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煤炭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炭工程
煤炭工程

章新敏(执行)

月刊

1671-0959

mtgc@coale.com.cn

010-82276677、6679

100120

北京市德外安德路67号

煤炭工程/Journal Coal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内容包括煤炭工业有关方针、政策、法规;交流煤炭工业基建体制深化改革经验,报道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施工中的新成就、新经验、新动向和各专业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先进经验。直接涉及到的专业有采矿、机电、机制、土建、选煤、环保、技经、管道运输、公路、铁路、桥涵、暖卫、给排水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龙东煤矿关闭退出空间资源立体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张照伟孙强左磊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退矿井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是推动老矿区转型发展和煤矿全生命周期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关退矿井资源利用效率,以龙东煤矿为背景,阐述了关退矿井空间资源现状,总结了矿井关闭退出九大特征;分析了当前关退矿井资源利用模式的不足,表现为"一矿一模式""局部资源利用"等开发模式单一、空间开发利用失衡等问题;重点围绕"能否利用、怎么利用、利用关键点"三个方面,提出了"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先期启动、滚动发展"的开发策略,构建了"一核两翼多点"关闭退出矿井空间资源立体化开发利用模式,规划打造关退矿井资源利用示范工程,预期成果可为我国关退矿井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退矿井空间资源开发策略立体开发模式

    曹家滩煤矿煤矸石规模化注浆充填设计与应用

    郭振亮丁维波李岚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曹家滩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矸石固体废弃物堆积,造成地面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设计了一套煤矸石规模化注浆充填工艺,包括煤矸石的破碎、制浆、泵送及管道输送等流程。采用"三级破碎+球磨制粉"的"多破少磨"地面破碎制浆方案,通过邻位注浆充填工艺将煤矸石浆液注入井下采空区的冒落带,实现了一期100 万t/a煤矸石规模化处理。现场应用表明,浆液扩散效果良好,钻孔1 和钻孔2 现场实际处理煤矸石量为38000 t,理论计算可处理煤矸石量为46888。6 t,堆积高度和扩散半径符合预期,有效减少了矿区环境污染,降低了煤矸石外运成本,实现了煤矸石规模化处置。

    煤矸石充填开采注浆充填工艺

    条带充填绿色开采回收压覆煤炭资源支巷宽度研究

    陈全秋项瀚赵宝友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西三元煤业3 号煤条带充填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固支梁理论模型,分析了条带充填开采支巷顶板的变形与受力特征;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循环间隔条带充填开采支巷间的相互作用及支巷围岩的塑性区分布特征,综合理论解析研究结果并结合三元煤业充填工作面实际条件,确定多轮循环间隔条带充填开采支巷的合理宽度为 5 m;最后,通过工程实践验证了支巷宽度的合理性,实现了压覆煤炭资源的安全采出,促进了三元煤业的绿色可持续开采。

    压覆煤炭资源条带充填绿色开采固支梁支巷宽度

    煤矿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模式研究

    王振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运行目标为绿电作为煤矿生产支持性电源,力求最大限度的减小煤矿生产对电网的调峰需求。文章首先总结归纳了不同工作制下煤矿负荷的运行特性,结合该特性分析了风光发电与之在电力、电量上的匹配关系,得出了瞬时发电电力盈余较大、整体用电电量缺额较大的矛盾情况。针对此矛盾情况,分析了储能充放电流程以及其削峰填谷、平衡消纳电量的支持性作用。提出了微电网"源荷互动"的控制策略。

    煤矿源网荷储一体化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微电网

    我国露天矿闭坑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张洪蔡忠超刘英璐林淋...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露天矿山闭坑是一个用时较长、涉及面广且政策性强的行政管理的工作过程,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高度关注。借鉴国外经济发达或矿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机构的矿山闭坑实践,结合国内矿山闭坑机制现状、露天矿闭坑种类、矿山闭坑管理及面临的技术问题,基于国家法律及制度提出露天矿闭坑专项财经资金保障机制、煤炭露天开采用地模式改革、露天矿闭坑机制贯穿于露天矿全生命周期以及加强露天矿闭坑能力建设的思考及建议,有助于完善我国露天矿闭坑机制,对企业信誉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露天矿闭坑机制利益相关方财经保障用地模式全生命周期

