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民族艺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民族艺林
民族艺林

季刊

民族艺林/Journal The World of National A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图画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谱系研究——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角

    史妍李冰
    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图画书在百年民族化演进过程中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中华民族视觉符号深度融合,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表现扎根中国大地的儿童形象,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形成了具有高度凝聚力与标识性的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体系,建构起全新的中国图画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谱系,为中国各民族少年儿童打开"看世界的窗"和"看中国的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重要价值.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中国图画书形象谱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路学"视域下唐蕃古道节点城镇族际互动图式——基于湟源的历史考察

    马巍赵懋行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湟源地处唐蕃古道关键隘口,位于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错地带,是多族群互动的重要场域,对于研究共同体意识的生成具有独特的价值.文章通过对湟源的历史考察,从自然空间、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维度,分析了族群间的经贸、婚姻、语言、饮食等互动路径,进而指出该地各民族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文化景观和彼此依存的共同体意识,其对于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活的地方经验支持.

    路学唐蕃古道湟源族群互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下的民族地区节庆旅游发展路径

    李欣祖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民族地区节庆活动拥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旅游的方式对民族节庆进行开发在当下成了一股热潮.根据案例分析,我国民族节庆文旅活动中存在文化特色不鲜明、品牌形象不突出、专业人才缺乏以及管理模式僵化等问题.文章基于文化资本视角分析我国民族地区节庆活动中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过程,认为民族地区文化资本以文化能力、文化产品和文化体制三种形式存在,并与"场域"有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可以从文化资本的三种存在形式出发,针对人才与文化空间、品牌与产品体验、文化环境与政策三个方面改善民族节庆文旅所遇到的问题.

    民族地区节庆旅游文化资本存在形式路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灵渠文化传承研究

    张啸张云发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灵渠作为中国古代著名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又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运河之一,数千年来形成的源远流长的灵渠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文化基础.它的修建促进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力量至今依旧鼓舞着当代人,这些都生动体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延续.文章认为,通过梳理兴安灵渠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挖掘灵渠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进而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首先,深度挖掘灵渠文化,赋予时代内涵;其次,打造文化品牌,构建文化生态环境;再次,推动新兴媒体深度传播,讲好灵渠故事;最后,搭建灵渠文化与教材协同育人平台.通过以上举措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灵渠文化,让灿烂的灵渠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活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灵渠文化传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宁夏高校为例

    惠庆王维东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宁夏高校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为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融合,在深入开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研究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探索高校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化方法,能够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智慧与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交往交流交融高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基于宁夏Y市X社区的田野调查

    马程浩马珍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如何适应新时代现代化进程,从而更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文章采取民族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宁夏Y市X社区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因地制宜开展多元主体参与互动式治理,如建立多元文化志愿服务主体、整合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凝聚居民文化共识等,打造社区"自上而下"党建引领和居民"自下而上"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化格局,能够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治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建设社区研究

    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的三种形态及多元价值表现

    钟银梅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夏区域黄河水文化涵盖物质、制度、精神三种形态,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化体系,新时代条件下表现出对于宁夏地域文化、中华民族、世界文明,以及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作用和价值.系统梳理和挖掘宁夏境内黄河水文化内涵及其价值,是对区域黄河文化研究的一种补充,可为深度探究将这一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地区发展实力奠定学术基础,有助于传播和发展优秀的黄河水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推进新时代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黄河水文化内涵价值宁夏

    乡村振兴背景下宁南山区民间社火群体性凝聚意识解读

    高旭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南山区民间社火是宁夏南部山区群体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和民间艺术演绎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当地民间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现象和群众性文化娱乐方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已经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文化振兴、培育乡风文明的重要力量.宁南山区民间社火呈现出强大的群体性精神凝聚力,其蕴含的精神指向、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构建农村文化的多元化功能体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民间社火文化精神群体观念凝集意识发展措施

    明代宁夏方志中诗序的颂化特质研究

    邓琪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明代宁夏传世的六部地方旧志中的序体文章,其中诗序占总篇目的29%,比重较大且颂化特质显明.按照叙写内容可将其分为两类:颂景类和颂事类.其颂化表征可分为:对圣朝沐化与天家威严的颂德、对边地建设与山川风光的颂咏和对靖边伟绩与戍士义节的颂功.究其成因,不仅与美盛德之形容的颂文精神相关,更与追求不朽的士人心态和宁夏独特的军事战略位置紧密相关.本文在古籍整理和文献校注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地方文学与文献展开进一步的文本细读,透过当中的艺文篇目发掘其中的文艺倾向和理论,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宁夏方志诗序颂化

    宁夏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品牌建设实践探究

    张莉张丁丁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宁夏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梳理分析了宁夏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宁夏文化和旅游品牌建设的发展路径,以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更好的发展,推动宁夏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同时服务于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研究宁夏文化和旅游融合提供参考.

    文化和旅游融合品牌建设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