确定不同放煤步距时的工艺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单放煤口充分放煤时,工作面倾向方向影响距离6~12 架,倾向单架放煤影响半径平均 7.6 m;循环内两端"大"放煤、中间"中"放煤、其余"小"放煤和"微"放煤交替;本架放煤在垂高 12.3 m 层位的走向影响距离平均4.9 m,在垂高8.3 m层位的走向影响距离平均 3.8 m,拟合确定了不同放煤步距的顶煤走向运移方程,理论得出循环步距0.8 m比 1.6 m减少煤炭损失 694 t.研究结果为指导不连沟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合理放煤和提高资源回收率提供依据.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放煤工艺参数顶煤走向运移

    小保当一号煤矿特大型智能主运输系统设计

    张广龙史志红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小保当煤矿主运输系统大运量、高带速、高带强的特点,进行了技术方案的分析研究并对各部带式输送机均采用了最佳配置设计.文章介绍了采用多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对主运输系统的各个具体环节进行的优化设计,包括:采用智能化设计技术,实现主运输系统的远程集中控制、协同运行和无人值守;采用特大型装备设计技术,对系统关键位置及重要部件进行分析研究,确保安全;采用井下煤水分离技术,对原煤进行脱水处理,避免"水煤"隐患;采用动力学分析技术,对多种不利工况下的输送带张力特性进行模拟,优化设备布置.最终实现了国内井下总运输距离最长、装机总容量最大的煤炭主运输系统的智能化、无人化长期连续平稳运行,为国内特大型矿井的煤炭主运输系统设计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特大型主运输系统智能化煤水分离动力学分析

    胜利能源储运中心智能化建设方案设计

    陈玉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推进煤矿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增强煤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胜利能源储运中心地面生产集控系统进行了智能化升级设计.在提高装备可靠性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基础上,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以集成和利用全流程信息资源为起点,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控平台为依托,兼顾储运中心实际生产、管理与销售情况,制定智能化储运中心"执行层、管理层、决策层和平台层"的总体架构,建立"平台协同运营、工厂智能生产"两个层面的业务控制管理系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及优化算法分析、发掘和发挥数据源的价值,实现储运中心业务全流程的智能化生产、管控协同与服务模式创新.

    智能化系统大数据AI视频巡检机器人数字孪生

    煤矿超高大主井井塔设计

    张伯林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型矿井、尤其寒冷地区矿井,井筒提升系统多采用井塔提升,井塔是矿井生产重要的工业建构筑物.通过对塔然高勒矿井主井井塔体系布置、结构整体分析、基础设计、结合实际设计及建设经验,介绍主井井塔设计要点及设计注意事项,特别是为在人工快速解冻冻融土地基上建设井塔提供了设计参数和经验,为煤炭矿井主井井塔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

    主井井塔双提升机体系布置结构计算不规则筏板基础人工快速解冻

    新巨龙选煤厂煤泥深度浮选工艺研究与应用

    马新涛万光显王凤其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高效利用稀缺炼焦煤资源,针对新巨龙选煤厂部分细粒级精煤未浮出,浮选尾煤灰分偏低的问题,采用"三次浮选"代替"二次浮选",即用 4 台 5 室浮选机进行一次浮选,保证浮选尾煤灰分达到70%以上;利用原先的4 室和3 室浮选机进行二次浮选对一次浮选精煤降灰,二次浮选精煤灰分达到8.5%以下,二次浮选尾煤经过浓缩压滤脱水后作为中煤产品;最后用1 台3 室浮选机进行三次浮选对二次浮选高灰精煤降灰,三次浮选精煤灰分控制到11%以下,三次浮选尾煤返回二次浮选作为补水.解决了原先浮选工艺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浮选入料截粗改造,改善其粒度组成,优化浮选效果.煤泥深度浮选工艺改造后,煤泥灰分达到 70%以上,发热量降低至1350 kcal/kg,较改造之前煤泥灰分升高 23 百分点,发热量降低 1650 kcal/kg,总精煤产率提高 1.49百分点,中煤产率提高2.39 个百分点、煤泥产率降低2.92 百分点,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炼焦煤浮选入料截粗深度浮选三次浮选

    煤矿超长斜井破碎地层敞开式TBM掘进技术与应对方法研究

    刘全辉汪青仓宋朝阳赵一超...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TBM因施工安全、自动化程度高、掘进速度快等特点,已成为斜井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掘进装备.西部弱胶结地层围岩强度低、承载能力差,TBM在穿越破碎地层时发生塌方、卡机、栽头和掘进偏斜等风险概率较高,为此开展了西部煤矿超长斜井破碎地层敞开式TBM掘进技术与应对方法研究.基于可可盖煤矿斜井穿越地层和工程条件,制定了适应地层条件的TBM掘进参数调整方案,提出了刀盘转速、撑靴压力、刀盘扭矩、推进速度等掘进参数的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发挥了TBM高效掘进的性能;提出了斜井穿越破碎地层时,钢拱架、超前注浆、锚网支护等综合围岩加固方法;优化了辅助作业设备的配置方案及掘进作业流程,形成了注浆加固、围岩强支护、设备随掘协同的破碎地层安全施工技术,保障了可可盖煤矿斜井破碎地层敞开式TBM的安全与快速掘进.

    矿井建设超长距离斜井TBM围岩支护快速掘进

    煤矸石混凝土沿空留巷围岩加固控制技术研究

    赵金旺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神东矿区工作面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煤矸石混凝土的配比优化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开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与煤矸石混凝土加固体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煤矸石混凝土加固巷帮与高预应力、强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能够有效控制沿空留巷围岩的变形,保持沿空留巷的稳定.基于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煤矸石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以及巷内、巷帮支护的相互关系,最终优化得出最佳支护方案,此外提出了沿空留巷支护设计的原则,旨在为神东矿区的无煤柱开采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通过本研究,不仅对沿空留巷的支护技术进行了创新和优化,也为类似的矿山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沿空留巷煤矸石混凝土配合比围岩支护控制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