    煤矿钢井架结构设计要点探讨

    刘矿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井架因良好的结构性能在大中型煤矿的竖向提升中被广泛应用。为了研究四斜柱式钢井架设计的布置选型、受力分析、荷载组合等设计要点,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同一模型分别采用不同规范的分项系数进行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按照新规范的分项系数进行设计更安全,同时提出了重视前期方案设计、进行参数化、模块化设计的建议,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对照。

    钢井架破断力工作荷载分项系数应力比

    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设计探讨

    李海瑞黄亮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防工程是保障公共财产的重要保障,它既是保护公共财产的基础,又是促进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针对矿区新建单体建筑报送规划时对人防工程提出的配套要求,结合矿区人防工程实际案例,通过梳理地下人防工程设计,分别从围护结构设计、出入口设计、平战结合设计、消防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总结了实际工程中的相关经验。该项目设计特点在于:在两个防护单元共用一个直接对外出入口,有限空间内既满足消防又最大化利用空间,同时减少人防门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人防地下室地下车库平战结合消防设计

    基于SOA-RF智能算法的深部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林中湘张彪柴君锋朱泽斌...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开采扰动作用下深部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是一项技术难题。为了研究深部沿空巷道在动载荷作用下位移及应力场的演化特征,以高家堡煤矿 103 工作面为背景建立数值模型。然后,利用FLAC3D软件分析了动载作用下深部沿空巷道位移及应力场演化特征。最后,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巷道响应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重要性得分,不同动荷载因素作用下巷道围岩对动荷载幅值响应最为明显;不同动载幅值作用下巷道最大变形速率达到 17。5 mm/MPa,两帮最大变形速率达到16。1 mm/MPa,塑性发育最大速率达到3552。5 m2/MPa。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动载荷条件下的经验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让压-支护"协同控制技术,以缓解沿空巷道围岩变形。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了协同控制技术的可行性。

    深部开采沿空掘巷SOA-RF智能算法动载作用支护参数

    松散软弱围岩煤巷高效掘进及支护工艺优化研究

    徐钰斌赵启峰耿宁蒋大峰...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芦岭煤矿9#煤层松散软弱围岩煤巷掘进技术难题,分析松散软弱围岩煤巷高效掘进支护主要影响因素及优化关键支护工序,并实现松散软弱围岩煤巷挖底、控顶、护帮整体控制效果,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芦岭煤矿Ⅱ946 回风巷掘进支护方案及高效掘进工艺进行计算机模拟,设计松散软弱煤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措施,即"注浆锚杆(锚索梁)超前主动支护+协同柔性支护"工艺,现场试验表明芦岭煤矿Ⅱ946 回风巷每日掘进从 2。4 m增加到 3。0~3。6 m,控制了松散软弱围岩的变形,提高了掘进效率。

    松散软弱围岩高效掘进支护工艺优化掘进效率

    煤巷扩帮增跨围岩稳定性研究及支护参数设计

    高亮杜君武王琳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工煤矿开采过程中有时面临原有巷道断面尺寸不能满足正常生产而需要扩帮的情况,针对扩帮增跨存在巷道围岩稳定性降低、扩帮施工工艺及支护设计等问题,以汇兴煤矿 5-2 煤层北翼盘区带式输送机巷赋存情况和现有支护条件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扩帮段围岩安全稳定性和顶板极限跨距,论证了北翼盘区带式输送机巷扩帮增跨可行性;对比分析了扩帮前后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塑性区发育特征和护巷煤柱安全稳定性,并结合巷道支护极限自稳平衡拱理论得出北翼盘区带式输送机巷扩帮前后两帮破坏深度基本不变,扩帮后顶板破坏高度和极限平衡拱高度分别增加了13。1%和10。9%。基于此,确定了扩帮段支护参数,提出了"扩帮前顶板补打锚索、扩帮时及时支护新掘顶板及扩帮侧帮部"的施工工艺。最后,进行了扩帮施工及支护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扩帮段围岩内部未见明显裂隙,围岩表面未出现明显片帮和移动变形,巷道整体安全稳定。

    煤层巷道扩帮增跨数值模拟围岩稳定性支护设计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