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村金融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村金融研究
农村金融研究

胡新智

月刊

1003-1812

ncjr@abchina.com

010-85107815

10000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69号

农村金融研究/Journal Rural Finance Research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农村金融研究》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创刊于1980年,1994年开始与台湾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期刊交换;1996年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第五名;同年八选世界期刊博览中心参展,并成为会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快形成赋能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

    陈劲潘信然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主要探讨了农业科技创新对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加强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策略,旨在提升中国农业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关键,能显著提高生产力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借鉴了美国、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国在农业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方面的成功经验,指出政府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法律制度完善及有效金融支持是农业科技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强大的研发体系、推进政策支持、实施合作社模式和专业化经营等策略,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是推动中国农业产业转型和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关键,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环境和体系.中国需精准定位,借鉴国际经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强化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建议通过优化政策、创新保险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和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措施,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

    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农业强国

    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农业企业创新效应的评估

    郭路王鹏举
    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于制造业资本具有积累特征,农业是在耕地、水资源有限情况下发展的,农业更需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其资源产出、利用率;农业企业创新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保障.另外,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进行创新的前提,国家在2012年后出台一系列知识产权试点政策鼓励企业创新.论文首先构建企业动态创新模型,得到创新增长与企业绩效增长可实证检验的关系,通过纳入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变量,检验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农业创新增长的长、短期效应;同时利用全行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试点政策对农业创新增长存在长期效应,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对农业高创新组、高净利润组的创新增长具有长期效应,对低创新组的创新增长不具有长期效应.论文认为:农业创新政策的设计应同时考虑政策工具通过资产-负债传导出的间接创新增长效应,还应考虑农业科技非排他性所体现的直接创新增长效应;对农业企业的创新扩散政策应具有差异性,创新政策设计应从创新保护效应和创新扩散效应两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知识产权试点农业企业创新上市公司

    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运行机制、关键症结及优化建议

    王慧敏晁娜娜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榜挂帅"机制是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有效途径.论文在分析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机制运行现状及成效的基础上,剖析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机制作为农业科研管理改革的抓手,被广泛应用于探索实践.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榜单多聚焦地方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揭榜注重匹配和务实,项目过程管理不断简化,配套政策逐步完善.由于技术需求信息不对称、项目管理创新要求高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机制运行中仍然存在榜单需求重复、市场主体积极性不足、缺乏容错机制等问题.为优化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运行机制,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需明确"揭榜挂帅"适用范围,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管,完善机制设计和制度保障.

    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运行机制关键症结优化建议

    绿色金融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研究

    臧敦刚李蟏吴穹洲
    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关键所在.论文选取2009-2020年全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探索绿色金融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系以及具体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通过扩大城市公园面积、激发绿色创新并增加绿色专利申请数、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能够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效果更明显.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金融机制检验

    我国农资供应服务主要模式的形成逻辑与运行阐释

    李乾王玉斌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资市场竞争整合以及农业经营主体分化催生出不同的农资供应服务模式.在刻画农资供应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农资供应服务模式产生的动因、发展优劣势、运行机制以及发展潜力.研究发现:当前市场中主要存在单个主体协作互助型、末端农资零售商服务型、公共机构副业服务型、农资公司产品下乡服务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型以及农资电商平台服务型六类农资供应服务模式,且各类模式均在特定的发展背景下展现出较好的市场适应性;得益于长期根植农村所衍生的强社会网络与强业务嵌入性,末端农资零售商服务型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型具有较强的普适性与较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分化以及网络平台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农资电商平台服务型的适用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农资供应服务主体分化运行机制农资监管数字化转型

    嵌入与互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机理阐释与推进策略——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

    方凯丰周毅敏
    5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正在建设以金融信用为内核、公共信用为外延的农村信用体系,这对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论文通过系统梳理2019-2023年安徽省4次联席会文件、16个地市的专项汇报材料,并于2023年9、10月深入7个首批选点区县进行田野调查,研究安徽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问题,运用扎根理论进行三级编码、构建理论模型、阐释理论机理.研究发现:安徽省农村信用体系具有显著的"嵌入与互动"特征,以多维嵌入促进多元协同的互动机制,推动金融循环、信用循环、产业循环、数据循环等产生齿轮效应,形成系统联动、循环继起的效能闭环.这就要求把握嵌入深度,构建个体循环畅通、外部联结有力的制度体系;把握协同程度,完善重点推进为牵引、系统联动为促进的运行机制;把握推进力度,发挥外源推动、内生驱动相得益彰的制度效能.

    农村普惠金融农村信用体系嵌入性互动性扎根理论

    数字能力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收入效应的分析

    李睿朱利罗绍晗钱嫣虹...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数字能力如何影响居民家庭的消费行为,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数字设备使用能力、数字场景应用能力以及数字信息获取能力三个维度度量了家庭数字能力,并实证分析了数字能力与家庭消费的关系,发现数字能力的提升能显著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在进行核心变量替换、回归样本变更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数字能力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仍然存在.此外,除了对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数字能力对不同消费类型也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收入效应的机制分析发现,数字能力通过提高家庭收入、降低家庭收入波动性来促进消费.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能力对家庭线上线下消费均有积极影响,但数字能力对家庭消费收入比没有显著的影响,即数字能力并没有改变家庭边际消费倾向,而是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降低收入波动性来促进家庭消费.论文拓展了数字能力在消费领域的应用,证明了数字能力对家庭收入和消费增长的积极作用,丰富了数字时代家庭金融的相关研究.

    数字能力家庭消费收入水平收入波动性数字经济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封3页