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煤炭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炭技术
煤炭技术

郭滨

月刊

1008-8725

mtjs0457@sina.com

0451-55646369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古香街30号

煤炭技术/Journal Coal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期刊,是集技术性、实用性、导向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煤炭技术类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沙梁东井田含煤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王普仲乃亮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红沙梁东井田下白垩统老树窝群含煤地层展布规律的研究,结合区域构造及沉积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含煤地层呈现为一个小型煤盆地形态,其含煤性呈中西部好,向四周逐渐变差的趋势;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主要有扇三角洲、湖泊、湖泊三角洲,其间的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与滨湖沼泽环境为全区的有利成煤环境,形成了区内的 4层可采煤层.

    含煤地层下白垩统沉积环境红沙梁东井田

    盘州地区峨眉山玄武岩组煤夹层储层特征初探

    唐代学王艇冯运富田永红...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松河井田煤层气探井及相关资料,论证了该区峨眉山玄武岩组煤系夹层 32#煤层发育情况、煤层特征等;对比分析了玄武岩组煤系夹层 32#煤与龙潭组 3#煤在煤体结构、煤层厚度、渗透率、含气性等煤储层特征,认为玄武岩组 32#煤层气抽采前景较好,可作为龙潭组煤层气地面抽采的有效补充.

    峨眉山玄武岩组煤系夹层储存特征松河井田

    基于改进互相关法的采掘机震源超前探测技术与成像方法研究

    方珍珠豆浩刘惠洲昌李宁...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井下随掘超前探测技术的发展,对于巷道的安全高效掘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比掘进机震源信号和传统震源信号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的互相关函数处理方法,将连续震源勘探问题转化为单炮震源勘探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验数据完成了对随掘地震超前探测数据的处理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互相关函数处理方法能有效地将掘进机震源信号进行脉冲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巷道前方精细探测的目的,具备显著的现场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随掘地震矿井地震超前探测掘进机震源互相关法噪声勘探

    盐边县温泉井田煤质特征及用途评价

    牟文阳伟唐晓林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边县温泉井田的地质勘查程度已经不能满足中型矿井开采的可行性研究,因此,需要对该地区的煤质特征及工艺性能进行进一步研究.温泉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大荞地组,煤层结构简单,共含可采煤层 7 层(全区可采 3 层,局部可采 4 层),各煤层平均厚度 0.41~0.83 m.宏观煤岩组分以半暗煤为主,次为半亮煤;多呈不规则的细-中条带状、线理状产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有机显微组分含量较高,灰分变化大,硫分、水分低、浮煤挥发分含量高,发热量大;流动温度、软化温度均以中等程度为主,煤灰成分主要为SiO2、Al2O3 和Fe2O3,煤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与温度呈正相关,而煤灰黏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因此,综合认为温泉井田主要可采煤层属低-中灰、特低硫-低硫、中高-高发热量的煤,主要利用方向可作为优质炼焦配煤,用于生产冶金焦炭.

    盐边县井田煤质特征优质炼焦配煤

    复杂条件下深埋条带采空区TEM探测技术

    马炳镇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郊区的电磁环境较为复杂,为实现复杂条件下深埋煤矿条带采空区有效探查,采用施工装置灵活、对低阻积水采空区响应敏感的TEM(瞬变电磁法)进行探测.先对勘探区地表探测条件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介绍,然后讨论了条带采空区覆岩三带发育规律与围岩介质电性特征,分析其探测目标体与围岩介质存在较明显的电阻率差异,使其具备了较好的地球物理勘探前提条件.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做好设计及施工阶段有效针对性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获取的一手数据资料质量可靠;其次,在资料处理阶段,采用电磁噪声干扰校正技术和约束反演技术,提高对地质异常体的探测分辨能力,实现对目标体的有效探测.经钻探验证探测成果可靠,为后期注浆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TEM探测条带采空区电磁干扰校正约束反演

    复合顶板煤层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技术研究

    高翔吕士磊陆春辉罗勇...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泊江海子矿 113107 工作面侏罗系复合顶板易掉顶和暴露煤线,遗煤氧化可能导致煤层自燃的问题,综合运用实验室实验、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113107 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及防灭火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到了煤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为煤层自然发火预测提供了预警指标;确定了 113107 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范围;为类似工程的防灭火安全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

    自燃煤层数值模拟标志气体自燃"三带"

    水库下采煤安全性评价分析

    裴书锋魏福泽刘晓飞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水库下采煤对水库及地表的影响,以某煤矿 32 采区为例,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破坏形成的导水裂缝带高度,采用概率积分法和数值模拟得到了某煤矿地表水库地表最大下沉值和水平变形值.结果表明:导水裂缝带最大标高距底部的高差均大于 250 m,导水裂缝带不会影响到水库安全,地表水平变形最大值远小于规定允许变形值,在地表水库下进行煤炭开采是安全的.通过 32 采区工作面的安全开采,验证了分析方法与结果的合理性.

