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康德鉴赏判断的一、三契机与其美育思想的交互发展

    王涵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批判哲学体系的创建者,康德既统筹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大哲学论域的辩难关系,也立足于"美的分析"探讨了审美育人的教育学问题,而关于这一点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其第三大批判的审美判断力批判中.康德从鉴赏判断的角度确指了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并藉助构成"美的分析"之"四大契机"进一步详实论证了审美的无利害性.其中,"质"的契机与"关系"的契机则体现了康德对于人的游戏之自由的维护,以及对于以艺术教化人、以审美教育人的思考.康德视美育为一种十分有效的过渡途径,它可以促进本能的自然人达向"文化——道德"之人,促使其在精神世界中无限地接近崇高的"道德律",并最终成长为"知""意""情"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

    判断力批判美育"质"的契机"关系"的契机

    西方当代艺术中的基督教之维

    成瓅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教历来是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读者对西方古典时期的基督教艺术早已耳熟能详,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类似作品也有所了解.不能否认的是,在今天这个世俗化的社会中,明显与基督教有关的艺术作品的数量与质量已经大大衰减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当代艺术又开始越来越多地涉及宗教主题.西方当代艺术中的基督教之维首次较为集中地展示了西方当代艺术中表现基督教维度的一些重要作品,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最后,还对具有基督教维度的当代艺术的特点进行总结.

    西方当代艺术基督教维度

    潜能性的"生命"和"生命-形式"——后疫情时代对阿甘本政治救赎之窥探

    陈珈翎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潜能性的"生命"和"生命-形式"是对后疫情时代对阿甘本政治救赎之窥探,试图在后疫情时代的视角下,通过回顾阿甘本在疫情期间发表的在众人看来"不合时宜"的社论,挖掘其政治思想和生命理论中所蕴含的救赎内涵,即潜能性的"生命"和"生命-形式".这两个概念是阿甘本扭转"神圣人"死亡命运的救赎手段,它们使得否定性、悲剧性的生命扭转至肯定性的生命.纵使阿甘本的政治思想带有着"沉思""非行动"的局限性,但其理论对后疫情时代下的今天带来了重要的反思价值,即为我们提供了更好地诊断、反思"生命"与"形式"关系的方式.

    阿甘本生命生命-形式救赎

    黄佐《六艺流别》"文本于经"文体学思想论析

    王心雨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黄佐编纂的《六艺流别》将约150种文体分别归于六经之下,表现出一种"文本于经"的文体理念.黄佐继承了传统文学批评中的"文本于经"思想,同时又有所创新和发展.黄佐"文本于经"的文体学思想蕴含着强烈的尊经和尊体精神,他以六经统诸体的做法与他的博约思想密切相关.《六艺流别》将数量繁多的文体归为六大类,纲举目张,有条不紊,具有重要的文体分类学意义.

    黄佐六艺流别文本于经文体学

    试论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张学文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体之死""作者之死"是西方现代文论发生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虽然在索绪尔的语言学中似乎无意探讨主体性问题,但其结构语言学客观上成为二十世纪"主体死亡"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索绪尔将语言视为存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大脑中的规则系统,人的言语行为必须遵循这一系统.他认为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连接的不是概念和现实事物,而是能指和所指,语言成为认识的主客体之间的一道屏障,主体的意义追寻活动到语言为止,而不触及现实,并作为客体的现实世界被悬置起来.最后,索绪尔提出了语言价值理论,认为系统中的价值决定语词的意义,因而人的思想受制于给定的语言系统.

    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主体性主体之死

    时尚艺术教育的存在论意义——论新时代美育的创新发展

    罗双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生活中的流行现象,时尚与人的存在息息相关.一方面,时尚是自我表现的符号游戏,推进了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另一方面,时尚是身体欲望的消费游戏,又容易导致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由此可见,时尚艺术教育势在必行.正是在艺术教育的引导下,时尚从身体的消费转向审美的游戏,促进了个性的自由发展.为了从审美王国走向日常生活,美育应以时尚教育为突破口,从而影响和改变社会的风俗和现状.作为美育的生活化,时尚艺术教育美化了生活的形象.

    时尚艺术美育

    山鸣谷应——关于"消费主义"和"可持续"的教学反馈

    万雪君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参与者的身份,尝试论述设计教育从教学环节到社会环节学生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所产生的脱节,对"创新"的"误读",以及在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产生的单向度思维,于评价环节未来与现在——"主知主义"与"行动主义"之间的取舍,以及社会环节需求之间与学生综合能力之间的平衡.讨论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程中所存在的较为普遍的迷茫,以期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分析这种问题产生的根源.

    消费主义可持续设计教育教学反馈

    论《诗经》中植物形象在教学中的美育作用——以《豳风·七月》为中心

    江朝辉莫莉荣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豳风·七月》是《诗经》中涉及植物种类最多的一篇,共有桑、黍、枣、麦等23种,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种植、采桑、织布等生产活动情况,揭示了周朝以农为本的立国思想.《诗经》中描写的植物意象在注重其客观实用性之外,也对中国诗歌的立象尽意表达方式,象征比德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与之相关的课堂教学中充满美育意味.

    诗经豳风·七月植物意象美育

    浅谈菲茨杰拉德的深层生态想像

    姚秀娟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描写了三种不同的环境:现实环境、再造环境和理想环境.现实环境以金钱至上为特点,丛林竞争随处可见;再造环境以追慕幻象为特点,纸醉金迷无处不在;理想环境以亲近自然为特点,纯洁美好,沁人心肺.主人公盖茨比经历过现实环境,创造了再造环境,追求着理想环境.整个过程当中,盖茨比经历了深层生态式的变化,即由粗俗的生态"小我"升华成高远的生态"大我".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现实环境再造环境理想环境深层生态学

    改革开放时期欧美国家来华举办的油画展览探析

    胡清清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初期,欧美国家来华举办的油画展览渠道畅通、数量众多.这些油画展览为过去谨守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藩篱的美术家们带来了视觉的冲击与洗礼,也为之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多元范本.

    改革开放油画展览欧美国家写实主义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