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福建土堡现代设计空间主题研究——以明、清、现代不同时期的个案对比为例

    刘畅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建土堡是隋唐至现代,百姓为应对动荡社会,保证生命财产安全,把防御需求作为主要目的、居住为辅而构建的土木石乡土建筑.土堡形制始于隋唐,鼎盛于明清,于现代逐渐衰败.现存土堡实例主要年代源于明清时期,因此选择现存可循到依据的实例土堡进行研究,分别从明、清及现代三个时期选择代表性的个例进行研究比较,剖析土堡防御性空间的特点及福建土堡的发展演变.

    福建土堡空间主题防御功能

    美学经济视域下新建本科美育效能提升策略

    丁兆国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学经济的提出打破了经济学与美学的理论藩篱,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建本科高校美育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新建本科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思维启迪和路径选择.通过把握美育工作新定位、推动美育资源融合、创新管理制度、营造校园文化,本文提出了新建本科高校提升美育效能的改革思路和策略.

    美学经济高校美育新建本科高校

    图画到美术:二十世纪前期中等师范美术课程发展历程研究

    程熠张为民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十世纪前期制度化的中等师范美术课程发轫于"癸卯学制"下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后经时代变迁、政权更迭、思想发展逐渐建构了较为完善的师范学校美术课程体系.本文基于二十世纪前期中等师范美术课程相关的史料文本,对中等师范美术课程的发展历程作了详实的分期梳理,力图完整理清其美术课程从"图画"走向"美术"的演进动态与课程样态,进而生成由"萌芽期"到"完善期"这一美术课程发展历程的历史脉络,以期为当下师范院校美术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供历史经验的启示与补益.

    美术课程图画课程中等师范教育二十世纪前期

    默会知识论视阈下的中小学舞蹈美育研究

    陆佳漪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舞蹈美育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传统中小学舞蹈教学模式的功利化、技能化倾向不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在默会知识论视阈下,舞蹈美育被视为一种关于认知的实践教育,其知识是默会的、身体的、实践的、行动的、动态的、能力的.在中小学舞蹈美育中,通过对认知底层逻辑的转换,基于跳舞过程和跳舞结果、个人维度与外在维度、默会知识与命题性知识、舞蹈表征与舞蹈生成、身体训练与身体思考五个维度相统一的实施原则,学生通过舞蹈默会能力的培养和亲知体验,不仅能习得关于舞蹈的能力之知,还能获得超越舞蹈的能力之知.由此中小学舞蹈美育能够充分发挥"通过艺术"且"超越艺术"的美育功能转化机制,最终指向新课标"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感知、情感融入"的教学目标.

    默会知识中小学舞蹈美育动态知识能力之知亲知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组诗性质考辨

    宋怡心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或称汉铙歌、汉鼓吹铙歌、鼓吹曲辞、汉短箫铙歌,最早著录见于《宋书·乐志》.作为一组汉代乐府歌诗,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对于研究早期乐府、汉代歌诗乃至于"风雅颂"的传统,都有着重要意义.关于铙歌鼓吹曲的肇体、源流、题解、笺释,历代典籍着墨甚多.关于铙歌鼓吹十八曲的肇体、题解及组诗性质,历代学人聚讼纷纭.铙歌鼓吹曲中,有纪念凯旋的"恺乐",哀叹战事的"军乐",颂扬德泽的礼乐;有近于"街陌谣讴"的谣谚文字及接续风人之旨的讽刺诗篇;也有纯然声辞杂写不可索解之作.其组诗的性质往往给历代学人以杂糅不明的印象.通过还原汉鼓吹铙歌十八曲的文献情况,可以对其组诗性质作出比较明确的界说.

    铙歌鼓吹曲清代题解笺释

    豫南民间音乐研究二十年述评

    邓欢欢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豫南民间音乐研究在老中青三代学者长期不懈的努力中,诞生了一批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调研广度和学术价值的成果,在河南区域音乐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各民间乐种的研究呈不平衡的态势,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成果多为个案,缺乏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总结.

    豫南民间音乐民歌地方小戏民间舞蹈

    勋伯格的表现主义音乐创作观

    张凌尉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初,表现主义从美术领域逐渐影响到文学、思想和音乐等领域.勋伯格作为西方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其创作理念以表现人的内心精神情感为最终目的.勋伯格打破传统调式体系,发明的"十二音作曲法"也是为此目的服务的.在他的表现主义音乐创作观中,其创新性展露着对于传统的反叛和对未来音乐的希望,同时,其对于真实的呈现也是他表现主义的宗旨.在这一切之上,神秘主义的影响是勋伯格创作的底色之一.

    勋伯格表现主义神秘主义美学思想

    论吴昌硕写意花卉的"统觉共享"——画像与语象、书像的同一

    王妍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书画印的通会是文人画审美理想的最高表现形式,吴昌硕写意花卉的"统觉共享"正是这种多艺通会的具体呈现.随着明清写意花卉中笔墨抽象性的逐渐加强,画家开始在画外寻求语象与书像的无穷.吴昌硕通过墨色、笔法、构图的相辅相成,以"象"为媒介,联通诗、书、画间的图文统觉,在"以我为主"的主体介入下表现出金石古意的回环往复,为晚清颓靡的艺术风气注入一股充实雄健之风.

    吴昌硕写意花卉图文关系美学意义

    生命美学视阈下陕西户县农民画研究

    李晓东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户县农民画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与时代审美价值,立足于中华生命美学的视角,打破了以往以西方美学为圭臬的审美思维方式,对户县农民画中的时代审美嬗变、价值取向及艺术精神进行详细解读,以期对户县农民画的时代审美研究有所裨益.

    户县农民画时代审美生命美学

    劳动·革命·理想——户县农民画中的女性形象探究

    刘欣璇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户县农民画是新中国初期"新美术"的一个特殊现象,它在与民俗艺术、精英艺术的对立中建立起了自己的艺术形态,历时半个多世纪,在经历了大跃进以及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之后,成为能够深切反应农村社会、生活以及女性形象及其地位转变的视觉表征.户县农民画中的劳动妇女形象所表现出的积极自强的特征也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历程,户县农民画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不同于旧时代女性的独立思想,她们从男性的附庸中解脱出来,实现自我解放,并主动投身于中国现代化建设.文章以户县农民画中的女性形象及意义进行研究,探究女性观念的变化.

    户县农民画女性形象新中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