    水库下采煤导水裂缝带地表沉降数值模拟

    基于锥形量热仪的氧化煤燃烧特性研究

    徐迪淇张雷林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氧化煤的燃烧特性,以朱集西煤矿 1/3 焦煤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预氧化温度(80℃、140℃、200℃)下对煤样进行氧化处理 10 h,并以原煤为对照,利用锥形量热仪测试煤样的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等主要燃烧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温度的提高,煤样点燃时间ITT、CO气体变化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总热释放量THR、CO2 气体变化、质量损失速率RML峰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结合测试数据,并计算出火灾增长指数GFI和火灾性能指数PFI,得出氧化煤与原煤的火灾危险性程度大小关系为 140℃氧化煤样>80℃氧化煤样>原煤>200℃氧化煤样.

    氧化煤燃烧特征参数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火灾危险性

    雾膜分布状态对湿式除尘器性能影响研究

    付大勇李小川申雨欣刘洋...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雾膜状态对湿式除尘器除尘性能影响不明的问题,制备了 3 种粒度和成分不同的粉尘样品,搭建了除尘性能测试平台,研究雾膜分布状态的变化情况,和气液比、粉尘浓度、粉尘粒度对除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水量的增加,除尘器进风口叶轮雾膜的分布范围将扩大,但雾化效果有所变差,导致除尘器的净化效果降低,当供水量达到 0.8 m3/h时,进风口叶轮形成的雾膜面积最大,湿式除尘器对煤尘、滑石粉的全尘净化效率分别达到 95.10%、89.75%和 88.43%的最优值.粉尘润湿性对除尘效率有较大影响,实验煤粉和滑石粉的平均接触角为 42.849°和55.636°,相近粒度范围的煤粉和滑石粉的平均净化效率分别为 94.39%和 88.54%,煤粉较滑石粉高5.85 个百分点.随粉尘浓度增大,该除尘器全尘和呼尘的净化效率体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煤尘最高达到 95.89%,滑石粉尘最高达到 89.43%.不同粒度的粉尘对除尘效率也有较大影响,实验所用 1 250 目和 3 000 目滑石粉D90 分别为 20.620 μm和 7.870 μm,粉尘浓度为100 mg/m3 时,除尘效率分别为 86.495%和 76.389%,1 250 目滑石粉较 3 000 目高 10.106 个百分点,当粉尘浓度高于 300 mg/m3,由于大量呼吸性粉尘在雾膜上发生团聚被相近粒度的液滴捕集,因此两类粉尘的除尘效率接近.

    雾膜分布细微粉尘粒度分布气液比净化效率

    基于Stacking-SHAP的煤自燃倾向性影响因素研究

    崔忠麒徐娅煊苏皓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煤自燃倾向性做出准确的预测,挖掘不同煤样属性对煤自燃倾向性的贡献程度,提出基于Stacking-SHAP的煤自燃倾向性预测模型.分别将煤体自身属性及其自燃倾向性综合判定指数作为模型输入和输出.该模型融合支持向量回归(SVR)、极限梯度提升归回树(XGBoost)、随机森林(RandomForest)、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并利用网格搜索法对各基础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同时结合SHAP算法对不同影响因素的贡献度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优化后的SVR、XGBoost、RF、GBDT和Stacking的判定系数R2 分别为 0.933、0.887、0.950、0.925、0.984.在煤自燃倾向性影响因素中,重要性程度靠前的特征依次是氧含量、挥发分含量、脂肪烃峰面积值、C/H、羟基峰面积值以及总孔体积共 6种特征.模型的建立为煤自燃倾向性预测与煤自燃灾害防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煤自燃倾向性StackingSHAP机器学习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