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民族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民族语文
民族语文

黄行

双月刊

0257-5779

mzywbjb@cass.org.cn

010-68932381

100081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

民族语文/Journal Minority Languages of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提倡实事求是和学术上的自由讨论。以中国诸语言的事实为主要研究对象,促进我国民族语言科学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本标注的历史性跨跃与改进空间——以"中国民族语言语法标注文本丛书"为例

    刘丹青
    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指出在中国民族语言记录描写中,文本的语法标注是一个薄弱环节,而"中国民族语言语法标注文本丛书"采用基于类型学语言多样性而设计的多行标注法,更充分、更精准地提供了句子结构的句法语义信息,显著提升了文本的语言学价值,实现了文本标注的历史性跨越.文章以具体实例的细致分析,既展示了新型标注法的6方面优点,也指出了丛书作为新的尝试尚存的4方面问题,为完善民族语言标注法提出了建议.

    民族语言文本标注逐词标注语法素

    桂北壮语清鼻音和清边音来源与演变

    李锦芳卢奋长
    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近调查发现桂北地区一些壮语点存在浊鼻、边音和清鼻、边音对立,这在壮语所属的侗台语族台语支现代语言中绝无仅有.壮语清鼻音和清边音系存古现象,出现在单数调,有地域、年龄、性别和职业差异,目前正趋向消失,其过程为先经历变为先喉塞鼻、边音的阶段,后并入浊鼻音和浊边音.

    壮语清鼻音清边音演变

    瑶语金门方言麻栗坡话次清调的性质与演变

    余金枝杜长虹
    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田野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用声学实验验证瑶语金门方言麻栗坡话次清调的发声态特征是气声.通过瑶语方言比较,发现麻栗坡话次清调的声母来源于送气闭塞音和清鼻音、清边音.麻栗坡话次清调的演变路径是"无次清调→部分次清调分化→全部次清调分化".演变动因是次清声类引起元音气声化产生气声,气声引起音高降低,导致次清调产生.次清调产生后仍伴随气声,音高和气声存在并存与竞争关系,气声对音高的制约逐渐减小并有消失的趋势.

    瑶语麻栗坡话次清调气声演变路径

    木雅语东、西部方言的致使结构

    高扬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类型学视角出发,分别对木雅语两个方言词汇型、形态型和分析型三种类型的致使结构进行描写、分析及比较.此外,对西部方言中动词词根清声母与鼻浊声母交替而产生的动词及物性变化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该现象与临近语言及古汉语不及物前缀*m-的对比分析,认为木雅语西部方言中看似内部屈折形式的形态型致使,有可能是通过添加反致使前缀,从及物到不及物的反致使现象.

    木雅语东部方言西部方言使动范畴反致使现象

    壮侗语族语言"做"义动词的致使表达及其语法化

    袁善来
    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壮侗语族语言有丰富的递系句式"NP1+V1+NP2+V2",处于V1位置的"做"义动词因与NP2之间出现了角色误配,以及其他部分词与结构关系在语义上的压制,使其动作性减弱,降格为次要动词,发生了弱化和使役化,从而获得致使义.由于NP1的语义性质差异,形成了典型组合使成式、非典型组合使成式和非典型致动式、典型致动式,"做"义动词分别语法化为致使义泛义动词、准致使标记词、纯致使标记词.因NP2与NP3具有同指关系,在整合空间里需要加以叠加并保留一个,原型式演变为后强化组合使成式和前强化组合使成式;又因为"把"字和"被"字的介入等原因,导致后强化组合使成式和前强化组合使成式演变为强化使成式,"做"义动词语法化为强化致使标记助词.

    壮侗语族语言"做"义动词致使表达语法化

    纳西语存在类动词的类型学研究

    杨佳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纳西语存在类动词的类别、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进行分析,并与亲属语言作类型学比较.纳西语有四个存在类动词,语义上呈现互补分布,决定其分布的要素有存在主体(生命度)、存在方式(不可移动性)和存在处所(包含性)等,属于藏缅语中较为典型的语义分割模式.句法上存在动词体现出分析性特征,没有时、态和人称、数的变化,但可与部分体助词共现.四个存在类动词具有高度相似的概念结构,都能进入存在、处所和领有结构.存在类动词在汉藏语系亲属语言间的分合关系具有类型学上的共性和个性,反映了语言使用者认知方式的相似与相异.

    纳西语存在类动词类型学语义特征句法特征

    达斡尔语空间表达与认知

    郭玲丽
    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多维视角考察达斡尔语的空间表达与认知.描写、分析与空间位置关系表达相关的位格、从格、重叠、附缀等形态,重点讨论空间隐喻、地理空间、容器隐喻、时空映射等空间认知方式.达斡尔语的空间语言表达形态多样;基于人体部位形成的空间隐喻映射丰富,在空间概念中都有所体现,隐喻路径清晰;时空之间具有较大关联性.达斡尔族看待时间的方式属于"时间移动"模式.

    达斡尔语空间语言空间认知隐喻

    新见清抄本《西番译语》蒙式藏语读音考

    朗杰扎西
    9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见清抄本《西番译语》的音系与藏语三大方言的比较结果显示,单辅音韵尾留存与安多方言基本相同;无前置辅音与基字形成的复辅音声母(cC-)和Ky-/Py-单辅音声母腭化这两个特征与卫藏方言更接近;Pr-/sr-复辅音声母仍分开发音,藏语舌面音ca/cha/ja有时用卷舌汉字对音等特征,又与卫藏方言有差别.综合考虑蒙藏民族交往的历史,并将清抄本所记藏语与笔者田野调查所得蒙古族使用藏语的材料进行比较,推断清抄本《西番译语》记录的藏语为蒙式藏语.

    西番译语藏语汉藏对音清抄本蒙式藏语

    古苗瑶语"梨系"声母的演变

    杨潇潇石德富杨正辉
    10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词汇扩散理论分析古苗瑶语"梨系"声母("梨母""石母""写母")的演变路径和层次.经比较分析,我们认为炯奈语"梨母""石母"的反映形式是词汇竞争性演变的结果,炯奈语龙华方言中存古形式ŋkj在词汇扩散中占优势地位,而六巷方言中创新形式ʑ占优势地位.前贤以炯奈语的复杂反映形式作为构拟"梨系"声母古音形式的依据,用最小公倍数法综合了各方言的特征,*ŋgl、*ŋkl、*ŋkhl这种构拟既可以解释"梨系"声母在瑶语支语言中的演变,也可以解释它们在苗语支语言中的演变.

    苗瑶语"梨系"声母演变

    维吾尔语辅音丛的发音机制

    艾则孜·阿不力米提艾扎木·艾拜都拉
    117-128,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动态电子腭位(EPG)语料库,对维吾尔语音节内辅音丛的发音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辅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存在发音限制条件的层级关系,即舌面音、擦音的发音限制条件最高,不易受环境辅音的影响,而舌尖音、塞音的发音限制条件最低,故易受影响;辅音丛的发音互适机制有3种,即协同发音、融合和同化.这些发音机制在语音实现的过程中会受到发音限制条件的制约.

    维吾尔语辅音丛发音机制动态电子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