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村金融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村金融研究
农村金融研究

胡新智

月刊

1003-1812

ncjr@abchina.com

010-85107815

10000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69号

农村金融研究/Journal Rural Finance Research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农村金融研究》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创刊于1980年,1994年开始与台湾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期刊交换;1996年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第五名;同年八选世界期刊博览中心参展,并成为会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构投资者的"机构化"——基于公募基金持有者结构的实证分析

    贾春新马梦璇
    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着力打造现代金融企业是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和优化的关键.然而已有研究多聚焦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于公司经营治理等方面的影响,却忽视了这类机构投资者自身股东结构"机构化"的影响.选择公募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代表,研究发现"机构化"程度高的基金未来能取得更高的超额收益.为进一步分析内在机制,论文提出了"私有信息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三种假说,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不仅可以"用脚投票",更对公募基金存在积极的激励和监督作用,对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投资的耐心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还发现机构投资者持有的稳定性也是提高基金未来收益的关键因素.论文就金融中介链条问题展开了初步探索,为理解我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作用提供了更多实证细节和证据,同时也丰富了公募基金领域的研究思路.

    机构投资者金融中介链条公募基金超额收益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减缓农户相对贫困?

    杨明婉张乐柱颜梁柱
    1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2019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与机制分析,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农户相对贫困影响机制,实证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缓解农户相对贫困,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户的相对贫困减缓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从影响机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农户经济机会,促进农户参与创业市场,进而缓解农户相对贫困.从异质性分析发现,中低、中高收入水平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农户家庭使用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影响更为显著.文章使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了结论的稳健性.

    数字普惠相对贫困市场参与机制分析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风险防范制度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曹斌孟冰赖泓竹张潆露...
    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基于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阐明了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风险防范制度建设的经验,并对健全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日本合作金融体系发展历史悠久,其在日本农业从传统社会阶段发展到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之中,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法律制度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坚持民主管理和封闭性社区服务的特点.其通过建立健全贷款审核制度、农业贷款担保制度、内外部监管制度、同业援助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在调剂资金和平衡风险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强化了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稳定,还保障了整个系统运作的合规性.建议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监管体制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成员信用,构建全国性风险防范体系和设立相互援助制度.

    日本农协合作金融体系金融风险风险防范

    城乡居民医保挤出了中老年居民非医疗消费吗?——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

    徐浩庆许尚坤郝鑫葛
    4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费作为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撑,也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要方向,因此有关医疗保险与消费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使用CHARLS数据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城乡居民医保是否挤出了中老年农民和城镇居民的非医疗消费.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医保对中老年农民和城乡居民非医疗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医疗支出和储蓄是城乡居民医保挤出非医疗消费的完全中介变量;随着收入的升高,城乡居民医保对中老年居民非医疗消费的挤出效应将消失.为了检验结论的稳健性,我们从双向因果、衡量偏误和遗漏变量三个方面讨论了模型的内生性,同时还讨论了模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城乡居民医保挤出了中老年农民和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和衣着支出.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共同富裕,相关部门应该持续关注城乡低收入中老年居民的医疗行为.通过增加收入、提升报销比例、提高医疗保险补贴比例、解决基层"看病贵"问题等方式降低医疗服务支出占收入的比重,进而减少对非医疗消费的挤出效应.

    医疗保险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挤出效应非医疗消费逆向选择

    关系嵌入、利益联盟与"大托管"经营方式创新——基于淮南市店集村的案例分析

    巩慧臻
    5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托管"是推动"土地规模+服务规模"复合型经营方式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对淮南市店集村"大托管"模式的调研,深入剖析"大托管"的具体运作方式,尝试揭示导致"大托管"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关系嵌入下,"大托管"逐步通过"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的方式,将农民、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管家和地方政府等联结起来,形成互惠共济、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盟,参与主体之间关系取向的强化以及利益纽带的渐趋复杂化诱发由实行土地流转或土地托管向实行"大托管"转变.同时,还需要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关系治理机制来维系"大托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大托管"经营方式创新路径,对于推进"大托管"运营体系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大托管"关系嵌入利益联盟经营方式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空间极化与国际追赶——基于技术-产业双重视角

    朱兰
    6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变革、构筑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在技术-产业框架内讨论人工智能内涵,选取人工智能专利指标、人工智能企业数目、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指数衡量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分析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人工智能国际国内发展现状与特征.国内跨区域比较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分布高度不均衡,具有"东强西弱、南多北少、高度集中、梯度分布"特征,且技术集中度高于企业集中度,存在空间极化现象.跨国比较发现,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整体处于领先地位,专利数量和海外布局不弱于美国,但是专利质量、顶尖企业和人才落后于美国,存在"木桶效应",尤其是AI人才.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有必要统筹国内与国际,既要平衡区域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多措并举缩小区域"数字鸿沟",也要立足和巩固比较优势,补足人才短板,融入人工智能全球创新网络.

    人工智能指标测度特征分析空间极化国际追赶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