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谢明勇

双月刊

1006-0448

NCDS@chinajournal.net.cn

0791-88305914 8305820

330047

江西省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该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各学科的研究成果,报道学术消息。刊登政治学、法学、哲学、伦理学、经济学、文学、语言学、教育学、编辑学、档案学方面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则高度

    李振宋香庆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党性、人民性、实践性等原则进行了阐述与强调.从世界现代化史、人类文明史、人类知识演进史的视野来看,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本质变化,就是由现代化的属地空间形态转化为现代化的新主体、新实践形态.这意味着现代化理论经过中国式重构之后,内涵发生了原则性改变.这里的"中国"不仅仅是限定词,亦非一般意义的"个别",而且直接代表现代文明的中国逻辑与中国行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呈现出具有原则高度的主体,具体体现为通过中国共产党并以社会主义为主体规定性的历史运动、以人民为主体的"五大文明"的现实实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体的创造性弘扬等.从现代化与人类文明形态创新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只有突破"西方文明之光源",才能真正促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典范,触发基于实践层面的人类文明发展运行模式的整体批判和自我反省,由此形成文明合力,最终将人类整体的生存境遇提升到新文明形态的普遍高度,推动人类新文明视野真正拓展与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新现代文明原则高度

    "三个更加注重"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学理阐释

    杜艳华王琪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三个更加注重"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力点;"三个更加注重"要求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正确的方法论;"三个更加注重"聚焦时代主题,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相适应."三个更加注重"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点."三个更加注重"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改革面临各种挑战的清醒认识、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定力,又在方法论层面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的智慧.

    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三个更加注重"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传播

    刘建光赵黎黎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推动其国际传播是中国为促进不同文化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的典型范例.在国际传播视域下,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进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好认识并读懂中国、不断创造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方面的深刻价值意蕴.聚焦讲故事这一国际传播最佳方式,以讲清事实、讲活形象、讲深情感、讲透道理为话语理路,阐释基于人类共同经验范围精选的国际传播核心话语内容,呈现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传播的话语表达图景.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传播的实践策略,要凝练世界想听与中国想说平衡契合的传播话语,打造由单一叙事转向多元叙事形态的叙事模式,汇聚全媒体合力搭建跨媒介、智能化传播系统,优化议题设置和评估机制,以实现效能提升.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原创性贡献

    胡洪彬
    3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传承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历史经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以及回应新时代管党治党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习近平基于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党的性质与宗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完善监督体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层面,对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内涵、动因、可行性和方法论等展开了全方位阐释.从理论特质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实现了系统展开与重点突出的有机结合、问题关照与责任凸显的动态兼顾、坚定原则和灵活施策的巧妙衔接、内在稳定与开放发展的紧密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主要在于其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境界,将党的自我革命提升到了政党兴衰存亡的新高度,提出了党的自我革命的一系列原创性理念,明确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形成了党的自我革命更加高远的目标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自我革命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习近平党的自我革命理论来源结构体系原创性贡献

    北宋刘敞籍贯、表字与排行考述

    宋三平靳喆安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敞在北宋文学、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其地位与贡献已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刘敞生平方面,一些基本事实包括籍贯、表字、排行等,还有待深入研究.学界在介绍刘敞时,常以"临江新喻人""字原父"一笔带过,而对历史文献中所记录的不同说法未作出必要的考释.经考证,刘敞为临江军新喻县擢秀乡荻斜人,即今江西省樟树市黄土岗镇荻斜人.刘敞字"仲原父"以"原"字为主,所遵循的格式是:先表兄弟排行,再列与名相配的表字,后缀"父"或"甫"的美称.刘敞家族行十,为刘立之次子,有兄一人:元卿,早卒;弟三人:攽、真卿、放;有姊一人,妹三人.

    刘敞籍贯仲原父排行

    数字经济与能源消费结构:内在机制与实证检验

    李晓敏刘世哲司小飞
    5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2011-202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且该优化作用具有边际递减趋势和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发挥作用的主要传导机制.在产业结构升级机制中,产业结构高度化比产业结构合理化起的作用更大;在绿色技术创新机制中,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起主要作用.数字经济的优化作用在不同的政府干预程度和环境规制强度下存在差异.为加快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政府应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体系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同时加强环境规制力度和跨省跨区能源合作机制.

    数字经济能源消费结构传导机制非线性效应空间溢出效应

    政府引导基金能引导企业双元创新正向跃迁吗?

    谢家智付馨苇
    7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元创新正向跃迁有助于企业探索前沿技术.政府引导基金作为宏观政策工具,能否引导企业创新方向尚未可知.利用新三板挂牌企业数据探究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双元创新正向跃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投资进入与规模均显著促进企业双元创新正向跃迁.影响机制显示,政府引导基金通过缓解期限错配和提升风险承担发挥对企业双元创新正向跃迁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小规模、初创期、非国有、非高科技企业中,政府引导基金助推双元创新正向跃迁的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在政府引导基金影响双元创新正向跃迁的进程中,财政补贴存在弱化效应,金融科技存在强化作用.结论为政府引导基金激励企业双元创新正向跃迁提供有益参考.

    政府引导基金双元创新创新跃迁期限错配风险承担

    论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贾丽民
    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习近平立足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实际,着眼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从创新生产力基本要素、总结生产力发展阶段和如何提升生产力等方面,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论断,实现了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既在生产力基本要素上实现了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丰富发展,又在生产力发展阶段上更新总结了生产力发展质态、特征、形式,提出了通过要素优化组合跃升、生产关系和科技创新提升生产力的举措,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推进路径

    曹得宝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能够有效赋能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在哲学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具有高度契合的内在关系.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也面临现实挑战,存在绿色科技创新动能不足、产业绿色转型陷入瓶颈、清洁能源革命难点待解、绿色生活方式推进乏力等问题.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的推进路径包括持续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发展,全面构建绿色经济产业体系,加快推进能源清洁绿色转型,大力推广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理论逻辑现实挑战推进路径

    惩罚性赔偿补偿功能否定论

    黄娅琴
    10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惩罚性赔偿的法哲学基础、核心价值、体系定位同补偿性损害赔偿在本质上不兼容.对惩罚性赔偿补偿功能的强调,容易模糊两者之间的界限,导致惩罚性赔偿被同质、滥用甚至虚置,削弱其作为法律制裁手段的特殊规制效力.作为公私法规范融合的典范,惩罚性赔偿不仅是对传统个人正义维护机制的一次重大突破,而且是法律体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要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价值,就必须坚持惩罚这一核心功能定位,摒弃可能将其引入传统损害赔偿模式窠臼的补偿功能.唯有如此,惩罚性赔偿方能真正发挥其震慑不法、维护诚信社会秩序的应有作用.

    惩罚性赔偿补偿功能民事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